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倪瓒家境变化对其书法艺术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倪瓒家境变化对其书法艺术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1301年到1328年再到1353年之间,倪瓒从家境富裕、自由自在的生活到被迫操持家务再到后来弃家出游,过着漂泊隐居的生活。其家境的变化促使倪瓒心理状态的改变,也导致了其书法艺术发生变化。在家庭优裕的生活环境下其书风具有整饬、精致、遒媚的特点,而后来在家庭发生变化最终弃家过隐逸生活的过程中其书法作品多具有不拘法度、任情书写、散逸萧疏的特点。本文拟以此来探析倪瓒家境变化对其书法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倪瓒;家境;书法;变化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13-01

倪瓒,本名“明七”,初名口,字泰宇,又字玄英,后字元镇。号云林。别号甚多,有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萧闲仙卿、幻霞生、幻霞子、风月主人、海岳居士、沧浪漫士、云林子、无主庵主、曲全叟等,这些别号都和他后来的隐居出游有关。自称倪迂、懒瓒。(参考楚默:《康里jj、杨维桢、倪瓒年表》)130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梅里柢坨村。幼年时,倪瓒家境比较富裕,生活优裕。父亲早丧,倪瓒由其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抚养长大。倪昭奎很会治理家业,又是当时全真教有名的上层人物。地位颇高,有种种特权,既没有租税劳役之苦,又可获得额外收入。倪昭奎对其弟可算是宠爱备至,不但为倪瓒修建豪华阁楼、凉亭修竹供其读书修养,而且聘请当时道教有名的“真人”王仁辅担当倪瓒的家庭教师,教授倪瓒诗文书画。王仁辅的书法风格我们现已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对倪瓒书法技法的学习与掌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这段时期的美好生活倪瓒在《春日云林斋居》一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诗云:“池泉春涨深,径苔夕除满。讽咏紫露篇,驰情华阳馆。晴岚拂书幌,飞花浮茗碗。阶下松粉黄,窗间云气暖。石梁萝茑垂。翳翳行踪断。非与世相违,冥栖久忘返。”此时的倪瓒陶醉于美好、奢华的生活环境中,对自然物象的迷恋使得倪瓒一开始就形成了细腻的情感体验。虽然,这段时期没有倪瓒的作品可考,但是其思想情感的细致必然会对其书法风格有一定的影响,其书法作品也会带有精美细致的特点。

此时期关于倪瓒书法的记载在《式古堂书画】肌肪硎九记有倪瓒1320年20岁所书的《春日绝句》一诗,惜无书迹可寻。诗云:“燕子低飞不动尘,黄莺较小不胜春。东风绿尽门前草,细雨寒烟愁杀人。”诗后署“庚申春,云林书”字样。此时的倪瓒生活无忧无虑,不为世俗事物所累,一心沉浸在幽迥的环境里读书学习,养成了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性情。

倪瓒的藏书楼“清s阁”中有经史子集、佛经道典千余卷、钟鼎彝器以及历代书画,据张丑《清河书画舫》记载,书法有钟繇《荐季直表》、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陶隐居《画版贴》、智永《月仪帖》、褚遂良《楷书千字文》、钟绍京《遁甲神经》、张旭《秋深帖》、米芾《宝章待访录》、薛绍彭四帖、赵孟\《小楷过秦论》,另外,也有好多无详细记载。倪瓒有《学书》一诗记述了他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谓:“几从枸杞获藩篱,一径莓苔卧鹿麋。独许陶泓为密友,更呼毛颖伴幽栖。野鹜家鸡成品第,来禽青李入书题。临池自叹清狂甚,直好还同锻柳稽。”(《清s阁全集》卷六)

倪瓒在青少年时期的学书之路可以说是见识广、审美高、取法高,虽然此时期没有流传的书法作品,但是,所有这些条件为倪瓒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张丹妮所说:“…艺术创作者达到艺术创作高峰的基础是其卓越出众的审美眼光,而审美眼光的培养与产生就需要基本的文化积淀,倪瓒早年充裕的物质条件,为其广阅高档次的名画与积累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张丹妮:“当代史家对倪瓒的不同评价之对比研究”,《美术向导》,2008年第02期。)

这样悠闲自在的学习生活环境随其兄倪昭奎1328年的突然病故,随后,嫡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的离去而发生了一些变化。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倪瓒的身上,一向不善治家的他只好硬着头皮出面应付家务事。而以前依靠长兄享有的特权也随之沦丧殆尽。家庭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境也不比以前。这样的家庭变化势必对倪瓒心理产生影响,其生活态度随之发生变化。他在《述怀》一诗中写道:“嗟余幼失怙,教养自大兄,励志务为学,守义思居贞……大兄忽捐馆,母氏继沦倾,恸哭肺肝裂,练祥寒暑并。”(倪瓒《清s阁全集》卷一。)反映了当时悲痛的心情。

