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设疑激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设疑激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应用学生生活体验导课、实验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以及有趣的归纳总结,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直观手段与实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生活体验;生物实验;问题驱动

由于小学时期习惯于在教师的帮扶下开展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存在注意力弱、理解力差、知识面窄等特点,导致大部分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七年级学生对初中学习的那种新鲜感,更多地运用直观手段与实证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出奇迹”。有了兴趣,学生便会问根寻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寓学于乐,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为例,本节涉及到不少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抽象概念,如无机物、有机物、能量、物质交换、分子运动等等。如果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任凭你妙语连珠,舌底生花,也无法长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反有可能因为概念的抽象、难懂,学生产生畏学、甚至厌学的情绪。笔者认为只有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教学的长久之计,即所谓“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一、生活体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导课的方法有多样,生活体验最基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感,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形成学生学习的迫切感。在“细胞的生活”教学中,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又擦了一根,仿佛看见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子上里摆满了苹果和梅子,烤鹅也正在冒着香气。火柴又灭了,烤鹅也不见了。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冻饿而死。”提出:“怎样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呢?”为引子,导出:当我们觉得冷,觉得饿得没力气的时候,我们要做什么?学生自然可以回答出需要通过补充食物来获取能量以维持我们的体温和体力。可见,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也转化成了热量维持了体温。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细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让学生首先接受“细胞生活”这一概念,再结合伤口愈合,烫伤病人的皮肤移植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联系亲身经历,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导入“细胞的生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做铺垫。

二、实验教学巧设疑,调动学习主动性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形成正确的概念。“细胞的生活”这节课要让学生加深理解分子运动、无机物、有机物等概念,可设置两个实验并配以相应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第一个实验是观察分子运动的实验,可用彩色的方糖溶于水,指导学生探究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方糖在水中消失了?糖还在吗?第二个实验是探究种子中含有脂肪、有机物、水的实验,包括:(1)花生印油迹实验;(2)花生燃烧实验,即将花生穿在解剖针上放在酒精灯上灼烧;(3)观察地瓜和地瓜干的区别。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并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教材有关知识,讨论回答:细胞中的物质有哪些?什么是有机物?什么是无机物?地瓜为什么变成了地瓜干?吃地瓜干为什么有甜味?通过实验和问题,学生边动手边讨论,边观察边思考,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讨论,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满足、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得到了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问题驱动增乐趣,培养自主学习力

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学习“问题”。例如“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的教学,就可先以“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是怎样从外面吸收物质的?又怎样把废物排出的?”等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和细胞膜物质运输的动态示意图,找出它们共同的边界――细胞膜,说出物质要进出细胞并受到细胞膜的控制,通过动态的演示,增强直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推测猜想和对比分析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可使细胞有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上有适于物质运输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接着再以“物质进入细胞后有什么用呢?” “为什么车要加油才会跑、人要吃饭才能运动呢?” “你能说出哪些东西蕴含能量,哪些东西或活动需要能量?”等一连串的问题,辅以“蜡烛燃烧” 的小实验,设置 “能量有哪些方式?能量如何转换?细胞内的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有哪些?线粒体和叶绿体怎样转化能量?化学能又是如何被储存?又如何释放出来的?”等问题串,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对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类比,体验细胞中能量的转化,渗透热爱植物的情感教育。整个教学过程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四、归纳总结亦有趣,感悟知识奇妙性

一节课行将结束,不少教师多以提纲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会造成学生思想松懈,注意力分散,不能收到好效果。好的开头,同样需要一个好的结尾,这样才堪称为好课。我们尝试依然用问题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保证教学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本节课即将结束,请告诉老师,你认为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最后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答案归纳、整理成:(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等知识要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奇妙性,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设疑激趣,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使人感知敏锐,观察细微,思维活跃,记忆效率高,从而呈现出较高的学习主动性,易于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