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及其对高职心理咨询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及其对高职心理咨询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因崇尚积极的价值取向,倡导通过积极人格的塑造来治疗并最终预防心理问题的咨询思维,为心理咨询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对高职心理咨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心理咨询理应主动借鉴积极心理治疗理论的积极元素,在咨询实践中重视以积极视角看待学生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积极能力,增进学生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

关键词:积极心理治疗理论;高职心理咨询;启示

伴随着积极心理学在世界范围的兴起,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也因秉承积极心理学思想,强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培养来访者积极力量与积极品质而备受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关注。高职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力于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发展心理潜能,促进人格健康发展为目标,但因深受“问题解决式”的传统心理咨询理论及模式影响,高职心理咨询主要驻足于学生心理问题,强调心理问题对个体发展的消极作用,在实践操作中常采用“问题发现、成因探究、问题消减”三步曲来建构咨询过程,而心理问题的消减并不等同于心理积极品质的增加,因而很难实现高职心理咨询的目标。而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倡导通过积极人格的塑造来治疗并最终预防心理问题的咨询思维,跳出了问题解决的传统型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及模式框架,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崭新的视野,也为高职心理咨询打开了一扇通往咨询目标的理论之门,对高职心理咨询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内涵

1.崇尚积极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治疗理论认为对心理问题的治疗,不能依靠对问题的修补来为人类谋取幸福,而应集中注意力增进和培养人类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主张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个体的心理问题,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强调人类积极力量与积极品质的培养是心理治疗的最好策略。认为在治疗中只有激发个体积极能力,让来访者通过累积或发展自己的积极力量,才能最终摆脱心理问题或抑制心理问题的产生。

2.倡导“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积极心理治疗理论提倡积极的人性关怀,反对对被治疗者施加道德以外的压力,给被治疗者身心带来痛苦。强调在治疗手段与治疗方法的运用上体现道德关怀,要求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接受被治疗者过去形成的形态,也要肯定他们拥有未知的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积极心理治疗倡导对被治疗者实施积极关注,通过激发起被治疗者的自身力量来促使其改变对问题片面看法的治疗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观点,彰显了社会意义的博爱与人性。

3.推举跨文化的治疗视野。积极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个体经验的建立主要依赖于其对内外环境的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个体产生独特的心理经验,因此个体在与其他人打交道时都存在一个跨文化的问题。如果能使来访者相信,同样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或另一个时代会受到另一种尺度的评价,会被认为是异常的或受欢迎的,病人的视野就会得到扩大。因此,积极心理治疗经常采用叙事方式,将来访者心理问题外化,强调用另一种更合理的积极的文化对来访者的问题作出解析,从而使来访者产生新的认识(主要是积极的认识),形成新的积极观念,激发来访者内心的积极体验,重建生活意义和生活态度。

4.强调整合的治疗方法。积极心理治疗在整合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叙事治疗等多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创建了自身独特的治疗阶段理论。它把心理治疗的全过程分为辅助与主导治疗两个部分。其中主导治疗部分是整个积极心理治疗的核心,共包含五个阶段,即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着眼于帮助来访者获得从积极角度看待自己处境的能力)、调查阶段(着眼于帮助来访者体验潜在能力并认识自己的态度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场合鼓励阶段(着眼于帮助来访者通过在实际生活场景中鼓励而不批评同伴的言行而获得积极观念)、语言表达阶段(着眼于以人际冲突的解决为媒介,发展来访者欠缺的现实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更为可取的交往方式)、扩大目标阶段(着眼于消除来访者对某一事件认识的狭隘性,扩大其目标视野,学习在不转移冲突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积极体验)。而辅助部分着重发挥为主导治疗部分提供准备与巩固成果的作用,包括初始谈话(着眼于获取治疗有关具体数据、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等)和辅治疗(贯穿于治疗始终,采用讲故事形式,着眼于营造轻松治疗氛围,转变来访者认识观念)。总之,在积极心理治疗阶段理论的框架中,强调多种咨询与治疗方法的整合,来解决来访者自我价值与社会标准的冲突,鼓励来访者的积极品质,发挥来访者的积极力量,挖掘来访者的积极潜力,发展来访者积极现实能力,培养来访者的积极人格。

