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跨期替代模型,利用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2、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但后者的效应较弱;3、由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虽然具有挤入效应,但挤入效应较弱。此研究结果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居民消费;挤出效应;挤入效应

作者简介:陈凯(1983-),男,山东武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计量模型及应用的研究。席晶(1983-),女,山西运城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数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6-0122-05收稿日期:2012-07-25

一、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是挤出的(替代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挤入的(互补的)。Bailey最先研究了政府支出和私人消费之间的关系,构造了有效消费函数,对政府支出对个人消费支出可能存在的挤入或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存在挤出效应。Barro拓展了Bailey的研究,通过建立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研究政府在消费和服务上的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随后西方学者运用不同的经验数据和理论假设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Ho TsungWu(2001)等运用不同国家的经验资料检验得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结论;Karras等利用世界上30个国家数据得出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的结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们也开始从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上分别考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政府支出总量层面:胡东书(2002)、马栓友(2003)、李广众(2005)、杨子晖(2009)等分别基于不同的理论模型,采用不同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均表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入效应,二者之间成正向的互补关系。然而谢建国等(2002)在Ho TsungWu跨期替代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二者间的长短期效应,发现在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增加总需求,但在长期政府支出却挤占了消费支出;黄赜琳(2005)在RBC模型中引入政府支出变量来判断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效应关系,并对改革后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居民消费的减少,二者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即财政政策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

在政府支出结构层面:胡东书(2002)指出,经济建设和教科文卫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正相关,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则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不显著;石柱鲜等(2005)认为如果把政府支出划分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政府消费支出对居民消费均是替代关系,而政府投资支出则与居民消费是互补的;王宏利(2006)指出经济建设支出无论在长期或是短期均挤出了居民消费,文教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则是刺激了居民消费。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许多争议。从研究角度来看,现有研究既有基于政府支出总量与居民消费关系考量,也有从政府支出结构层面考察政府支出不同的部分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些研究仅考察了政府财政支出某一部分,而未考虑财政支出的不同部分对居民消费的综合影响。有些学者虽然综合考虑了财政支出的不同部分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但在具体财政支出结构指标的设计上并没有结合目前中国财政支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特点,即行政管理性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占比过高,但社会性支出占比过低。

为此,本文拟通过跨期替代模型,紧密结合目前中国财政支出的突出问题和特点,从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层面上,定量考察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额、行政管理性支出、经济性支出以及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和财政支出不同部分对居民消费的挤入及挤出效应、从而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理论框架及模型拓展

根据Baily的观点,本文将有效消费定义为C*t=Ct+α*Gt,0

MaxE0[∑∞t=1βtU(Ct)]

S.t.At+1=[At+Yt-C*t-(1-α)Gt](1+r) (1)

其中E0为基于0时刻信息的期望,β为主观贴现因子,At为t时期初实际金融资产或财富,r为不随时间变动的实际利率。最后我们假定效用函数U(·)是递增且严格下凹,并且U(·)/C*∞。基于Barro的观点,可将有关G的一个函数加入效用函数以便使得政府消费的边际效用为正,因此最优问题的拉格朗日函数可由下面的式(2)给出:

E0[∑∞t=1βtU(C*t)+λt{At+1-(1+r)[At+Yt-C*t-(1-α)Gt]}] (2)

在这里λt与上面的预算约束方程相关,被称之为拉格朗日乘子,用来测度财富的边际效用。那么t时期最优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程:

Ut/C*t=λ (3)

E0[β(1+R)λt+1]=λ (4)

t=1,2…,Ut/C*t=Ut(C*t)/C*t。将式(3)中的λt和λt+1代入式(4),可以得到最优消费的路径C*t必须满足的欧拉方程:

U′(C*t)/[βEtU′(C*t+1)]=1+r (5)

即在最优路径上,跨时替代率和跨时转换率必须相等。若边际效用的变化很小,则式(5)可以写成:E0C*t+1=[β(1+r)]σC*t,其中σ=-U′(C*t)/(C*tU″(C*t))为跨期替代弹性。

由此可以推导出相应的计量经济关系式:

C*t=γC*t-1+ξt,ξt~i.i.d

其中γ=β(1+r),且假设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为1。进而有:

Ct+αGt=γ(Ct-1+αGt-1)+ξt,ξt~i.i.d

整理可得:

Ct-γCt-1=-α(Gt-γGt-1)+ξt,ξt~i.i.d (6)

为了进一步简化模型,假定主观贴现因子β=1/(1+r),有:

