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扎染纹样及其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扎染纹样及其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扎染艺术特色鲜明,分布范围广,历史源远流长。手工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别具特色,是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为国内外流行服饰接受,并为进入个性化的服装,家纺,纤维艺术领域的设计师提供了独特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扎染;工艺;纹样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2文献标识码:A

一、扎染及其分布

1、扎染的源起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中国古典文献记之为“绞染”或“绞缬”。宋人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说:“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之缬。”扎染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据刘孝孙《二仪实录衣服名义》载,手工扎染“秦汉间始有,不知何人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从这个记载来看,中国的手工扎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扎染的分布

自然界许多的植物、矿物能对天然纤维着色,因此许多国家都有扎染。秘鲁和中东古代的历史遗迹中均有扎染织物的发现。直至今日北印度、西非和日本人仍沿途用这一印染方法。在印度,扎染工艺直到今天仍在印度民族服装上广泛地使用。印度的扎染品种丰富、形式多样、制作精巧,其中以卷扎技法最具特色,产量居世界第一。

手工扎染遍布世界各地,因各地的历史文化不同,所创造出的扎染作品也各自具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扎染工艺的使用不仅早,技术也丰富多样,并随着中外交流传播到国外,如日本的扎染,就是奈良时期由中国传入的。我国的云南的大理白族地区,是我国目前扎染产量最大、最多,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地区之一。这里被文化部命名为“白族扎染之乡”。他们的扎染图案有圆菊、蛾蛾花,也有创新的几何图案等。另外,湘西的扎染也较有特点,其扎染多采用散点状花纹,图案以、海棠花等小型纹样为主,大多采用靛蓝染料染色。

日本手工扎染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的扎染在公元七世纪前后受当时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直到公元十六世纪,印染业才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其中扎染主要以“田”技术为代表,有包括“云纹绞”、“人目绞”、“三浦绞”等著名绞法在内的近百余种工艺技法。扎染的图形多为写实的山水、花鸟,具有相当的难度。“三浦绞”的工艺繁杂,染后的绞花像满天的繁星,具有优雅、绚丽多彩的工艺特色,有着日本扎染艺术典型的民族风格。日本的扎染还结合刺绣与手绘等方法,使扎染更具特色、富丽堂皇。

在非洲,尼日利亚的扎染历史悠久,简洁、自然的几何纹样一直为人们所青睐;在拉丁美洲,人们将扎染技术和手绘工艺综合使用。今天的哥伦比亚和秘鲁的扎染主要表现几何纹、变形鸟纹、植物纹,图案惟妙惟肖。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扎染都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注:参见张松鹤《浅谈手工扎染的审美特征》一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2004年第4期,第63页。]

二、扎染的纹样及应用

1、扎染的纹样的特点

古代扎染工艺能在世界各地出现,原因在于其工艺技术的简单:将织物按预想的图形缝、扎,湿水后再浸入染液,染色后取出松开束绳即可出现相应的花纹。由于纤维的渗透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由于是手工制作,即使图案相同,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扎法的不同,加上扎制的松紧、染前浸水的饱和度、染色的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形作品出现千变万化的结果。多种多样的扎法和染法不仅使我们设计的图案能得到独得的表达,而且具有现代工业化生产所不能达到的、独特的自然美的艺术效果。

扎染的纹样独特的艺术效果一是色。这是在染色过程中染料渗化出现的一种肌理效果。这种肌理效果是为因线扎得松或紧、束扎后布团的内外层等原因形成了布的吸色性能的差异所致。在扎染图形边缘部位,染料多少有所渗透,最终体现为轮廓线上的渗化肌理。而晕色染t是运用手工逐级染色,其色晕效果尤如中国画大写意的神韵。特色之二是折皱与浮雕感。由于染色过程中高温的作用,图形中的小点除去扎线后依然隆起,保持有凹凸褶皱,在平滑的布面上尤如浮雕精心刻出,又如珍珠颗颗镶嵌,具有醒目的视觉效果和迷人的触觉感受。

扎染是运用折、皱、捆、包等多种工艺手段进行制作的,结果会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可能出现附着与不附着之处,最终形成了色泽斑斓,皱纹综错,别具意趣的视觉效果,这种自然肌理充分地体现了物质本身的美,它新颖而独特,渗化效果的扎染纹理自然、微妙,其它工艺品难以相比;而折皱凹凸的触觉效果同样表现得强烈动人。这便是扎染风格豪放与精美之所在,而这种美既是人们精心设计和创造的,又是人工所不可替代的。[注:参见吴晓兵《浅议扎染的独特艺术语言》一文,《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第18卷,1998年第4期,第59页。]

2、扎染的纹样处理手法

扎染的纹样是通过将图形部分束扎住,将布料浸透水再染色而成的。由于束扎住的部分染液无法渗透进去,从而起到防染的效果。虽然原理简单,但多种扎和染的方法交替使用,所谓“扎扎染染,染染扎扎;松松紧紧,干干湿湿”给扎染艺术带来无穷的变化。

