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面临的变革及应对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面临的变革及应对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媒体的崛起冲击着传统媒体,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共青团在开展工作时面临着新局面、新问题、新挑战,因此需要顺应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变革,提出新思路,采取新路径。本文阐释共青团新媒体使用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变革,并在分析这一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共青团应该采取的应对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环境;共青团;变革;应对路径

[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145 ― 02

一、什么是新媒体以及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是有别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兴媒体,又被称为“第五媒体”。 “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新媒体主要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传播,由于互联网不仅只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它还有数字化、媒体化、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使得新媒体具有全媒体的特征。它具有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位、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优势,在传统媒体面前具有巨大竞争力。而新媒体环境就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所形成的新的大众传播的坏境,即新型的媒体环境。它主要是依靠互联网的媒体环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的特点发挥了媒体的作用,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海量信息、覆盖面广、速度迅捷、互动性强的媒体环境。

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中,新媒体作为一种具有显著优势的新生事物,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并且发展迅速,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导向。是什么原因使得新媒体是变得如此强悍,让已存在数百年的传统媒体销量下降甚至造成众多报社倒闭呢?首先,现在我们发现“新媒体”的定位是社会传播,具有互动性,时效性,是一种全民参与传播的媒体形态。其次,在数字化的时代,新媒体传输的成本十分低廉,使得大量容量的传输、无限的传输成为可能,这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载体所不能实现的。再次,新媒体环境下,资源的丰富性、传播便捷性大大增强,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查找资料或看新闻都会第一时间利用互联网满足自身的诉求。

二、共青团新媒体使用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变革

共青团是全国青年的领导核心,在引导青年坚定信念,刻苦学习,奋发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致力于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反映青年的意愿和呼声。

目前,共青团使用媒介现状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使用方式多样,重点发展新媒体。显而易见,共青团仍然使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例如主办的《青年参考》《中国青年报》等,地方团属的报纸杂志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此外,共青团也保留了通过广播进行宣传的方式,更充分利用了电视频道来开展宣传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很多地方共青团还开发了网络电视的功能,不得不承认共青团使用媒介的变革方向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新媒体。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远超纸媒等传统媒体,充满了活力,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站、论坛、博客成为了青少年的自由园地。这种情形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才能达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目的。因此,共青团逐步建立起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引导动员体系,力争运用新媒体更加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的引导工作。现如今,一方面,互联网、微博、微信、QQ、人人、飞信等成为了共青团使用的主要新媒体媒介,为共青团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和方便渠道,传播载体的更新也促使共青团在传播内容方面进行了优化变革:致力于使青少年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教育,顺应了当代青年掌握信息的趋势。另一方面,运用新媒体打造新型共青团工作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等原因,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尚无法满足当前共青团工作的现实需要。

下面以省团委官网、湖北省共青团微博圈、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官方网站会及湖北地方新媒体平台为例对共青团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简析。

团省委官网内容完善,包含团省委及各级地方团委的新闻公告、团委工作动态、就业指导、希望工程、青年志愿等内容板块,同时也包含各种与青年息息相关的网站链接,所以在青年信息服务及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先锋领路人的地位。

湖北省共青团微博圈包含青春湖北、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湖北省学生联合会等省团委领导下的各大官方青年组织的官方微博,覆盖了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中包括大量政府机构、官员、企业、个人认证账号,领跑中国最大的社交圈,也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团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微博搭建求知探讨平台,打造交流娱乐平台,推广宣传教育平台,发挥组织动员平台作用。

湖北各地团市委也有运用新媒体搭建青年交流互动平台的新举措。孝感市拥有首家党政机关设立的微信平台,团市委将微信应用于共青团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线上线下联系。微信作为当下青年人广泛使用的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信息,支持更灵活的交流与联系。开通孝感共青团官方微信,可搭建更便捷的信息互动渠道和品牌推广渠道,实现共青团与青年更加直接全面的互动。下一步,团市委将综合运用新媒体平台发挥作用,在宣传共青团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武汉大学校团委官方网站未来网2000年11月开始筹建并试运行,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运营已经积累了专业完善的运维机制,现交由校媒组织青年传媒集团主持运营维护及开发管理,并且获评中国大学生在线评选的首届高校百佳网站,另外校团委官方微博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并综合粉丝数等数据考量呈稳步发展阶段。

调查研究及资料显示,共青团媒介使用现状呈现顺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各大高校及市级团组织发展势头良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团组织领导下的各级各大青年机构新媒体平台发展迅速并趋于成熟稳定,不断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新平台开拓上努力,但是高校团组织的新媒体建立普及速度仍不够。新时期,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其多元、开放、互动、及时等独特魅力,提供给人们一种新的生活范式、一种新的思路思维、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在改善传统传播媒介固定、局限、滞后等弊端的同时,由于行业制度不完善,监控监管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何正确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纽带作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共青团组织急需研究探讨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的应对路径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传统媒体日渐式微。而出于这样的现实,且由于广大青年始终是时代的弄潮儿,早已成为了新媒体受众中的生力军,因而把新媒体当成新时代的新武器,打好共青团的正能量传播新战役,抢占媒宣制高点迫在眉睫。

在这种形势下,共青团到底该如何运用新媒体这个新武器来实现应有的效果呢?以新媒体的一大平台微博为例,当前共青团微博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微博内容丰富多彩并具有较鲜明的教育性;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传播效果的多层次化,无论是对党和政府,对社会青年,还是对共青团员内部等各阶层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传播效果。

因此,共青团在运用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时应该依据其优点、特点进行充分运用,顺应当前的大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积极创新运营模式,让共青团微博成为青年蓬勃朝气形象的代表,努力把将其打造成共青团组织、引导、服务青少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新途径、新载体。

具体来说:

1.要加强共青团工作微博群建设,增强微博应用能力。依托于社交平台,广泛开设共青团微博,建立各个共青团支部的微博平台。高度重视微博内容建设,使团组织的微博成为向青少年传播积极健康向上信息的新途径,成为青少年文明理性表达意见的新平台。在内容建设方面,要注重内容的及时更新,确保微博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打造共青团微博特色,强化青少年内容功能;还要打造特色话题和活动,积极创新互动形式。努力增强共青团微博之间的互动联合。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微博联系渠道,打造出一支反应迅速、上下一致,组织与个人相结合、体系内与体系外相联系的微博互联网络。

2.建立高效有力的领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工作,开通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团组织,应建立负责人工作领导机制,对负责的新媒体平台进行统计备案,掌握情况,加强指导。同时组建专门的新媒体运营管理团队,进行日常运行和推广。领导者和运营团队都需要自觉学习新媒体知识,培养应用新媒体的素养,提高应用、应对新媒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作为共青团,还必须密切掌握青年的网络舆情动态,更好地起到思想引导作用。

3.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共青团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技术的发展,结合工作实际,贴近高校青年,加强新媒体技术应用,不断改进和丰富运营手段,大胆尝试对各类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人人网、APP等的应用。同时也要主动加强与新媒体机构合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新媒体领域的互动合作,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参 考 文 献〕

〔1〕 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

〔2〕 郑晓.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以重庆高校共青团为例〔D〕.

〔3〕张健.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考察〔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4〕陈涛,高静,潘伟国.创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

〔5〕蔡华锋.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