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Bifluorid12与脱敏糊剂治疗牙齿过敏症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Bifluorid12与脱敏糊剂治疗牙齿过敏症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比较Bifluorid 12、脱敏糊剂与传统脱敏剂氟化钠对牙齿洁治术后牙齿过敏症的脱敏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上海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门诊洁牙后牙齿过敏症患者82例,239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进行脱敏治疗,A组20例(62颗牙)使用Bifluorid 12,B组21例(58颗牙)使用脱敏糊剂,C组20例(60颗牙)联合使用Bifluorid 12和脱敏糊剂,D组21例(59颗牙)使用75%的氟化钠,评价四组脱敏剂使用后的即刻脱敏效果、3个月后脱敏效果和6个月后脱敏效果。 结果 A组和C组的即刻脱敏效果均明显高于B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C组的3个月后脱敏效果均高于D组(P < 0.05)。B组、C组6个月后脱敏效果明显高于A组、D组(P < 0.05)。 结论 各组脱敏剂均有牙本质脱敏的效果,其中即刻效果Bifluorid 12最好,脱敏糊剂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脱敏效果,氟化钠的脱敏效果无法长期维持。

[关键词] Bifluorid 12;脱敏糊剂;氟化钠;牙齿过敏症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c)-012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Bifluorid 12, herbal desensitizer and sodium flu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after periodontal scaling.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239 teeth of 82 patients with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after periodontal scaling of Shanghai Baoshan Hosipital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group A (including 62 teeth of 20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Bifluorid 12, group B (including 58 teeth of 21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herbal desensitizer, group C (including 60 teeth of 20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both Bifluorid 12 and herbal desensitizer and group D (including 59 teeth of 21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75% sodium fluoride. The desensitization effects of momentarines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examined. Results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group A and group C had the better effectiveness compared to group B and group D (P < 0.05). 3 month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no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However, those all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ith group D(P < 0.05). 6 month after treatment, group B and group C showed the better effectiveness, and group A and group D reduc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All desensitizer are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Bifluorid 12 has the best immediate effectiveness, herbal desensitizer can maintain a long time effect of desensitization, but the desensitization effect of the sodium fluoride can not.

[Key words] Bifluorid 12; Herbal desensitizer; Sodium fluoride;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牙X对外界的温度、化学刺激敏感,但其本身并无实质性缺损的症状即牙齿过敏症[1-3]。牙齿过敏症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最普遍的解释是液体动力学理论[4-5],临床治疗通过如药物、激光等手段刺激牙神经,产生蛋白变性或形成继发性牙本质,封堵牙本质小管,避免小管内的液体流动,从而达到缓解牙髓不适的效果[6-8]。本研究使用两种脱敏药剂Bifluorid 12和脱敏糊剂,并与传统脱敏剂氟化钠作对比,对药物的即刻效果和远期效果进行临床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到上海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口腔科主述有洗牙后牙本质过敏症状的82例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1.42±2.26)岁。其中男38例,女44例,病牙共计239颗。同时排除以下情况:①有全冠修复者;②有牙髓炎症状者;③近期3个月内进行过脱敏治疗者;④不能及时复诊者;⑤中重度龋齿或楔状缺损者;⑥有牙体牙髓联合病变者;⑦有慢性系统性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所有患牙在牙髓电活力测试正常后才能进入实验过程。本临床实验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主要试剂

Bifluorid 12试剂(voco公司,德国),脱敏糊剂(天福精细化工,四川),75%氟化钠甘油(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A组(Bifluorid 12组)患者21人62颗患牙,B组(脱敏糊剂组)患者20人58颗患牙,C组(联合应用组)患者21人60颗患牙,D组(对照组)患者20人59颗患牙。四组患者的性别及治疗前牙齿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四组患者具有牙本质过敏的牙齿在口腔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表2。

各组具体实验操作方法如下:

A组:牙齿表面去除菌斑,用湿棉球清洁,再用干棉球擦干或气枪吹干,并用棉卷隔湿;用蘸有Bifluorid 12的小棉球涂布在牙齿过敏处,反复用力涂布摩擦30 s后,将作用处吹干,重复该步骤1~2次。

B组:操作步骤同A组,用蘸有脱敏糊剂的棉球局部涂擦敏感牙面。并叮嘱患者回家后将糊剂放入敏感牙区2~3次/d,3 min/次,或作为牙膏早晚刷牙。

C组:先采用A组方法对牙齿进行即刻脱敏,再嘱患者回家后以B组方法使用脱敏糊剂。

D组:清洗牙面后隔湿、吹干,用蘸有750 g/L氟化钠甘油糊剂的小棉球在牙面敏感处反复用力摩擦30 s,将作用处吹干,重复该步骤1~2次。

1.4 敏感度评估方法

在机械、冷风、冷水刺激条件下,测试过敏牙齿在脱敏剂治疗前后、3个月、6个月的敏感程度,用疼痛模拟量化表以数值形式定量评价疼痛程度。治疗前后检测和疗效评定、操作、记录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

