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如何充分体现生活化原则,则需要从课前准备、拓展教学内容、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来构建。

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品德教育

实践和体验生活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孩子进行实践活动,让孩子真真正正地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与继承既有的道德规范与传统道德中优秀的东西,最终让孩子达到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新课标要求品德课教师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和摸索一种生活化的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引导品德课堂能够真正地回归生活。

一、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感悟

品德与生活课教材虽取材于生活,但与孩子的认知及行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孩子良好的品德也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两节课就能形成的,在生活中获得的感知与体验是品德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中在以教材为本的情况下要积极寻找生活中教学资源,给孩子提供最亲切最直接的感知材料。

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我首先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引入教学,然后展示了一些孩子们熟知春天的图片,唤起孩子对记忆中春天的回忆。随后让孩子说说“春天在哪里”,孩子们的回答丰富多彩,有孩子说:“我们要去寻找春天?”有的孩子说:“我知道春天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还有的孩子说:“春天在我们的山村里,在小黄鹂的歌声里、在我们的眼里”。接下来我让孩子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里寻找春天,孩子们在百花中、在田野里、在柳枝头、在鸟儿的歌唱中、在辛劳劳作的农民身闻到了春天,看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他们情不自禁的用欢笑亲吻大地,用歌声迎接着春天,用画笔描绘春天,用语言赞美春天。回到教室后,我再让孩子说说他们见到的春天,这时孩子眼中的春天是那样的多彩……然后我带着孩子再次聆听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再次感受春天的美,产生对春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后我设计了个作业――“思考如何做个环保小卫士”,孩子们自由发言,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摘花、不踏草坪、不掏鸟窝,随时要给小树烧水、松土等。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谓“水到渠成”。

二、在生活积累中创新、提升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尤其作为低年级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特别容易被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而如果行为训练过于单一,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与领会新课程观念中所要求的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孩子知识的获得仅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这是由孩子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所决定了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孩子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立足现有的生活积累,并通过积极的参与生活体验,使生活经验的积累不断创新、提升,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如在教学《家里来了客》一课时,里面有一个“陌生人到我家”片断。首先我用视频出示了一个场景:文文独自在家,遇到一陌生人敲门……这时画面停止,我让孩子们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文文该怎么办?二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安全意识,他们经过了短暂的思考即展示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有的说不认识不开门,有的说不出声,有的说劝他离开并等家长回来了再来,还有的说要打110报警……而此时我也适时的点拨:在生活中,客人来了我们既要热情待客,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但又要注意安全,不和不认识的人直接接触。然后让孩子们自由组合进行场景模拟表演。表演完成后我又引导孩子对表演情况进行点评,点评的着重点是要有适度礼貌并要注意安全。就这样经过“表演――点评――再表演――再点评”,孩子们都知道了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了。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我追问:”如果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遇到陌生人,这位陌生人说你爸爸或妈妈的朋友或同事,要带你去走,你怎么处理?”孩子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不理会,不和陌生人走。”

三、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生活技能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其实只是一个例子,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我们不妨结合地区、学校、班级实际,对教材所列的教学内容适当作一些增补,或者,直接将选择权交给孩子,这样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就会自然地进入我们的课堂,孩子有了兴趣就会乐于去操作体验,在孩子专情于在生活中动手操作时,学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在“春天的种植”这一主题活动中,我让孩子课前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例如,自己在家里种植花草或是种子发芽的实验,并作好及时记录,以便观察研究。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研究气氛较浓的课堂,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可以是说说自己种植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历,也可以谈谈自己实验中的困惑或是失败经历。小实验激发孩子的探究的兴趣,使孩子在观察与实验中了解浅显的自然常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装扮教室,既美化了环境,又便于继续观察和探究,一举多得。最佳“小小研究员”的评比则起了激励作用,让孩子展示小种植的成果时,增强了孩子的成就感。而在孩子们自己亲自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趁机渗透只有春种才能秋收的重要性,孩子了解春天的农事,增强了孩子对春天的感受,让孩子懂得爱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等。最后通过演一演的活动再现孩子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小朋友更为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平时生活中的错误言行,例如,随意采摘花朵,践踏小树苗,浪费粮食等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小朋友加入到爱绿护绿的行动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妈妈,这样不但有利于引起孩子的共鸣,而且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能力。

本节课结束后,孩子依然兴趣盎然,纷纷要求继续种植。看着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和他们急切的目光,我知道这节课的目的达到了。这样的课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明理过程,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不仅使孩子的兴趣提高,而且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生活的技能。

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孩子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孩子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孩子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孩子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师版).生活即教育\[J/OL\].山东省教学研究网.

\[2\]庄永敏.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柏炎.用“情”体验 学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刍议\[J/OL\].

\[4\]黄俊霖.让“活动”激活《品德与生活》课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08,(1).

\[5\]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