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砗磲:硬汉柔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坚硬如石,故名“砗磲”
“车渠”这一称呼最早是从汉代开始的。人们发现它的贝壳表面有一道道沟槽,就像车轮碾过后留下的痕迹,因此形象地称它为“车渠”。后来人们又发现,车渠的贝壳又厚实又坚硬,呈现柔和细腻的白色或浅黄色,具有珍珠一样的光泽,非常美丽。经过工匠仔细琢磨后所制成的器物,可与玉器相媲美。于是它的贝壳就被归入宝石的行列,称之为“砗磲”。后来加上去的这个“石”字,表明了它高贵的身份。自那以后“车渠”就变成了“砗磲”,身价也随之暴涨。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人想要获得砗磲很不容易,因此它也就更显珍贵了。汉代的伏胜在《尚书大传》中记载,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之后,他的大臣散宜生就是用砗磲大贝赎回了周文王。在清朝,二品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朝珠是砗磲做成的,六品官的顶珠也是砗磲所制。在西方,砗磲、珊瑚、珍珠和琥珀被称为“四大有机宝石”。
在佛教典籍中,砗磲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一起被尊为“七宝”。许多高僧都会使用砗磲制成的佛珠。
大砗磲,又被称为“库氏砗磲”或“巨蚌”,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动物。已发现最大个体的壳长约为1.3米,体重约为500千克。
红番砗磲和长砗磲是砗磲家族中的小个子,也是海水观赏水族中的重要品种。在北美海水观赏鱼市场,一只品质优良、色彩鲜艳的砗磲零售价可达到200美元。
明星小档案 大砗磲
中文学名:砗磲
别名:车渠
所属科属:砗磲科/砗磲属、砗蚝属
分布: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温暖水域
种类:2属10种
外貌:贝壳宽大而厚重,外形略呈三角形,表面有若干又宽又深的沟纹,边缘成锯齿状;贝壳外侧呈白色或浅黄色,内侧呈白色;外套膜的边缘呈现黄、绿、青、紫等艳丽色彩,非常漂亮
外套膜:简称“套膜”,是软体动物和腕足动物壳内的体壁褶
体型:根据具体品种而有所不同,与其他贝类相比整体体型较大
寿命:约60年以上
性情:性情憨厚,温和无害
特殊技能:与虫黄藻共生,能依靠“吃”阳光活着
食物:浮游生物、阳光
天敌:人类
食量:较大
生活方式:贪恋稳定的生活,喜欢被“绑定”,一旦选中心仪的珊瑚礁后就不再挪窝
柯爷爷的纪录片
砗磲:靠“房客”养活的“懒房东”
砗磲以浮游生物为食。它身上有一对特殊的“水管”,海水从入水管流入,再从出水管流出。当海水流入砗磲的体内时,浮游生物也随之进入。砗磲是滤食动物,在它体内有类似筛子的特殊器官,食物被“筛”出来留在体内,海水则被排出体外。无奈这种摄食方式能带来的食物有限,不足以养活像砗磲这种大块头儿,想要填饱肚子还得另想他法。
砗磲的“修炼”练的是内功,在它的身体里生活着数十亿计的虫黄藻。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生成营养物质。为了生存,砗磲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一个巨大的容器,虫黄藻就生活在这个容器里。“房客”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营养物质,并将它作为“房租”交给房东;而房东砗磲不仅要为房客提供住宿,还得将自身所产生的磷、氮和二氧化碳等废物送给房客。当然啦,对于虫黄藻来说,这些可不是废物,而是珍贵的生产原料。
对于砗磲来说,虫黄藻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才是正餐,过滤海水所得来的食物只是加餐,吃点儿零食而已。又是正餐又是加餐的,天天如此,不“发胖”才怪呢!
