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足学生,提升数学概念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景中去理解,恢复‘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可见,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数学概念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及其对于概念的理解。怎样使概念课的教学更加有效?只有立足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互动起来、交流起来,才能保证学生把概念知识内化。
一、情景支撑,促进交往,理解概念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文本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理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依靠“拿来主义”,有些内容必须进行教材的重组。
如在《认识正、负数》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执教的:课始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对接反义词”,游戏规则:
师说:前左向东地上我胖了我上楼;
生答:后右向西地下我瘦了我下楼;
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相反的意义。再设计加入带数字的游戏:
如: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件,让学生感受到了相反的量。再通过温度计抽象为数轴,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这样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了正负数的意义,为接下来揭示正负数的概念作了铺垫。
二、依托活动,支撑交往,感受概念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如: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圈分4个苹果,一组学生圈分6个苹果,并且根据圈分的过程,创造出分数,看哪个组创造的分数多。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经过小组共同努力,创造出了不同的分数,在学生充分感受了分数之后,然后让学生总结:“观察这些分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什么样的数是分数?”经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学生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
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亲自想、圈、分、创造分数,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思考分数的概念,生生、师生交流分数的概念,明晰分数的概念。
三、问题引导,引领交往,内化概念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式讲解非常重要,否则,学习质量和效益都无法保证。当然,教师应对如何讲解精心设计,抛出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引领学生交往,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探究知识,形成概念,并且内化概念,做到讲授、交往、探究相结合,形成互补,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与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而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以阿凡提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阿凡提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五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想到了他们两个都在的一天也就是4和6的共同的倍数,他们由最大公约数想到了最小公倍数,让后通过找、圈、交流的过程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他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并且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学生的探究有依据,交往有实效,对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深刻,内化为他们知识的一部分。
总之,概念课的教学,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它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学具,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通过交往提升对概念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