二、传统心理咨询模式下高职心理咨询的困惑

1.咨询学生比例偏少。据高职院校各类心理调查统计,15%~30%的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扰,但真正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却很少,一般不足5%。出现这样的比例偏差原因固然很多,但与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定位不无联系。传统心理咨询模式下,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定位于为小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这意味着进行心理咨询,就存在心理疾病,甚至有精神问题。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把这类人群视为异常,对此类问题一向“讳病忌医”,而高职学生又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关注自我形象,不愿意轻易对外暴露自我存在的心理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学生咨询人数与实际需求出现较大的反差。

2.咨询学生易产生抵触心理。在传统注重“问题解决”心理咨询模式中,高职院校的咨询教师习惯于将学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或致力于发现问题的消极型测试量表进行对照,界定存在问题,进而解决学生问题。这类模式在咨询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问题,强调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并认为心理问题的消减是增进心理健康的必由之路,因而在咨询过程中,会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承认消极心理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这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自身缺陷,体会消极情绪,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容易让咨访关系陷入对立,甚至会引起来访学生的心理抵触,不配合咨询教师工作,有的甚至故意中断咨询来予以对抗,不利于整个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难以达成咨询的目标。

3.咨询后续效果不理想。受传统心理咨询模式的影响,高职心理咨询注重“对症下药”,把心理咨询看成是矫治学生心理问题的手段,期望通过对心理问题的修复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咨询中强调“西医治疗模式”,忽视“中医治疗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重视全身调理及综合自愈能力增强。来访学生心理问题未能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容易复发心理问题,或生成新的心理问题。高职心理咨询后续效果不理想,未能从根本上起到解决及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三、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对高职心理咨询的

启示

1.以积极视角看待学生心理问题。积极心理治疗倡导对心理问题做出积极解释,比方说抑郁除了解释成被动的情绪低落之外,也可以解释成对冲突能做出深刻的反省。强调通过交流让来访者积极认识自身问题,从而使来访者在一定程度上感受自身行为的合理化,进而激发来访者改变自我的积极力量。因此,以积极视角看待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维护来访学生自尊,让来访学生借助认识力量扩大视野,保持良好心态,充满改变的信心与希望摆脱心理阴影,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推进与有效开展。

2.激发学生积极的现实能力。积极心理治疗理论把人的现实能力分为认识能力与爱的能力两类。认识能力包括准时、条理、清洁、礼貌、诚实等11种能力,在人们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对他人做出评价。爱的能力包括榜样、耐心、交往、信任等12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常因它的变化而直接引起个体的情绪变化。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人的心理疾病正是由于这两种基本能力在不同文化条件下分化为每个人的现实能力时发生冲突的结果。因而高职心理咨询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现实能力,具体来说注重激发学生认识能力与爱的能力,在咨询过程中,强调来访学生对生活事件与自身行为赋于积极解释,树立来访学生积极认识生活事件与自身行为的坚定信念,以产生用积极的情感体验来消减消极情感体验,进而激发积极的现实能力,促进来访学生实现人格的健康发展。

3.增进学生积极体验。所谓的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当个体有了更多的积极体验之后,才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来自个体自身内部,所以更容易形成某种人格特征。因而在高职心理咨询实践中,咨询教师应立足强调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从容接受学生的各种不适宜行为,让学生在咨询过程中,感受教师的无条件接纳,不间断地得到鼓励,尝试满意地体会过去,快乐地感受现在,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从而获得内心的快乐与满足。此外,咨询教师还应协助来访学生将咨询过程中建立的积极交往方式迁移至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展积极的情绪体验,挖掘自身的潜力,应对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发展来访者积极品质,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4.关注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关注从正面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认为个体具有生病的能力同时也具有保持健康的能力,同时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应对和消解心理疾患的过程,保障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对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则在于唤醒个体内部积极力量,塑造个体的积极人格。因此,在积极心理治疗视野下,高职心理咨询要通过发展来访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来应对心理问题,重视挖掘来访学生的天赋潜能来解决问题。在咨询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态去解读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持续一贯地对生活事情作出积极解释,善于捕捉来访学生所具备的积极人格特质,并以此为起点,帮助来访学生不断增加积极体验,积聚内心积极力量,实现通过积极人格的增进来解决并预防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