“真主之珠”传奇
1934年5月7日,菲律宾苏禄海域,一群达雅族原住民正在进行潜水捕捞作业。潜着潜着,族人忽然发现一名叫“埃田”的同伴好久都没浮出水面了。他们焦急地潜下水去寻找,这才发现这位不幸的同伴被一只大砗磲夹住了手臂,因为无法脱身而窒息丧生了。
悲痛的族人将埃田与大砗磲一起打捞上岸。为了能将埃田的手臂拿出来,他们撬开了大砗磲坚硬的贝壳。让他们大吃一惊的事出现了:里面居然有一颗巨大的珍珠!达雅族的酋长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认为这颗珍珠很像缠着头巾的,便给它起名为“真主之珠”。
真主之珠重达6350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水珍珠。旅居菲律宾的美国考古学家威尔伯・科布听说了这个消息,对这颗硕大无朋的珍珠很感兴趣。他想方设法找到了酋长,提出要用重金购买它。笃信伊斯兰教的酋长拒绝了他的提议,科布只得怏怏而归。后来酋长的儿子得了疟疾,无法治愈。危急时刻,威尔伯・科布送药治好了酋长的儿子。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酋长就将这颗真主之珠送给了他。
5年后,科布带着真主之珠回到了美国。他撰文写下这段颇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连同真主之珠的照片一起发表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出版的杂志上。与此同时,他还将这颗真主之珠放在纽约一家博物馆里公开展出了两个月。从此以后,真主之珠扬名天下。
动物故事会
大砗磲:吃顿饱饭不容易
持续了几天的风暴终于结束了,一度狂暴的苏禄海恢复了平静。水面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透过澄澈的海水,依稀能看见水下千姿百态的珊瑚礁。若不是水里仍飘着诸如破碎的船板、折断的树枝以及生活杂物等,很难想象这里才刚经历了一场大风暴,离海岸最近的村庄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克兰姆是一只生活在苏禄海域的大砗磲。才刚成年的它与许多年轻砗磲一样,有一只无法填满的“胃袋”,总是觉得饿。因为这场该死的风暴,它一连好几天没做日光浴了,这意味着它好几天没吃上正餐了。过滤海水得到的那点食物,根本不够它填饱肚子。
温暖的阳光经过海水折射后,照射在克兰姆坚硬的贝壳上,没多久就晒得暖乎乎的。它体内的虫黄藻们似乎“闻”到了阳光的味道,一阵骚动。跟宿主一样,它们也已经好几天没进行日光浴了。虫黄藻依靠光合作用活着,不晒太阳会死人,不,会死虫黄藻的。更危险的是,假如大砗磲饿过头,很可能会将借宿在体内的虫黄藻们当成食物消化掉。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它们必须尽快晒到太阳。
“想晒太阳,要晒太阳!”一想到这,虫黄藻骚动得更厉害了。
“好饿啊,好想吃!”
强烈的饥饿感让克兰姆忘记了一贯的谨慎。它没顾上观察周围的情况,就张开了贝壳,暴露出柔软的内里。克兰姆的贝壳即厚实又坚硬,就像两面顽固的盾牌,隔绝了外界的伤害。在过去的岁月里,这两面“盾牌”保护它渡过了好多次危机。
久违的阳光照在身上,虫黄藻们欣喜不已。它们迫不及待地将阳光“捕捉”到体内,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克兰姆将外套膜的边缘抻开到最大,好让更多的部位暴露在阳光下,便于虫黄藻们“捕捉”阳光。大砗磲的贝壳不起眼,外套膜却很绚丽多彩,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五颜六色不一而足,上面还点缀着各种花纹。对于大砗磲来说,缤纷艳丽的外套膜就是它们的身份证,世上没有哪两只砗磲的花纹与色彩是一模一样的。
与其他大砗磲相比,克兰姆的色泽比较低调,外套膜的主色调是一种内敛的蓝绿色,零散点缀着一些黄色花纹,与它所生活的珊瑚礁很相似。它还在幼年时就选中这块珊瑚礁作为自己的家,并将稚嫩的身体牢牢固定在礁石上。因为长时间不挪动,它现在已经跟这块珊瑚礁“长”在一起了。它们不仅颜色相像,外形也酷似,身上还都长着海草,若不是刻意寻找很难发现克兰姆的存在。
克兰姆曾经有很多同族,可是随着人类喜欢上干贝后,砗磲家族就开始凋零了。几乎每天都有人到海里寻找砗磲,大的小的统统都要。克兰姆的谨慎与低调让它躲过了好几次劫难,可是其他家族成员就没这么幸运了。“也许有一天,这片海域就只剩下它一个,又或许就连它也……”克兰姆越想越伤感,不由得有些走神。当它意识到危险降临时,一只罪恶的手已经伸进了它张开的贝壳,雪亮的刀锋砍向位于角落里的那根闭壳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