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令人赞叹的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山水画(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令人赞叹的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山水画(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王吴恽作品的艺术特色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明代相国王锡爵之孙,曾在崇祯年间任官,入清后不仕。早年受到董其昌、陈继儒的指导和熏陶,学习元代四家的山水,后又上追两宋诸家,为四王之首。著有《西田集》、《西庐画跋》。他上继承董其昌的画风,下开启了娄东、虞山两派。有的评论家认为他在四王中的风格是最不明显的,成就也不高。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公道的。王时敏早年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但董的画在技法体系上并不完备。而王时敏则对宋元以来的各家代表作都潜心体会,其传世的《仿宋元山水册》水平极高,特别是其中仿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的一开可谓惟妙惟肖,因为有董其昌的题跋,至今还有人认为是董的作品(李霖灿《中国绘画史稿》)。因此可见,他的技法是优于董的。王晚年的许多作品都会写上摹黄公望之语,我院所藏的《仿大痴山水图》是他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但我们如果将黄的作品和他的作品进行对比的话,其中不同点是非常明显的。以这件作品为例,山石的钩皴,用的是黄公望经常用的长披麻皴。然而在画面的构成上,却比黄的作品要复杂曲折得多,让人在初看之时有眼花缭乱之感。为什么会这样?谢稚柳先生作了很好的回答:“王时敏的山水是宋人的结构与元人的笔墨相结合的产物,用这种观点来看此画便能得此中三味矣。”(《鉴余杂稿》)这件作品中,既有可以发展成为精工细密的虞山派的可塑性,又包含了可以发展成为以笔墨见长的娄东派的可塑性。正是因为他的画中有这么多的可转换性,才为后面二王开辟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对此我们是不能不为他表表功的。

王鉴(1598-1677年)字圆照、元照,号湘碧,自称染香主,江苏太仓人。因做过廉州府的知府,被称为王廉州。与王时敏在师友之间,善画山水,是四王中承先启后的人物。他最早发现了王石谷的绘画天才。王鉴的山水画功力深厚,技法全面,他的作品无论是大青绿还是纯水墨,都给人以不温不火、周到细密的感觉。《溪色棹声》图充分体现出他的这一特点,从山石到水纹都描绘得有形有态,不失笔墨的韵味。同王时敏相比,他的画风更接近于职业画家,为王石谷奠定了基础。

王(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自称剑门樵客、清辉老人等。其山水画源于家学,后受到王鉴和王时敏的指导。他学习古人的范围较广,从元四家到宋人的大青绿山水他都有所涉猎。在四王中,王石谷是个真正的职业画家,而其他三位都有为官经历。他之所以在画坛被推为画圣,主要是因为他的画艺。当然这也和他主持绘制了《康熙南巡图》有一定的关系。他的山水画在四王中技法最为全面。同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不同,他的画无一不是精心构思,恭笔为之。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层峦秋霁图》,就是他学习元人山水画的代表作。

杨晋(1644-1728年)字子鹤,号西亭,常熟人。师从王石谷,虞山画派的名家。石谷画中的牛羊多为他补写完成的,曾同王一起为康熙绘制《康熙南巡图》。他的画路极宽,山水画与其师风格极为相近,但用笔较刻露是其弊病。《仿赵大年笔意图》是他学习宋人的一件作品。

王原祁(1642-1715年)王时敏之孙,字茂京、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其山水师法于元代的黄公望,创立了娄东派,曾任《佩文斋书画谱》总裁,著有《雨窗漫笔》。对他的山水画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他是四王中间最差的;另一种认为他是四王中最好的,有的学者甚至推崇他是中国的塞尚,著名鉴定家徐邦达先生也认为他是中国的印象派,毕生崇敬之。我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在四王的画风中,他的特点最鲜明。他学习元人的作品不只学其形,而且是融会贯通,将其变化成自己的东西;他的画无论是学谁都是用自己的笔墨形式。以这件《仿子久笔》为例,他的用笔有干裂秋风的味道,枯涩而不浮薄;他的墨法也是枯中求润,不似凡手笔笔水臃肿不堪。正如他所说:“吾之笔底有金刚杵”。树石的造型也不同于黄公望。王原祁的画正是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王昱,字曰初,号东庄,太仓人,大约卒于雍正中,年七十余。他是王原祁的族弟,并师从王原祁学习山水画。他的画以王原祁画风为主,并具宋元诸家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著有《东庄论画》。《夏山晴暖》是他的一件比较工细的作品。画面上山峦虽然重重复复,但整体上看起来仍有条不紊,极为老到。

张宗苍(1686-1756年)字默存,号篁村,自号太湖渔人,吴县(今苏州)人。山水出于黄鼎门下,曾经在乾隆南巡之时献画册,后入皇家画院。他的作品出自王原祁,但用笔的老辣和构图的茂密都超出时流,被乾隆称赞为“学王无刻划,似米不模糊”。《富春山居》是他模仿黄公望同题的作品,确为一代名家。

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正叔,号南田,别名白云外史、东园草衣等。江苏武进人(今常州市)。山水师法于元四家,后主攻花卉。在沈周、陆治、孙隆等人的笔墨技法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细腻清润的风格,成为常州画派的创始人,对清代及近代的画坛都有很大影响。恽寿平早年随其叔父恽向学习山水,后又同王石谷结下了终身的友谊。很多画史中都提到,他认为自己的山水画不如王之后,才专攻花卉的。但根据其传世作品来看,他中年之后山水画的数量要大于他的花卉,由此可见,他在以花卉创作为主的时候,依旧对山水情有独钟。在清初六家的山水作品中,恽的画以韵味取胜。《仿古山水册》是他山水画中尺幅较大的作品。画面近景是几株老树,中景是山峦丛立。他的笔墨技巧之高让人观之如醍醐灌顶。其轻灵松秀的长线条和似有若无的皴擦,把观者带到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中。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源头之一是庄子的思想,如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等。所以,在神、妙、逸、能四品中,逸品被推为最高的境界。而恽南田的山水以超逸取胜,故被后世于清六家中推为第一人。

吴历(1632-1718年)本名启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信奉天主教,曾经到过澳门,晚年在上海一带传教。早年随王时敏和王鉴学习绘画,吸取了王蒙和吴镇之长,皴擦极为工细,为清初六家之一,著有《墨井画跋》。吴历的画传世多为水墨,鲜有大青绿者。而此幅《仿宋人山水》则是他大青绿山水的杰作。自唐宋以来历代皆有善作大青绿的高手,但是到了元代之后,以水墨为上、青绿次之成为画坛的主流。清初六家中,王石谷是最善于作大青绿者,吴历虽然偶尔为之,但水平也堪比他的这位同学兼同乡。此画的勾染极为细密,与吴历平素的山水较为相似,都是从元代王蒙的牛毛皴中化出,树和点景人物也一丝不苟,全幅画的墨笔底稿浓淡适宜,不温不火。在设色方面,他用赭石色打底之后,以浓重的石青、石绿反复点染,将山石的地貌特征清楚地体现出来,一位高士乘舟而来,真个是江南三月好风光!(未完待续)

(作者 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