方法:①机械刺激。寻找牙齿的敏感区域,用探针刮擦,重复3次,根据患者主述将疼痛分级,记录。②冷风刺激。寻找牙齿敏感区域,隔湿,离其10 mm处用气枪吹风,根据患者主述将疼痛分级,记录。③冷水刺激。先以10℃的水刺激牙齿敏感区域,如患者能耐受,则以0℃的水重复刺激,以患者无法耐受为准,去除刺激。采用石川修二评定标准[9],将牙齿过敏症分为4度。0度为无明显不适;1度为对冷刺激和探针刺激轻度不适;2度为对冷刺激和探针刺激明显不适,但可耐受;3度为冷刺激和探针刺激能诱发患者的牙髓症状如放射痛、电击样痛,或疼痛持续10 s以上。

1.5 疗效评定标准

对82例患者239颗牙齿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效果追踪,参照临床及疼痛评判标尺法评估治疗前后牙齿敏感强度差。显效:治疗后患者对刺激过敏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前后的差值≥2(如:治疗前患牙敏感度为2度,治疗后为0,则治疗前后差值为2,以下类推)。有效:治疗后患者对刺激过敏症状自我感觉明显减轻,治疗前后差值为1~2。无效:治疗后患者对刺激过敏症状自我感觉无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值为0。恶化:患者感觉治疗后刺激症状加重,差值为负数。有效率(%)=(显效牙数+有效牙数)/治疗的总牙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即刻脱敏效果比较

在即刻脱敏后,各组牙齿的过敏程度均有降低。A组和C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和C组之间以及B组和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各组3个月后脱敏效果比较

3个月后牙齿的敏感度测试结果显示,A、B、C组均维持较高的有效率,且明显高于D组(P < 0.05)。见表4。

2.3 各组6个月脱敏效果比较

6个月后牙齿的敏感度测试结果显示,B组、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D组(P < 0.05)。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使用脱敏药剂Bifluorid 12和脱敏糊剂并与传统脱敏剂75%氟化钠对比,采用不同作用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脱敏治疗效果。 Bifluorid 12是树脂粘结剂类脱敏剂,使用后首先牙本质表面会出现轻度脱矿,牙本质小管开放,胶原蛋白网状结构暴露,继而Bifluorid 12内含的亲水性树脂单体渗透至胶原蛋白网络中,发生单体聚合,在牙本质小管中形成树枝突和混合层,封闭牙本质小管[10]。另外树脂突的形成还会使牙髓中的蛋白质变性,也能封闭牙本质小管,故能较长时g的维持牙齿的脱敏效果[11-12],本研究数据表明3个月时Bifluorid 12的脱敏效果与即刻脱敏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

氟化钠是传统脱敏剂,涂布在牙齿过敏区域时,氟离子能与牙本质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发生作用,形成结构更稳定的氟磷灰石,有效抑制牙本质溶解,促进牙本质再矿化,缩小或封闭牙本质小管,从而达到脱敏的疗效[13]。但是氟化钠长期脱敏效果不佳,可能与涂氟部位反复摩擦(如咀嚼、刷牙等)会消耗掉氟磷灰石有关[14]。脱敏糊剂主要含有氟化钠、硝酸钾和氯化锶等成分,是一种可以当做牙膏使用的脱敏药物[15-16]。锶元素与钙同族,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与钙化组织作用密切,具有诱导细胞增殖和矿化的作用。锶对钙化组织(包括牙本质)具有强大的吸附性,可以形成钙化锶磷灰石阻塞开放的牙本质小管[17],有效减轻过敏症状长达24周[18]。研究认为氟化钠中加入氟化锶比单纯的氟化钠脱敏剂有更明显的脱敏效果[19-20]。本实验结果证实了脱敏糊剂具有良好的脱敏效果且随时间延长而效果增加,推测原因除了以上所述外,还与脱敏糊剂可以作为牙膏在敏感部位反复涂擦,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持续在牙齿敏感部位发挥作用有关。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脱敏糊剂的即刻效果逊于Bifluorid 12,但3、6个月的脱敏效果都维持较好。另外本实验首次提出将医生对患者即刻脱敏和患者日常自行脱敏的手段相结合方式联合应用Bifluorid 12和脱敏糊剂,使得即刻和长期脱敏效果都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