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大学生创业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学生创业的理念随时展而不断更新。通过大学生创业理念的分析和创业发展历程的追溯,能清晰地把握创业的内涵与外延,走出认识的误区,从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 创业观

2013年一部电影火遍大江南北,即《中国合伙人》,讲述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该片浓缩了一代大学生创业者的成长历程,在大学生中又一次炒热了“创业”这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学生就业体制实现了由“国家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自2010起呈飞速上升之势,2013年已经达到699万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截至2013年初,应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仅为29%,本专科毕业生签约率比去年同期降低八九个百分点。[1]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逐渐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因此,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与经济社会和谐的大事,大学生创业有助于缓和高校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创造就业空间。大学生创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逐渐扮演起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成为成功的创业者,甚至有许多人在大学校园中就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但是大学生对于创业有一些的认识误区,关键在于未理解“创业”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大学生创业发展历程缺乏系统的梳理,导致创业观念的偏差。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的概念分析

创业的定义无论在学界还是实践中均无权威的统一的说法,“创业”一词在在辞海中指创立基业,开拓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各项事业,创造业绩,从而取得成就,与“守成”一词相对应。这一解释强调创业的艰辛,其含义比较广泛,与实现人的价值有紧密的联系。西方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了概括与研究,例如,Bygrave认为创业过程包括所有与机会知觉,以及创造一个新的组织用以追求新的价值的所有功能、活动和行为;Hisrich提出创业就是通过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相应的财力、心理和社会风险并接受金钱和个人满足和回报,创造具有不同价值的东西。[2]在国内,有学者从经济功能的角度定义创业是“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创建成企业或产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3]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统一认同这样的观点,即创业是一个把握现存机遇并将其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承担物质上,精神上以及社会的风险、耗费大量的心力和时间。

广义的创业既包括创办新企业和技术创新,又包括“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里的“求职”不是指通常意义上在某一特定的行业领域里寻找空缺位置这样被动的行为,而是指主动地、全方位地探寻可胜任的岗位,并且通过努力使其成为自身的现实工作的过程。创业是取得个人的满足和自立的过程,不应该把创业简单理解为独立创办企业或者独立。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由于对创业内涵认知的不足,往往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做一个独立的法人,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实际上创办企业只是创业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于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并非等于创办企业。大学生创办管理一个企业不仅自身需要极高的创新能力、知识素养和技能素质,而且受到外部环境、资金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创办企业”并非是每一位大学生最好的、唯一的选择。创业的形式不仅仅是创办企业和公司,还包括服务于现有的政府、非盈利社会组织、企业等等。大学生创业实质上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造能力,创造出业绩,体现创业的本质内涵。只要在这个范畴内,应该都属于创业行为,所以不应该将大学生创业简单理解为创办企业,创业形式的多样选择应贯彻权变的思想,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大学生创业现状

要清楚地理解和把握大学生创业的理念,我们应该追本溯源,全面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历程。大学生创业活动浪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198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来,美国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均举办了此类赛事,其中麻省理工大学的“五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影响范围较为广泛。自1990年以来,麻省理工每年诞生150家新企业,全美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46%来自麻省理工的创业计划大赛。同时,Yahoo、NetsCaPe、ExCite等知名公司也在斯坦福校园的浓厚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大学生所创办的公司给美国硅谷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几乎每年都有新企业从这些国际顶尖的大学生创业赛事中诞生,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创业计划被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高价买走。这些从“创业计划”产生的企业中,有很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年营业额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在发达国家,在校大学生创业条件早已成熟,例如英国早在1981年开始实施“企业创办计划”、“小工程公司”及“小工厂计划”等,推进大学生创业;德国在2000年就曾经明确提出,今后5到10年,要保障每届大学生的20%至30%独立创业。

在国外大学创业大赛的影响下,国内不少高校的校园创业计划大赛纷纷启动。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起始于由清华大学发起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行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个竞赛在当时被称做“比尔·盖茨的孵化计划”。在此之后,部分高校陆续开展了这种创业大赛活动。1999年,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科协将这一大赛扩大为全国性的赛事,首届挑战杯诞生了施美乐、易得方舟、网贝、乐都、慧声五家学生创业公司。2002年,教育部加入这一赛事的主办单位中,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同时大学生创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每两年一届间隔举办,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届,参与的高校多达两百多所,通过挑战杯产生的大学生企业已有上百家,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创业竞赛已成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助燃器。在此赛事的推动下,从1999年起,中国大学生创业也走入高热时期。在此期间,学生创业主要是参与融资,办公司,自主经营开发,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例如中国第一例本土化风险投资成功案例是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大三学生创办的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0年,中国女大学生创业第一人李玲玲的网络神话破灭,上海交大学子科技创业有限公司倒闭,使大学生创业活动进入“冰河期”,大学生创业开始回归理性。