ΔCt=-αΔGt+ξt (7)

式(7)即为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计量经济学基本关系式。由于在实证分析时,如果其他经济变量不满足模型的隐含前提或遗漏了其他重要的解释变量,将会使得估计的结果打折扣。因此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本文将加入一些控制变量。

Graham(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被排除出模型外将会削弱政府支出与私人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式(7)的基础上加入可支配收入,发现可支配收入对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为了探讨地方政府支出的不同部分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别将人均行政管理性支出、人均经济性支出以及人均社会性支出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利用原理论方程式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

lnCit=αit+ηitlnXit+β1itlnX1it+β2itlnX2it+β3itlnX3it+β4itlnYit+ξit (8)

其中Cit表示第i个省第t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it,X1it,X2it,X3it分别表示第i个省第t年人均财政总支出、人均行政管理性支出、人均经济性支出以及人均社会性支出,Yit表示第i个省第t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所有数据均取对数。

三、数据来源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括中国大陆除重庆、外(由于数据不全)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财政支出总额、人均行政管理性支出、人均经济性支出、人均社会性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所需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2009年),并在数据分析时采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7年为基期)对各指标进行价格缩减。

(二)数据说明

由于《中国统计年鉴》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按用途划分的方法过于笼统,本文按照政府支出的职能对政府支出类别进行划分,一般来说政府职能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因此从政府职能角度对政府支出分类,分为行政管理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并在本文中采用人均支出的形式,可以使用各类支出除以总人口数获得。具体指标说明及计算方法如下:

1.行政管理性支出(用X1表示)。由于我国财政支出口径在1997年有部分改变,2007年财政支出口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不同年份根据财政支出口径采取了如下的计算方式:

1997年~2006年的行政管理性支出=行政管理费+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公检法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退休经费;2007年~2009年的行政管理性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

2.经济性支出(用X2表示)。不同年份根据财政支出口径的不同采取了如下的计算方式:

1997年~2006年的经济建设支出=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简易建造费+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支援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工业交通部门事业费+流通部门事业费+城市维护费+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

2007年~2009年的经济建设支出=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

3.社会性支出(用X3表示)。

1997年~2006年的社会性支出=教育事业费+卫生经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

2007年~2009年的社会性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

4.人均财政支出总额(用X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Y表示)以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用C表示)。

(三)模型设定

1.模型的选择

本文使用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同时为了在研究各地区消费差异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分析1997年~2009年的各时期的消费状况,将模型拓展为含有时期影响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本文设定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总额、人均行政管理性支出、人均经济性支出、人均社会性支出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有时期影响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如下:

lnCit=α+α*i+γt+ηlnXit+β1lnX1it+β2lnX2it+β3lnX3it+β4lnYit+ξit (9)

其中,α为29个省市自治区在样本期间的平均自发消费,α*i为第i个地区自发消费对平均自发消费的偏离,用以反映省市间的消费差异,γt是反映时期影响的个体恒量,用来反映时期变化所带来的消费变化,Xit,X1it,X2it,X3it,Yit的含义与式(8)相同。

2.估计结果及结果说明

由于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本文中使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来对上面设定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总支出、人均行政管理性支出、人均经济性支出、人均社会性支出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仅人均行政管理性支出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负向影响。反应个体消费差异α*i以及反映时期消费差异γt的估计结果见表2和表3。从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表1模型估计结果

XitX1itX2itX3itYit0.0115***

(40.84)-0.0190***

(-47.31)0.0207***

(66.30)0.00487***

(13.02)0.8458***

(97.68)注:表中参数估计值下面括号中的数字是t统计值,***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2个体消费差异α*i估计结果

地区α*i地区α*i地区α*i北京0.0624浙江0.0364海南-0.0192天津-0.0016安徽-0.0092四川0.0601河北-0.0400福建-0.0013贵州-0.0163山西-0.0451江西-0.0838云南0.0010内蒙古-0.0339山东-0.0376陕西0.0458辽宁0.0309河南-0.0548甘肃0.0106吉林0.0071湖北0.0323青海-0.0177黑龙江-0.0493湖南0.0376宁夏-0.0005上海0.0327广东0.1053新疆-0.0090江苏-0.0332广西-0.0101

(1)从支出结构层面上来讲,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不同部分对居民消费具有不同的效应。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地方政府人均行政管理性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减少0.0190个百分点。

行政管理性支出的快速增长、政府机构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居民需要,导致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表3时期消费差异γt估计结果

