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教学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科学整合成为当前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步。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在整合过程中存在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设计、不能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的利用与教师教学的关系等问题,因此,本文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51-03

一、我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调查

通过课题组成员对我校信息应用情况进行的初步调查可知,当前我校在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算是比较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地方联网率都达到了88.1%,教室里已经安装了固定投影设备有100%。同时,有一部分系部使用无线局域网,有13.9%的教学班级已开始使用了网络视频教学管理系统,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会向全校推广网络教学系统。有55.8%的课程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在一起教学,51.3%的教师能够利用学校教务处提供的教学资源库。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体现出,我校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可以看出我校的教学信息化工作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课题组成员对本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初步调查,发现不少课堂教学虽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存在着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1.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首先,教师对课程教学资源适用范围的认识有一定误区,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内涵以及种类依然是缺乏必要的综合了解,认为这些资源只能局限在课件或者网络资源等方面。其次,我们职业学校的比赛多,诸如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等,以及学生专升本等考试,还有一些学校因为招生等方面的问题,造成教师现有的工作压力非常之大,从而导致了教师无法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制作原创教学资源;再次,教师整合课程的资源能力十分薄弱,对资源的整体教学缺乏全面的考虑,没有深层次地发掘出有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对现有的资源利用率不够高。

2.教师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设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教学理论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最终导致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校里有相当多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教学理论,但是离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要求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定位还不够清晰,对所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媒体应用的定位把握不准确,无法真正达到整合的理想目标,教师实行信息化教学操作以及教学课程的设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3.不能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的利用与教师教学的关系。教师可以普遍地应用信息这门技术进行基本的教学工作,但是对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的具体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等注重点还不够,没有真正地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这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有的侧重于信息技术,而偏轻于教学内容,最终导致教学过程成为媒体的播放过程;有的还甚至偏重在“辅教”方面,而全面忽视了“助学”这个方面,同时也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意识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最终形成了教学材料的堆积过程。使得现代信息技术没办法将其全面地科学融合到课堂的教学中去。

4.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范围十分狭窄,在课堂的教学中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真正的创造力。虽然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知晓,但是由于教师们更多地只是注重信息技术与具体知识的结合,更多地是停留在情境的创设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能够真正激发学生提高学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内容少之又少。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

存在上面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与制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有关。因此,下面提出有关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措施。

1.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习以及基本素质的综合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计算机软件作为教学用具,其综合性十分强,教学内容包括了从信息的基本概念、采集过程到最后的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前一定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自身不足的知识点需要及时补充,自身的综合知识得到提升后,才能使得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2.高度重视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假如没有内容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那么就根本说不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以及自主探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授教的对象这种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最终导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加大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制作课件的效率,使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整体效率。

3.兼顾“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师应以系统理论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课程整合设计,也就是使用计算机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同时利用计算机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以及提高认知的能力。其中最为科学的方法就是结合“以教作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作为主体”这两个主体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得它们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形成良好“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这样的一种理论正好可以适应“既可以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的现实需求。在充分使用这种理论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一定需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工具,同时还需要将这一观念很好地运用到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之中。

4.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处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充分应用信息这门技术所拥有的优势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本,着重引导学生能够往更深层次探究,全面关注学生的智慧成长,科学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方式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去;最终能够构建出一个和谐、开放、生动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如《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课程教师可以将机房里的一些有故障的电脑实操维修过程制作成维修录像,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电脑的系统维修过程。然后可以再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学校附近的电脑城的一些电脑维修公司实习,学生自主地探究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建构出有利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建议职教的每一位教师将信息化这门技术科学地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去,从而能够构建出一个既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科学整合,又可以很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科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我们不应该将其过度地进行简化。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最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个角度来考虑,那么有两种是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科学整合的教学模式,通常我们将其叫“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科学的整合会涉及学校、师生、资源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探索教学规律,摸索出一套科学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只有正确地、适时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74-77.

[2]钟雪花.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3).

[3]万桂荣,杨建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的挑战和对策[J].课程与教学,2012,(12).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中的子课题

作者简介:胡春亚(1977-),女,江苏沭阳人,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