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31-01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了“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可见,健康即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十七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村家庭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常常夫妻双双外出打工、经商。可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父母面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因此,在他们告别家庭贫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些留守幼儿。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异常的,甚至不健康的现象。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近年来,本人也对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得出一些经验和见解和看法。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作法:

一、创设富有人性化、宽松的幼儿园心理环境,使他们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留守幼儿由于常年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应有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有的产生失落的心理,甚至趋向于孤僻、自闭和不合群,难以适应周围的新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要抓住留守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创设富有人性化、宽松的幼儿园心理环境,以富有亲情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填补留守幼儿的心理上的亲情空白。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应关爱这些幼儿。《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对待留守幼儿,教师更应该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谈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的关爱可以使这些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温馨,使幼儿感到自己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不孤独、失落。留守幼儿离开了父母,寄宿到了爷爷奶奶家、亲戚家,心理感到失落,会逐渐产生自卑、不满、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教师要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使他们和其他的幼儿一样不感到孤独,体会老师是爱他们的;自己和其他幼儿没什么两样,就能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成长。

二、从心理上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认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自尊心的破坏、自信心的摧残、人格的污蔑。”儿童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他们今后人生走向。因此,及时对留守幼儿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3―6岁幼儿身心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有些留守幼儿受到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的过度溺爱,养尊处优;留守幼儿的父母因常年离开家庭、对孩子关心不足对小孩有一种“负疚"心理,常常以金钱来补偿对孩子的“欠债”,对小孩的要求常常百依百顺,“赚了钱不就是为了给小孩花吗?”,这是他们最常见的口头禅。凡此种种,加上长期思念孩子而产生的迁就心理,使得有些留守小孩形成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成了家中的“小皇帝”。这些心理往往使他们娇生惯养、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承受挫折、接受批评的心理素质较差,不愿意接受纪律规范的约束,甚至整天哭闹,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面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品质表现,教师应及时顺应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及时采取与家长交流,与幼儿个别谈心等方式,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知道那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学会社会交往技能(分享与合作,恰当地自我评价),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地生活、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幼儿心理进行引导和调试,并适当在游戏中教给他们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对发现有浅显的心理问题者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并不断通过幼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来刺激的承受能力、对心理活动的平衡协调能力等,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三、充分利用群体资源,创设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环境,消除他们的思想包袱

幼儿期是儿童高级心理功能(口头语言、想像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发展的关键期。这些高级心理功能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成人的示范指导甚至灌输来实现的,而是作为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出现的。也就是说高级心理功能发展是从个体间的互动走向个体内生成的,宽松、和谐的交往才能发展留守幼儿的高级心理功能。

可是,留守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或是兄弟姐妹离散,独自留下寄养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同伴这个群体资源,创设幼儿同伴的接触交往,满足幼儿的归属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促使留守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正如《规程》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应当充分营造尊重、接纳和关爱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交往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具备足够竞争力的前提是善于合群、学会尊重、重视协同努力与自我表现的统一。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营造氛围、搭建舞台、提供机会、选择策略,为留守幼儿的幸福成长创设交往与合作的心理环境。

总之,只要我们能从生活、学习中了解、关注留守幼儿的思想、困难,用理解、关怀、接纳、信赖、尊重的态度给予他们以人文的关怀、心理的支持,从而有效地促进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在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上,不光幼儿教师,幼儿监护人,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给幼儿健康、快乐的童年,全力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要留下任何遗憾,把爱给他们,用我们全身负责的行为来唤醒、感染他们,让他们拥有同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