扎花是束扎织物的统称,扎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多种多样,未必有花。扎制的方法主要有针缝法、针缝线扎法、串扎法、卷压扎法和夹染中的折益法这五大类。每一大类里又包含着若干种技法,如针缝法中有平缝法、折要缝法和对合缝法等多种。而同是平缝法,由于针线的运行方向,缝扎位里的不同,所产生的的效果也不同;还有串扎法里的鹿胎缴扎法也可由设计的变化而达到横向排列、纵向排列私散点排列等各种效果;另外卷压扎法里又包括棒筒法和无芯法等。扎染的制作有扎、缝、折、叠等多种技法,稍加变化即可形成新的表现手法。[注:参见许芳《扎染艺术的传统与现代》一文,《上海工艺美术》,2006第4期,第92页。]

传统的染色方法是用植物染料蓝靛来进行的,现在则更多采用化学染料。除了通常用的浸染外,点染,注染,段染,渐染,手绘,喷染等多种染色技法可产生丰富多彩的渲染效果。着色与未染之间自然过度,使图形处于似与不似之间,辅之以抽象的肌理效果,给人以粗旷写意,又细致入微的视觉感受。染色后的布料,晾干后就可以拆线了。拆线就是将扎花时缝、扎过的地方的线拆掉,使图案花纹显现出来。拆线不仅是扎染的后续性工作,这个过程也会对图案产生影响。干拆与湿拆,会在边缘产生不同的晕化效果。干拆边缘清晰,湿拆边缘则柔和;小点、细线如果湿拆会变得模糊不清,设计者应根据需要选择。

3、扎染纹样的应用

在机械化印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并没有摒弃古老的手工扎染,这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性。扎染艺术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它的表现手法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的扎和染的“防染”限制,在各类纺织面抖和成衣上运用特殊工艺手法创造出区别于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多色交融新图形。手工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别具特色,人们受“回归自然”、“怀旧”的艺术思潮的影响,这也是现代扎染能在今天为国内外流行服饰接受,进而发展成为主流工艺之一的重要原因。

手工制作的扎染面料与机械化印、织花相比生产成本较高,更多应用在材料附加值较高的服饰生产领域;同时,扎染图形可根据需要随意安排装饰部位,也更适宜在服饰设计中发挥特长,制作出具有工艺品性质的产品。

4、扎染纹样的题材

在纺织品现代印、织花技术尚未发展以前,传统扎染常见的图案多为花草植物、鸟兽虫鱼、自然景观、文字图形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由于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扎染的图案设计不能象印花或提花织物那样精制,且为手工制作,费时费工,因而在现代印染产品的冲击下,一度被放弃使用。

在工业产品相对过剩的后工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返朴归真、崇尚自然、追求个性发展心理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扎染艺术正是以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而重新崛起。总体而言,现代扎染图案是用“大花大叶”以及点、线、面等现代构成构成元素,辅之以多种多样的扎法和染法使图形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具有变幻莫测,意趣天成的自然美的艺术效果。

5、装饰尺度与部位

尺度印象是扎染图案设计者赋予设计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手法,由于扎染图形手工制作的特性,大尺度的纹样表现是其他印染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而扎染的色泽斑斓、流淌化、自然肌理等艺术效果在大尺度的图形设计中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在一些拥有“大面积”的服装款式如裙装上如扎满了碎花,那是以手工与机械角力,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而大面积正是发挥扎染或泼彩写意或细腻渐染的好地方。

服装是由平面的布料通过结构设计、裁剪最终转化为各种“立体”的款式,平面化的机械印花图案基本上没有对立体造型的装饰功能。扎染纹样设计应注重与服装款式的结构、风格契合。[注:参见丁敏《服装刺绣图案的创新设计》一文,《艺苑》,2006第8期,第28页。]饰体性是由扎染的最终的装饰对象――人所决定的,服装是人体的包装物,而依附在服装上的扎染装饰与人体有着紧密的关系。人体的结构、形态、部位和活动特点等因素,都对扎染图案的布局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服装图案与人体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图案可修饰、夸张、掩盖人体的部位结构特点,表现个人的气质和性格;而人体的结构、部位特点又可使图案更加醒目、生动,富有意趣和魅力,因此,扎染图形的设计不能停止于平面构图的完美,还应充分估计到它“穿戴”在人体上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扎染艺术,个性鲜明,工艺文化,源远流长。现代扎染是区别于传统扎染和工业印染的一个新兴领域。现代扎染的新特性结合了现代印染技术和先进手段,融入了现代时尚面料,创造出了个性化的面料,在坚持继承传统工艺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独特的工艺语言和浓厚的人文色彩,染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创造“有意味的形式”适应市场的要求,并为进入时尚化,个性化,艺术化的服装,家纺,纤维艺术领域和设计师的视野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