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命题作文“递一根拐杖”导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请以“递一根拐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思路点拨
(一)关于审题
1.揣摩“拐杖”之意:它本是辅佐行走的用具,年老者,病弱者,风雨里,攀登时,都用得上,由此引申出在别人不便时困境中提供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久的。
2.揣摩“递”。“递”者,传递,传送也,指的是从一方到另一方,从一处到另一处,是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
3.题目中省略了关系,即“谁”递给“谁”;隐去了情境,即在对方遭遇不便或陷入困境时才须递一根拐杖,这些在构思时都要有所考虑。
4.按照正常的思路,“递”的行为反映的是扶危济困的爱心,在立意上可以由此生发开去。同时应该注意到,“递一根拐杖”的意义还在于精神上的长久的作用,而不仅是解一时之急。
(二)关于构思
1.写记叙文,立意比较好的,还是立足“拐杖”的本义,在此基础上生发,由有形的拐杖到无形的拐杖。选材应该可以有较广阔的空间:很多人,在很多种情况下,都是需要一根拐杖的。注意用生活的细节打动人,注意通过细节凝聚各种情感,反映人生百态。
2.写议论文,肯定是着眼于“拐杖”的比喻义,即围绕“给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这一话题展开论述。文章开头尽量从其本义展开论述,而且第一段就应该点题。在立意上可以拓展到帮助人在精神上独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等高度。
二、升格提示
“给谁传递拐杖”是文章立意成败的关键,从根本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思想价值、情感价值、审美价值。给身边人传递拐杖,体现亲情、友情;给陌生人传递拐杖,体现温情和关爱;给自己传递拐杖,体现自立自强(巴尔扎克在最穷困潦倒时,用剩下的钱给自己买了一根绿玉杖,对自己说:“我将粉碎一切困难!”);给弱势群体传递拐杖,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也可以给都市人、名人、富人传递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成熟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告诉他们平平淡淡才是真。
三、范文
递一根拐杖
奶奶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脚给扭伤了。
一直小心谨慎的奶奶突然大意地摔伤了,我还真有些不习惯。奶奶像个小孩子一样一脸的不高兴,因为不能走路了!
姑姑从来就是孝顺的好女儿,于是就给奶奶买了根拐杖,说:“妈,您走路时就拄着它,可别再不小心跌着了!”奶奶拄着拐杖能走路了,可依旧一脸的不高兴,姑姑很细心,这次她重买了个拐杖,比上次更精致,更漂亮的拐杖,质地坚硬,很是气派。
我说:“奶奶,这次您满意了吧?这拐杖可是村里最漂亮的拐杖呢!”
奶奶笑了笑,却透出一丝无奈来。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还不高兴,一向乐天派的奶奶突然忧郁起来了。
还是爸爸最懂奶奶的心,他说:“奶奶呀,是因为有了那根拐杖才不高兴的!”
我不明白,习惯忙碌的奶奶现在可以不用成天坐在椅子上,可以起来走路了,不应该高兴一点吗?
爸爸说:“傻孩子,拄了根拐杖变老了,谁会高兴呢?”
我突然明白过来,原来奶奶也是怕别人说她老的呀?或者,是不愿意变老吧。
看着奶奶坐在椅子上端详着那根拐杖,一言不发。奶奶难得这么安静,或许应该是我猜猜她的心思的时候了。
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她很疼我,给我做饭,洗衣,接送我上学,放学,替我背书包,成天乐呵呵的,忙得跟陀螺似的也不嫌累。奶奶总是干净利落,笑声清明,嗓门很大地说话,后来听说她是大家闺秀,我还不相信。
原来文静、聪慧的奶奶为我们晚辈变成一个勤劳忙碌的世俗中人,什么东西可以改变她这么多?
后来离开了她去县城念初中,高中,难得回来看她一次。每次走的时候,奶奶总是拉住我的手,说:“要用功学习,什么都可以耽误,这事不能耽误啊!”奶奶手上粗糙的皮肤总是把我的手磨得很疼。
我们离开的时候,谁都不忍回头。不论走出多远,只要能看得见,回眸时便总是会看到奶奶瘦小的身影,固执地站着不肯离去,嘴里却说:“你们快走啊,再不走来不及了。”
而现在,奶奶愈发苍老,满面皱纹,干瘪的皮肤,斑白的头发,真的是老了。
生命走向衰老时,奶奶却固执地不肯接受那根可以支撑她的拐杖,她总是悲伤地凝视着这根拐杖,似乎她经常这样凝视,凝视窗外的四季变化,凝视爷爷的遗像,凝视我们渐渐模糊的背影。
我们似乎懂她太少了,善良的奶奶,她总说:“你们没空就别回来,我一个人好着呢。”又那样眷恋地为我们送别。
我突然懂得了奶奶的无奈,儿时我们不会走路时,奶奶何曾递给我们一根拐杖就离开了呢?再精致的拐杖也比不上我们晚辈的搀扶和陪伴呀!
我走过去,将奶奶小心地搀起来,陪她散步。
奶奶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她笑了,笑得很好看,斑白的发丝被风吹拂到我的脸上,我看得出她的欣慰。因为我找到了最好的拐杖,不是吗?
【点评】
本文优点:1.入题快,扣题紧。文章直接进入叙事,开门见山,并设置悬念,结尾释疑,阐释真正的“拐杖”不是物质的补给,而是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支撑;2.准确把握“拐杖”的深层涵义,对“拐杖”的理解由浅入深,从有形到无形,文章最后揭示:再精致的拐杖也比不上我们晚辈的搀扶和陪伴,深化主旨,发人深省。3.文章语言优美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动人。如“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她很疼我,给我做饭,洗衣,接送我上学,放学,替我背书包,成天乐呵呵的,忙得跟陀螺似的也不嫌累。奶奶总是干净利落,笑声清明,嗓门很大地说话,后来听说她是大家闺秀,我还不相信”、“生命走向衰老时,奶奶却固执地不肯接受那根可以支撑她的拐杖,他总是悲伤地凝视着这根拐杖,似乎她经常这样凝视,凝视窗外的四季变化,凝视爷爷的遗像,凝视我们渐渐模糊的背影”,足见小作者深厚的描写能力和记叙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