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心血管药物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心血管药物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心血管与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集合,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液高凝状态。

抗精神病药物 某些传统(例氯丙嗪)和新型(“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引起体重增加和代谢综合征。与没有精神分裂症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较胖,据分析这可能至少部分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关。氯丙嗪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精神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但人们也发现,低效价尤其是酚噻嗪类药物能引起明显的体重增加和血脂升高。

长期应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和奥氮平等) 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Mcevoy等报道了美国抗精神病药干预疗效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在689名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分裂症患者中,42.7%的人存在代谢综合征,且符合代谢综合征单一条件标准的发生率,符合腰围标准者占39.0%,符合血压标准者占45.9%,符合甘油三酯标准者占58.3%,符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标准者占55.1%,血糖≥100 mg/dl者占26.5%。将CATIE的调查结果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公布的结果比较分析后发现,CATIE调查的患者中男性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男性的2倍,而女性患者高于普通女性的3倍。且这些数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各个年龄层患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

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 长期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糖,称为类固醇糖尿病。类固醇糖尿病主要由于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可促进糖异生,抑制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减低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该类药物经常被用来预防早产,但它们可能引起高血糖症,尤其在与倍他米松合用时,高血糖症更容易发生。与其他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在静滴沙丁胺醇时,会出现血糖、游离脂肪酸、酮体和甘油三酯升高。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而得到改善,终止治疗时消失。

利尿药 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为中等程度水肿的首选药物。糖尿病患者在应用氢氯噻嗪时可加重糖尿病,或促使糖尿病的前期患者转化为糖尿病,使血糖、尿糖升高。此外,呋塞米也能升高血糖,引起葡萄糖耐量异常,偶尔导致急性糖尿病。

引起血脂升高的药物

α受体阻断剂 α1肾上腺受体阻断剂哌唑嗪通过阻断α受体,增强了脂蛋白酯酶和卵磷脂胆固醇移换酶的活性,同时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降解,从而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β受体阻断剂 心得安、氨酰心安能使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这可能是β受体阻断剂解除了肾上腺对肝脏合成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抑制作用,使肝内脂质合成增加,由肝进入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从而使血脂升高。

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剂双氯克尿噻和氯噻酮可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因为利尿剂可使病人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可使胰岛素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加速,从而引起高脂血症。

利血平 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升高,应引起注意。

心肌梗死

环氧化酶-2抑制剂 VIGOR试验显示,罗非昔布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萘普生,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一段时间内,对这一意外结果的解释曾归咎于因罗非昔布组患者在观察期停用了原服用的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因萘普生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而显出两者的差异。在其后的几年中对此问题的争议未停,结论未定。

同样在CLASS试验中,对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仍维持治疗。尽管塞来昔布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塞来昔布组为0.2%,而在对照组为0.1%:另据Mukherjee的一篇报道指出,心肌梗死发生率在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和安慰剂组分别为0.80%、0.74%和0.50%。提示前两种昔布类药显著高于后者(P=0.02)。

罗格列酮 有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表明,该药与心肌梗死危险性升高有关,并有增加心血管死亡的趋势。Lipscombe等人利用加拿大保健数据库进行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证实了上述结果,他们发现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相比,噻唑烷二酮(主要是罗格列酮)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危险性增加有关。2007年7月,美国FDA联合顾问委员会指出,罗格列酮与安慰剂、二甲双胍和磺脲类降糖药相比能够增加心肌缺血事件的危险性。

激素替代治疗 许多观察性研究提示,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病风险,但是,这些资料可能存在偏倚,因为受试对象多为健康妇女。为了防止上述偏倚,妇女健康倡议(WHI)试验将16 608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结合型孕马雌激素(商品名:倍美力)+醋酸甲羟孕酮(又名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结果发现,激素替代治疗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事件死亡危险性明显增高,该试验因此被提前终止。另外一项队列研究将10 739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单纯结合型孕马雌激素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结果显示:雌激素替代治疗既不降低,也没增加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这一点不同于雌激素与孕酮合用的情况。

HIV与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

当前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HIV相关性心肌病和心包炎有所减少,但是药物引起的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仍是一个问题。某些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心肌梗死危险性增高有关,例如去羟肌苷(商品名:惠妥滋)和阿巴卡韦(商品名:赛进)可使心肌梗死增多,而叠氮胸苷(商品名:立妥威)、司他夫定(商品名:赛瑞特)和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则无上述危险。包括蛋白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内的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也与心肌梗死危险性增加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危险性主要来自于蛋白酶抑制剂,而不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一项前瞻性研究还发现,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比,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HIV阳性患者每年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涉及许多机制。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50%可出现脂肪营养不良,同时伴有四肢、臀部和颜面脂肪萎缩以及中心性脂肪沉积。CD 36是巨噬细胞内介导胆固醇摄取的一种受体,已发现包括利托那韦、茚地那韦(商品名:佳息患)和安泼那韦等某些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使之上调,这或许是它们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机制。另外,蛋白酶抑制剂还会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