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情况看,高达一半的大学生有创业意向,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有极大热情和积极心态。虽然大学生渴望尝试创业,但在一定程度上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行业进行创业。经调查研究表明,学生除了较为倾向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外,销售行业和餐饮行业是大家最喜欢选择的创业领域。销售、餐饮等行业一方面消费群体大,风险相对较低,较为稳定,另一方面需要的启动资金较少,可实施性较强。[4]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容易开业、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大学生创业心理还不够成熟,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3%,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一数字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相比,只有七分之一。

三、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面对承载无数压力的就业路,创业是一道靓丽又遥远的风景线,成为大学生们追逐和实现梦想的最好路径。近些年来,大学生们纷纷凭借一股热情,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难,大学生创业更难,成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茫然中结束了创业之路。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铺就自己的创业坦途,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和热点。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和进行创业实践中,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

追求创新,实现个人价值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对于身处时代大潮中,又处于人生最活跃时期的大学生,尤其表现出了对“创业实践”这样一种具有时代性、变革性和挑战性活动的强烈兴趣。随着易得方舟、北大天正等成功融资的学生公司的出现,以及俞敏洪、马云等一大批不懈追求的创业实践者的明星效应,近年来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高涨。大学生对创业充满希望、充满激情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个最基本的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拥有激情并不表示创业就能取得成功,在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后面往往掩盖了大学生创业的劣势,诸如对创业期望值过高,盲目乐观,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5]同时大学生自身经营理念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实践基础,容易导致创业定位的偏差。创业需要回归理智,创业的狂热和激情只是创业初期的推动力,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创业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充满挫折和失败,需要艰辛的付出,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为并非所有的创业最终都走向成功,铩羽而归的创业者占大多数。在创业中,资金、人脉、创业经验等因素都影响创业的发展与方向。例如,很多人以为比尔·盖茨从13岁开始研究计算机,到从哈佛大学中途退学与朋友创办微软公司,凭借一腔热情,取得最后的成功。大家未能看到,比尔·盖茨的家庭背景,父母均是高科技企业的高管,比尔·盖茨的第一个订单就是他母亲一手促成。大学生往往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创业史,理想主义的创业心态较多,未能看到成功的背后隐含了更多的东西。理智的创业者们应该看到成功和失败,优势与劣势,这样创业才能在激情的推动下,最终走向成功。

(二)创业需要思想观念转型,增强创业能力。

首先,大学生应当培养自身的独立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大学生创业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们在象牙塔内成长,一直在家长和学校的庇护下,缺乏独立意识和沟通能力。大家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意识。同时可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及志愿者活动等。在活动中不断地积累与人沟通及协作的能力,并逐步树立团队意识。此外,大学生应当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创业自信。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均有创业的想法,但是鲜有实践者,究其原因,缺乏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培养创业意识,通过日常学习中的不断积累,明确创业方向,逐渐增强创业自信。

其次,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除相关创业大赛及学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外,还可以进入公司、企业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很多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均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把握比较精准。大学生应当在把握自身学习的情况下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最后,大学生要拥有创新思维与发展意识。自主思维创新能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原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竞争能力。只有提高自主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在科技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除技术创新外,创业形式与模式的创业也非常关键。大学生容易走入这样的误区,即别人成功的模式也适用于自己,但事实恰恰相反,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成功定式。缺乏对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分析认识,盲目地模仿只会让自己陷入泥沼。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敢为人先,从而打通成功的通道。面对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不断变化,大学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学生创业者更应当树立发展的意识,看问题或是处理问题,一定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拥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及素质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很好地解决问题,为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冬.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东技术示范学院,2013(2):23-24.

[2]陈华,陈伟.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6):128-129.

[3]李时椿,常建坤,杨怡编著.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出版社,2004:21.

[4]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2):193-195.

[5]王国红,王雨丝.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2):4-5.

[6]熊志忠.大学生创业应认清四个误区[J].教育与职业,2005(3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