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后端设计与实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后端设计与实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阐述了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数字模块的后端物理设计实现。结合芯片电路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布局规划,电源规划,时钟树综合,静态时序分析和物理验证。考虑到深亚微米下芯片的复杂性,芯片经过可制造性设计和相关验证后才交付代工厂。芯片最终采用0.11 ?m CIS工艺成功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后端 物理设计 布局布线

1 引言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成像系统,而其中被普遍采用的图像传感器主要分为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CMOS两大类。随着CMOS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CMOS图像传感器的低功耗、小尺寸、单芯片系统集成等优势越来越明显,从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数码产品、空间光学系、医疗设备、视频监控、汽车电子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因此,设计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一个640×480 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物理设计,描述了整个后端物理设计过程,结合芯片电路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最终芯片成功流片,芯片面积是44.9 mm2,封装后面积是216mm2,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 芯片概况和主要结构

芯片基于0.11μm CIS工艺制造。芯片使用3.3V电压供电,内部共有3个时钟,设计功耗为198mv,封装引脚为48个。相比CCD,CMOS图像传感器则是把整个图像系统集成到同一芯片内。该芯片是一款较为复杂的数模混合的SOC芯片,它集成了包括二维像素感光阵列,放大器,寄存器阵列,时序控制单元,偏置电路和A/D单元等在内的多个模块单元,从而构成了整个图像采集系统电路。

其中二维像素感光阵列由640×480个像素单元共同组成。放大采用2倍PGA控制可进行8倍模拟增益放大,从而将像素上反映光强的弱电荷信号进行了差分放大。模数转换器(AD)单元采用双通道流水线AD转化器完成模拟至数字之间的转换,其分辨率为10位。时序控制单元控制着信号的读出模式、积分时间、数据输出速率等。为了使芯片中各单元电路按规定的节拍协调工作,芯片使用了多个时钟控制信号。

3 芯片物理设计

3.1 物理设计流程

芯片设计采用业界主流的ASIC半定制自顶向下(Top-Down)设计流程。其后端从网表到GDSII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3.2 布局规划

布局规划在芯片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芯片的时序收敛、布线通畅、电源稳定以及良品率。本文芯片的布局规划基于Cadence EDI软件来实现。根据芯片的特点,布局时所有模块都放置在外边沿,目的是为了尽量保留完整的空间放置标准单元,并根据整体数据流的走向,尽量保证时序和逻辑上关系密切的模块靠近对方,这样便于走线,同时也提高了芯片面积利用率。由于芯片是数模混合,为了避免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的干扰。对于芯片中的模拟IP,则将其放置于芯片的角落或边沿,并且在模拟模块周围设置保护隔离环。

3.3 电源规划

深亚微米下,导线的宽度变小,长度变长,电压降效应更加影响了延迟的变化,降低噪声容限值,从而引起芯片时序违例,严重时可将芯片功能失效,因此电压降问题变得不可忽视。电压降对于芯片性能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下,5%的电压降会增大10%~15%的线延迟。因此一个合理的电源网格规划,是芯片设计考虑的首要问题。

芯片内核工作电压为1.5V,I/O工作电压为3.3V。根据工艺参数,越下层的金属宽度和pitch不断减小,而且电源线厚度也在减小,因此高层金属具有电阻率小,可有效减少IR-Drop。依据这个原则,在将外面的Power引入到芯片core内部时,就采用高层Metal构建stripe。同时每隔相应的距离,设计横竖交错相结合的电源条(Power Strips),形成供电网络结构,从而覆盖整个芯片,这样进一步减小了电压降(IR-Drop),使得芯片供电均匀。

3.4 时钟树综合

根据在芯片内的不同分布特点,时钟树可分为H-tree、X-tree、Balanced tree和clock grid/mesh等结构。时钟树综合根据时钟约束文件(SDC)的要求生成spec文件,从时钟根节点到每一个叶节点的延迟中,逐级地在适当位置插入缓冲器(Buffer或Inverter),选择合适的缓冲器类型和时钟树层次结构来平衡负载,尽可能减少偏移,得到最小时钟偏差,至此整个时钟网络形成。

由于时钟信号影响着整个芯片性能,则优先对时钟信号进行布线,为了减小时钟线上的串扰对时序造成的影响,采取了2×Width_2×Spacing_cts方式增大了时钟线之间的间距和宽度,减少了其他信号的干扰。之后经PostCTS optimization后,对时序进行了SI分析和迭代修复,达到了设计要求。

3.5 静态时序分析

芯片中的延迟由器件本身延时和互连线所引起的延迟组成。但随着器件特征尺寸进入深亚微米阶段,互连线延迟在电路延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数据表明到0.1微米左右时,互连延迟可达95%以上。互连延迟线严重影响着IC性能。静态时序分析成为精确计算时序和发现微小时序错误的有效手段。

静态时序分析通过遍历网表中的所有路径,找出所有违反时序约束的路径,主要检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是否满足时序要求。为了尽早检测到设计中存在的时序问题,减少设计的迭代次数,确保时序收敛,在设计过程的相关阶段都进行了静态时序分析。在版图设计之前,由于没有时钟网络结构,只能根据线性负载模型(WLM)和设定相应的约束来估算互连线延迟。在版图之后,电路中的每根物理连线的结构已被确定,因此提取真实的连线寄生参数写到SDF文件并反标回网表,时序才得以精确计算。通过反复迭代,直至满足了芯片所需的60MHZ工作时序要求。

3.6 物理验证

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后端物理设计面临着可制造性设计的诸多问题,比如天线效应,金属密度,宽金属开槽孔等等。为了降低流片风险,在可制造性设计(DFM)之后,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工作,尤其进入深亚微米工艺时代验证显得更为重要。整个验证过程包括时序验证、物理验证和逻辑功能验证三大任务。 时序验证包括静态时序分析(Prime Time)和形式验证(Formality)。物理验证包括DRC、ERC和LVS。

芯片通过上述可制造性设计和相关验证后,保证了其设计的正确性,之后将GDSII文件交付生产厂并顺利成功流片,芯片封装图如图2(a)所示。通过测试系统的测试,芯片功耗为198mw,工作电压为3.3v,封装面积为216mm2,其芯片效果图如图2(b)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后端物理设计。重点介绍了布局规划,电源规划,时钟树综合,静态时序分析和物理验证,并结合芯片电路自身的特点和后端设计经验,对每一步认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面对后端物理时序、功耗、可制造性设计的诸多挑战,对设计进行一系列验证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本次芯片的时序收敛和成功流片。随着IC不断进步,新的工具、新的流程和新的方法将不断完善,以应对后端物理设计的不断挑战。

参考文献

[1]M.Bigas,E.Cabruja,J.Forest,J.Salvi.Review of CMOS image sensors[J].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2005, Vol.37(5),pp.433-451.

[2]Wang Jun,Li Guohong.The application of CMOS image sensor in space remote sensing[J].Space-craft Recovery& Remote sensing2008.29(2):42-47.

[3]陈春章,艾霞,王国雄.数字集成电路物理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Hodges D A,Jackson H G,Saleh R A. Analysis and Design of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In Deep Submicron Technology(3rd Edition).McGraw Hill, 2003.

[5]Rabay J M,Chandrakasan A,Nikolic B.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2nd Editon,Prentice Hall,2002.

[6]Veendrick,H.Deep-Submicron CMOS IC,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Ten Hagen en Stam,Deventer,The Netherlands(2000).

[7]Rash inkar P,Paterson P,S ingh L System-on-a-chip verification methodologies and techniques [M].US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

作者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