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沈阳地区霜冻的形成与防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沈阳地区霜冻的形成与防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沈阳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位于中纬度黄金气候带内,在亚洲季风气候区北缘,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雨热同步、干冷同期、光照充足,寒冷期长(日平均气温小于0℃初终期间称为寒冷期)。气候资料表明,北部的康平寒冷期为150-160天,长达5个月到5个半月,即11月到翌年的3月末。南部的沈阳寒冷期为130-140天,长达4个半月到5个月。如此漫长的寒冷期,对形成霜冻的机率也大为增多。为使作物免受霜冻其害,谈谈霜冻的形成与防御,对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将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霜冻;气候;寒冷期;防御

1、什么叫霜冻

霜冻在沈阳地区秋、冬、春三个季节都会出现。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灾害性天气。霜冻与霜不是一回事,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它对作物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当空气中水分较少时,虽然没有“白霜”出现,但作物已经遭受冻害,称为“黑霜”。黑霜对作物的危害最大。所以,有霜不一定形成霜冻,有霜冻时也并不一定看到霜。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叫初霜冻,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叫终霜冻,初终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都较大。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不同,可分为春霜冻和秋霜冻。

春霜冻又称晚霜冻,也就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随着温度的升高,晚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强度也减弱,但是发生得越晚,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秋霜冻又称早霜冻,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推移,秋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加大。

2、霜冻的形成的原因

降温是形成霜冻的主要原因。冬季由于冷空气侵入降温形成的霜冻叫“平流霜冻”;因夜间地面或作物表面向外界散热而降温形成的霜冻叫“辐射霜冻”;上面两种原因综合引起的霜冻叫“混合霜冻”。混合霜冻强度大,特别在秋作物尚未成熟前出现,对作物危害极大。

古书上有“天雨新晴、北风切、是夜必霜”;谚语中有“寒夜风云少,霜冻快来了”。都是说冷空气过后,夜间晴朗无云,风力微弱,地面辐射散热强,降温快,容易形成霜冻。有云或有雾的天气,地面热量不易散失,风大了会把其它地方暖空气带来,地面温度不易下降,不易生成霜冻。

3、环境不同霜冻的危害程度不同

地形、地表性质和天气状况不同,形成霜冻的强度也不同。一般讲,岗地北坡重于南坡;干燥、疏松的土壤重于潮湿紧实的土壤;旱田重于水田;洼地重于平地和岗地;远离村庄、河塘、水库的地方重于靠近这些地方;风力小的晴朗的夜间重于阴天风力大的夜间。

4、田间观测小实验预测霜冻

霜冻是可以预测的。除了收听、收看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和霜冻预警讯号以外,还可以进行田间观测小实验预测霜冻。方法:将温度表放在跟作物穗部位同样高度处,观测温度变化,当温度下降到2-3度以下时,霜冻即将出现。也可以用一块深色无锈蚀的铁板挂在穗部高度上,当上面出现白色结晶时,一般过一小时左右作物就要产生霜冻。不同作物田间霜冻发生的规律,不论高杆作物或低杆作物,产生霜冻的低温都出现在穗部。在同一时间内,稻田穗部温度约比高梁和玉米穗部的温度高1-2度。要达到同一温度时,稻田约比高梁和玉米地晚1-2个小时。

5、防御霜冻的几种办法

防御霜冻的办法很多,有烟熏法、灌水法、遮盖法、施肥法、风障法和化学药剂法等等,不管采用那一种办法都要讲究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都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5.1 烟熏法;就是利用烟雾产生的热量,防止地面热量散失,达到保温防冻的目的。这种烟雾法,可提高温度1-2度,有时可达3度,在同一地点防霜冻时,开始烟熏点火的时间,水田应比旱田晚1-2个小时。菜田可以参照这种点火时间,以农田气温降至2度时最好。

5.2 灌水法;灌水可以提高地温2-3度,增多空气中的含量,减少地面的热量消耗,有利于土壤深层热量向上传递,使土壤表层及近地面空气层温度降低速度变慢,从而避免或减轻冻害发生。按照一般经验,在霜冻来临前1-2天灌水最好。

5.3 遮盖法:用稻草、杂草、尼龙薄膜等覆盖作物或地面,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温度1-3℃。

5.4 施肥法:在霜冻来临前3-4天,在作物田间施上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既能提高土温,又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地力。

5.5 风障法:在霜冻来临前,于作物田间向北面设置防风障,阻档寒风侵袭,使农作物减免受低温霜冻的危害。

6、结语:霜冻是沈阳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在春秋两季,霜冻对农作物影响最大。了解霜冻的成因,树立科学的防范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御措施,是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最需要了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