时期t(年)γt估计值时期t(年)γt估计值19970.993520041.001219980.984220051.004219990.978820061.001920000.996720071.001920010.983220080.994820020.998920091.003020030.9956

(2)地方政府经济性支出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即经济性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动城镇居民消费同方向变动约0.020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年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政府长期主导资源配置,长期充当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建设支出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不可否认,中国政府在经济建设支出方面的巨大投入对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作的贡献。在当前中国经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下,短期内政府的经济性支出可能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从长期来看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这就需要政府逐步实现经济建设职能的不断压缩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扩张并重的结构调整。

(3)地方政府在民生方面社会性支出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但这种效应目前来说还比较弱,即社会性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方向变动0.0049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政府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总量有了较快增长,这对拉动内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以经济增长为纲的政府业绩考核机制不断激励地方政府大搞建设,预算分配的“政府自肥”模式导致行政管理性支出居高不下,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经济性支出的快速增长、行政管理性支出的不断膨胀,大大挤占了用于民生方面的社会性支出的资金,导致民生方面的社会性支出相对不足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而且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与目前的消费环境和经济转型中的不确定息相关,改变目前的居民消费环境、减少经济改革中居民消费预期中的不确定性,与政府的社会性支出联系十分密切。显然政府目前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还远未达到居民的期望,并未起到改变居民消费预期的目的,尽管各级政府一直表态要增加民生投入,但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社保难等一系列突出的民生问题至今未能有效解决,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目前政府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挤入效果较小。

(4)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层面上来讲,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总额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但是这种挤入效应不是特别明显,即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出总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带动城镇居民消费同方向变动0.0115个百分点。

在中国包括政府经济性支出在内的投资支出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资金使用结构的不合理,效率比较低下。政府行政机构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行政机构人员急剧膨胀,而政府各部门对经济运行的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造成了政府对私人部门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阻碍。政府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方面与人民生活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并且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出还受到经济性支出以及行政管理性支出的挤占。正是由于目前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致使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模型设定过程中采用了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8458,各地区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在1997年~2009年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较高,中部地区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最低。笔者认为导致城镇居民自发消费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与经济发展、风俗习惯以及消费观念等因素有关。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消费观念比较超前,从而其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而对于反映时期消费差异的估计值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发性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如医疗、教育、住房等,推向市场,推向社会,使得居民被迫增加在这方面的支出,从而使得反映时期消费差异的估计值随时间推移而上升。

四、小结

虽然中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相对于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来说并不算低,目前问题在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行政管理性支出以及经济性支出占比较高,而社会性支出占比较低。由于政府行政管理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作用,经济性支出虽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但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的时期,经济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并不具有持续的挤入作用。目前政府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果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资金不足,不足以改变居民消费预期所致,使得居民在消费时有所顾虑,瞻前顾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真正解决居民在消费时所面临的后顾之忧。

因此,需要政府适时退出经济建设领域,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压缩政府经济建设支出,削减行政管理费用,将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不会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使中国经济增长回到更多地依靠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的轨道上来,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胡书东.2002.中国财政支出和民间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6):26-32.

黄赜琳.2005.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6):27-39.

李广众.2005.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5):38-45.

马拴友.2003.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石柱鲜,刘俊生,吴泰岳.2005.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分析[J].学习与探索(6):249-252.

王宏利. 2006.中国政府支出调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世界经济(10):30-38.

谢建国,陈漓高.2002.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一个基于跨期替代模型的中国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6):5-12.

杨子晖,温雪莲,陈浪南.2009.政府消费与私人消费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11):68-82.

ALFREDO S F.2007.Policy and private consumptionin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9:912-939.

GRAHAM F C.1993.Fiscal policy and aggregate demand: com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3:659-666.

ROBERT J B.1981.Output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rchase[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9(6):1086-1121.

SHAGHIL A.1986.Temporary and permanent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n open economy[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7:197-224.

HO TSUNGWU. 2001.The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a panel integration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874-896.

(编校:少卿)

The Effect of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Economic Transition:

——An Empirical Study with Panel Data of Provinces from 1997 to 2009

CHEN Kai1, XI Jing2

(1.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 China;

2.Department of Economics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local government fiscal expenditure gross and structure on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by setting up an intratemporal substitution model of representative agent with Panel Data.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local government spending on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has crowingout effects on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2)government spending on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have crowdingin effect, but the latter has a weak effect; (3)Because of the unreasonable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the gross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has crowingin effects on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but the effect is weak. The results shed some light on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restructuring fiscal expenditure in order to guide residents’ consumption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Crowdingout Effect; Crowdingin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