陈雨杨在其著作《倪瓒》一书中说道:“生活的变化不但没有影响他对书画的兴趣,反而更加深了他的痴迷,同时他对艺术的认识也日渐深刻。”这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现象,越是生活无奈、苦难,就越是以书画艺术来排遣、寄托自己的感伤,倪瓒也不例外。据记载,此时期有关倪瓒书迹的著录有至顺三年倪瓒32岁所作《东同草堂图》,但此图亦不存。明张丑见其原本跋云:“…其题语凡三十字,绝不类盛年之笔,故楷法尚未成就。”(转引自“倪瓒画之著录及伪作”《岭南学报》1948年6期。),张丑只记述了倪瓒不成熟的技法,而没有描述其风格特征,但是,可以想象与以前在悠闲的环境下所写的作品相比。此时的作品必然会微妙的反映出倪瓒生活的境况。

1342年倪瓒的《跋陆继善摹禊帖》是能见到的倪瓒最早的书法作品,正是书于此时期。观此作品,书风清劲朴实,淳和安详,融钟繇、欧阳询、褚河南风格于一体,不急不躁,心态淡然,完全是在经历了生活转变之后表现出的心境平淡与超脱,此时,倪瓒不只是在写字,更是在体味人生。可以说,正是有了这种家庭生活的变化才使得倪瓒在书法艺术上有更多更深的理解与体验,使得他的书法越来越有一种萧散简远的格调。这种家庭转变促使书法风格的转变,其中的变化的因素不可不考虑在内。

《水竹居图》作于1343年,其上题诗与《跋陆继善摹禊帖》字相对照可以看出二者风格基本相一致:遒劲、精美。张丑对此题诗云:“……其上诗题极精,无能识者。”又云:“元镇书法本自遒劲,旋就清婉。画品原初详整,渐趋简淡,世人但尚老笔纷披,而不知其蚤岁之精细,陋矣哉!”张丑还指出其题画书法:“全师欧阳率更,自非寻常卷轴之可比拟,”(张丑《清河书画舫》)可以看出,此一时期倪瓒书法还主要是以表现精细、劲健、道媚格调为主。

由清净绝俗、迷恋花草树木、不事俗物的生活到被迫主持家务,这一家境转变使倪瓒书法逐渐从精美细腻转变为古淡简远。

因无力治家,倪瓒只好一次次变卖田产,逃避官府租税、社会战乱。最终决定弃家出游,隐居漂泊,以书画自遣。他在1363年《题郭天锡画并序》中说:“不归我土,已有十年。”可以推算他是从1353年弃家出游的,弃家出游后使倪瓒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爱的书画艺术,不再为过多的俗事操心忧虑。

顾後《平生壮观》卷四云:“元镇书,早岁学欧,水竹居、惠山图题、题过秦论是也。中年大变,如有一注冰雪之韵沁人人肺心间。”这时期,倪瓒对人生、对社会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反省,加上此时他又佛道思想中寻求精神上的超脱,这种体悟反映在书画作品中便具有了一种逸、散、疏的特点,正是不同的人生经历才使得其书法表现出真正内在的情韵。

《岸南双树图轴》作于1353年,题款字体清新散逸,不再局限于规矩的行列排布与技法的追求,而是充分展示了自由的、主观情感的书写。这是一种经过人生磨砺后的成熟与旷达书风。正如其诗所说的那样“人生行乐耳,富贵将如何”“人间何物为真实,身世悠悠泡影中”,倪瓒也正是看透了人生琐事,才真正形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傲绝俗的心态。

陈静在《试析倪瓒的隐遁》一文中指出:“倪瓒的隐遁,身体是苦难的,内心是孤寂的,但精神是超脱的。他的隐遁,成就了他超功利、超道德、超社会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超脱人格,也成就了他寂静空灵,‘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境界。”正是后来的隐逸生涯才早就了倪瓒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

“一个人生活境遇的急剧变化无疑会带来书风的转变。倪云林的一生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时期。1352年前。他生活优裕。左鼎右书,……而弃家避兵之后,四处漂泊,粗衣恶食,遭受种种磨难与坎坷。早年的书风也因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变的倔强、沉着。”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倪瓒在家庭优裕的生活环境下其书风具有整饬、精致、遒媚的特点,而后来在家庭发生变化最终弃家过隐逸生活的过程中其心态发生变化,书法作品多具有不拘法度、任情书写、散逸萧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第46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