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陶艺――来自我心底的声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陶艺――来自我心底的声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到“泥”,我百感交集。

小时候大家也许都有过玩泥的经历,对于我来说,认认真真的玩泥,该从1996年夏步入景德镇陶瓷学院谈起。说实在话,对于“陶艺”这个专业,起初并没有兴趣,是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之后才慢慢领悟到其中的乐趣。做陶的感觉很象面对一个婴儿,时而感觉它乖巧听话,时而又感觉它难以琢磨,无法猜透。感动、心跳、狂喜、失落……出窑的瞬间,每一位作者的心态都是难以言表的。

现代陶艺指的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的创作媒体,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它是除国、油、版、雕以外最贴近纯艺术的一个艺术门类。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媒材,但它关注的却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因而富于浓厚的现代文明气息。可是总的来看,关于现代陶艺的讨论仍然是比较少的,在各种期刊杂志上见到的相关论文也是屈指可数,那么,今天我就冒昧谈谈我自己的创作经历,以及我自己的也许尚未成熟的想法。

我国是个陶瓷古国。,由于我国的传统太深太厚,所以它的现代转换比起其他的艺术门类要来得迟缓和艰难。就我个人的创作感受,也在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仅仅追求作品表面的视觉效果,追求自己作品的与众不同是学生时代的一个创作误区。这种在学术上的浅尝就辄必然导致作品内涵的空洞和肤浅,一味的追求“现代性”、“现代感觉”,让作品徒有其表而经不起推敲。不少的时候,作品完成了,自己问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想去表现的是什么,很郁闷……

于是我停下来,不急于动手,思考……

当人类社会不停的发展,人们开始一味抵制传统,似乎传统的东西就没有一丁点的闪光点,这其实是一种极端的观念。我深刻的记得大四那年西北之行,当面对永乐宫的壁画,龙门、麦积山以及敦煌的石窟艺术的时候那来自心底的震撼,还有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面对各种奇异美丽的器型的流连往返,我肯定自己对于传统艺术的情结是无法割舍的。突然在某一天一个想法跳了出来,“为什么不在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上做点文章呢?”,这种想法就好象是茫茫黑暗里的一缕阳光,我预感自己找到了方向。而且很清楚将在传统的器型上做文章,这完全来自于我对历史文化的一种感动。

我们知道在两条平行线上做变形,可以衍生出千百种不一样的器形的截面图,线形的变化相当微妙,在一个造型上略微施力拉高,压扁,旋转,一丁点的出入会给器形的形态产生相当的影响。这种存在于序列感中的微妙变化的形式美恰恰是我长期的关注对象。在2003年夏,我整理好自己的想法,独赴景德镇,闭关创作一个月,终于产生了作品《心情故事》系列、《瞧这一家子》、《脉动》等等。

当然与纯粹传统的碗形相比,还有一些的讲究。由于我个人对收口的器形情有独钟,而且不热衷于暴露在外的碗底,因此我的系列作品《心情故事》是在这样一个标准上再做一些微妙的线形变化的。作品大小相近,看似相同,却又不同,再配合以自己流动的心绪,借助釉料的材质美,配合以刻坯,彩绘等装饰手法来传达我的感慨。由于这一次的创作过程激情奔放,在釉料的总体选择上比较大胆,颜色明艳丰富,也正因如此,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

我自幼是个独生子女,成长历程时常感受孤独。《瞧这一家子》的创作思路来源于对于大家庭的羡慕和憧憬,该作品全部采取拉坯成型,趁泥巴半干时做挤压变形,局部再做些添加,重点表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征,两个字――“传神”。使观者能够“见其景,闻其声”,感受到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说来也奇怪,这六个人物形象本该是一起出现的,可是拿了我们在平面构成中学习的“打散重组”的方法来试一试,却意外的发现了几组其他很有意思的组合,如夫妻关系,兄弟关系,还有母子关系等等,如下图《孩子,要听话!》选择最小的一个孩子,大大的额头,圆圆的眼睛,淘气的表情。母亲则是一个唯美的造型,既端庄又温柔,眼神中还淡淡的流露着一丝无奈,把现代家庭的矛盾的幸福还原出来。

《瞧这一家子》系列实际上是一组很感性的作品,而且在烧制完成后在整个的色彩关系上与我的初衷很不一样,可以说这一次,火给我带来了惊喜!!我们知道陶艺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经过窑火的洗礼。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当然失败是每一个做陶者都曾经有过的经历,而且,成功也正是这种经验的累积。

当然创作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一刻神经不是紧绷的,有人比喻陶艺创作的过程就象是十月怀胎,我觉得一点不假。接近完工的那个阶段,每晚都梦见作品出窑的场景,紧张的不得了。

作品终于烧出来了,《心情故事》系列和起初想要表达的状态没有大的距离,《瞧这一家子》虽然釉色上和最初的设计有一定距离,但这种出入放在这样一件感性的作品上却别有一番特色。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说真的,《心情故事》系列述说着我创作时的种种心情:安静、兴奋、窃喜、忧郁、狂燥、飘忽不定等等,那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在釉色的游离中得到了最佳的体现。看着绚丽的作品,仿佛看见我流淌的幸福,好感动。我太喜欢这种既有必然,又有偶然的创作媒介了,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一个念头悄悄的坚定下来:创作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要不断的努力……

陶艺作品的创新,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的艺术价值,不但表现在它描绘了多少生活内容,而更在于它发现了多少别人和前人没有发现的艺术新天地,开拓了多少新的审美领域,散布了多少新的气息。泥、釉、火契合了陶艺创作者的主体精神和材料物性。对我自己而言,我很遗憾的是自己发觉陶艺的艺术魅力太晚了,它自身的材质美感和丰富的表达语汇是独有的、极好的一种创作媒介。很希望关注陶艺的人再多一些,陶艺创作的氛围再浓厚一些。让我们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念都融入这充满亲和力的泥土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