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动脑筋,也要动身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脑筋,也要动身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641年,笛卡尔出版了他的重要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录》,它被视为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笛卡尔认为,心灵和身体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从理论上说,它们之间是独立和分离的。这本书启动了一场有关心灵和身体关系的哲学大讨论,其争论的硝烟一直弥漫到今天。笛卡尔的思想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即身体只是一个被动的实体,它并不参与思考。

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人们不断地发现心灵与身体的联系并不像是这样的,认为身体只是被动地接受大脑所指挥似乎越来越说不过去,因为它们之间更像是相互关联的“伙伴”。科学家们发现,身体的感受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身体仿佛是在参与着思考的过程,没有这种参与,我们便不会拥有自我意识,也很难恰当地处理情绪。即使在进行语言和数学这种很抽象的思考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在扮演着相应的角色,而我们对自身的感受还会影响我们的直觉和理性思考。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在思考的时候,只有充分处理好来自于身体的信息后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记忆能力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大脑的活动不可能独立于身体之外。

“化身”的幻觉是如何产生的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一次万圣节聚会上,正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马修・伯特维尼克忽然想到要利用这个机会验证一个他一直存有的想法,即大脑感知自我时出现一种称为“化身”的幻觉体验是有可能的。他发现有人带来了一件拥有一只橡胶假胳膊的服装,于是他把自己的一只真胳膊隐藏起来,把假胳膊放在桌上,并让同伴同时触碰桌上的真胳膊和假胳膊。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觉得触碰的感觉仿佛真的来自于桌上的胳膊了,他的大脑似乎忘记了他藏起来的真胳膊而开始把假胳膊也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了。此后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这种“化身”幻觉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们分析说,当人感觉到自己的手被触摸,同时又看到那只橡胶手亦被触摸时,他的大脑便会逐渐地认定那只橡胶手亦属于自己。这时,大脑会“构建”一种感觉以便与他此时产生的想法相一致。伯特维尼克还发现,这样的幻觉只发生在真胳膊和假胳膊同时受到触碰的时候,如果触碰不同步,幻觉便不会产生,这表明大脑并不接受它能辨别的错误信息。

对大脑的研究显示,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显示身体空间信息的地方,那里仿佛有一幅大致的身体“地图”。当我们的感觉提供了有关身体状态的信息时,这些信息会在大脑中与“地图”进行比较和整合。科学家们认为,“化身”的错觉就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它引导我们产生了各种身体幻觉,如把橡胶的假手当成身体的一部分等等,但这种感觉只有待整合出的信息到达了一个名为“岛叶皮层”的区域后才会真正出现。

“岛叶皮层”也处理我们身体内部的信息,例如脉搏和心跳等,而这样的能力每个人都并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内感受”。在对自愿者进行的测试中,科学家们发现,自愿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能比较准确地感知自己的心跳,他们不用数脉搏就能感知心跳的频率,且准确度可达到80%。有趣的是,那些“内感受”能力强的人更不容易产生身体的幻觉,这可能是由于更强的“内感受”使那些来自视觉或触觉的与大脑自相矛盾的信息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思考,让身体

也动起来

上述发现表明,来自身体的信息使人们的感觉变得更加复杂和灵敏,但人们还可以走得更远,类似的信息甚至影响着我们的抽象思维。科学家们发现,我们有关运动和空间的经历似乎影响着我们对数字概念的思考。当人们被要求随意想一个数字的时候,他们身体的位置影响着这个数字的大小。假若他们居高临下,或者处在偏左的方位,他们想出的数字通常较小,假若他们处于下方或者在偏右的方位,他们想出的数字就通常较大。

其他的研究还显示,我们对语言的思考也有类似现象。当我们听到一个词,这个词会激活相关的神经区域。例如,当我们想到或者听到“爬”这个词的时候,大脑中的相关神经区域会被激活,它还试图启动或“指挥”我们的肌肉运动,以便把我们带到一颗树上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想起或者企图表述这个词的时候,我们都有使用手势的愿望。我们试图用身体的动作理解词语,或者帮助别人理解词语。科学家们注意到,哪怕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假若我们在给儿童讲述的时候善于使用手势,他们对其含意的理解程度也会大有提高,这是因为身体的动作参与到人们的思维活动中,使思想变得形象化了的缘故。在语言方面,科学家还发现,鼓励学生用他们阅读到的内容进行表演会使他们对语言材料理解得更快更深刻,他们记住的词语似乎与他们体验到的感觉结合在一起了。

现在人们意识到,一些作家奇怪的写作习惯也许是在无意识中开发他们身体的思考潜能。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1924~1984)曾将自己描述为“躺卧的作家”,他说,“我只有躺下才能思考,不论是床上还是在沙发上,我必须躺下来,拿着烟卷,旁边放着咖啡”。和这位作家相似的另一位俄罗斯出生的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也声称自己是一位“躺卧的作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中也发现,人们在解字谜的时候大约有10%的人躺下比站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花费的时间也更少,因为对于那些人来说,躺下更放松,不会紧张,而紧张恰恰是创造力的大敌。

当然我们自己也可以在生活中应用这些发现,也许我们的记忆力、创造力会因此而得到一些提高。但我们的心灵和身体之间的这些联系究竟是怎么来的?是天生具有还是后天学习而来的?还有,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在多大程度上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