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三五”计算机基础和人文教学课程建设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三五”计算机基础和人文教学课程建设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2014年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指示精神,按照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专业发展与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治学方针,为了使“十三五”期间计算机基础人文教学的发展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和保持职业核心竞争力,使毕业生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岗位要求,现对计算机基础和人文团队拟定如下的建设规划及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人文教学;课程建设;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75-02

一、“十三五”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计算机人文教学课程目前没有管辖的学生,主要承担全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研室成立于2002年,2014年与语文教研室合并组成计算机人文教学课程,共管理8间计算机基础实验实训室,其中长校区5间,里建校区3间,占地总面积约为900平方米,资产总值200余万元。

2.办学成绩:师资、实践教学、技能竞赛、科研成果等。①师资队伍。教学课程共有9人。其中,计算机专任教师共5人,实验实训室管理员1人,人文素质类教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占11%;讲师5人,占55%;助教2人,约占22%。硕士研究生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6名,约占66%;双师教师4人,约占44%。除此之外,每年根据选修课实际开设情况的不同,团队外来上选修课的兼职教师10余人,他们全都具有相关的资格认证。②实践教学。近三年来,除了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外,鼓励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满足学生对不同课程学习的需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促进了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二、存在问题、发展瓶颈

课程双师比例、职称比例有待提高;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减少,开设时间较短,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不完整,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共基础课学期教学任务分配不均衡,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不仅是学生学好所在专业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们在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求学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等,不是特指某一专业的考生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而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公共选修课则是有针对性地为某些特定专业的考生专业拓展、提高或根据学生喜好开设的课程。学生有的学这方面的选修课,有的学那方面的选修课,也有的学生会为了将来就业做准备有选择地学习这类选修课程。无论如何,这些选择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也就是说学生们只能在专业考试或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进行选择。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毕业生们找到工作后普遍感觉很迷茫,工作没几天就觉得不适合,某“90后”入职三个月跳槽两次。而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负责人却“看不懂”年轻人,谈到这群新入职的“90后”,觉得他们对工作太随意,动不动就请假,让单位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伤透了脑筋,因为这会打乱单位的工作节奏,让原本计划好的项目推迟,而不得不再临时招人。新进的大学毕业生很有主见,但他们过多的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事实上,百分百合乎心意的工作是不存在的,职场新人应该学会去主动适应环境。培养人才的高校、就业的学生和需要用人的企业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或者说是什么环节存在问题?至少说明作为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技能,而且要有文化知识的积淀、诚信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职业态度、正确的做事方法,这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根本。高职院校近些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对文化育人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知识面窄、文化底子薄,发展后劲不足,自我学习能力严重缺乏,无论是第一次就业还是将来换岗择业都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现在人们换工作频繁,员工离职现象在劳动力市场化的今天已经很普遍。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行各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是否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能否在让学生们学好专业的同时学会做人?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我院的尝试是:将公共选修课融合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一起进行培养。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意见稿)中也明确了教育应“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与此同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以及职业人士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无一不体现了国家与部门对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

三、发展规划与研究

1.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通过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创新、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来立基点,重点加强计算机人文教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课程网站,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计算机应用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操作要求,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场地的建设。

2.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主要的措施。①知识目标:文字编辑、word图文混排、表格编辑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基本操作表格数据的计算、统计、汇总。②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拼音或者五笔输入法快速编写文本;能让学生通过财会类、工程类文本来设计、编辑表格;能让学生学会装扮、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的基本操作;能让学生具备对财会类、工程类表格数据进行计算、统计、汇总;能让学生进行设计演示文稿。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课程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理解文本,根据文本要求设计表格以及演示文稿的创新能力。④人文类选修课发展规划。采用“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内涵、“双元制”的培训模式,以及“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获取基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个人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我国教育目前所倡导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外教育部门及学者极其重视的领域。培养核心技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岗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达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平衡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建设才能在社会发展及职业规划中获得更大成功。

3.计算机基础实训场地建设发展规划。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实训教学场所在数量及硬件条件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为了使实训室的软件建设能跟上硬件建设步伐,必须增强体系的内涵建设,综合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本项目意在设计与实现一个基于WEB技术的实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课程的管理,包含申请、实训室安排、排课及查询等功能。

4.校企合作规划。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为学生联系到计算机产品销售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业实习的机会,同时安排教学一线教师制度性地下到企业工厂学习、参观、交流,提高专业技能,扩大信息量,指导教学。

5.资金投入规划。未来三年,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整体规划,每年向学院申请资金用于计算机基础实训场地室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35条第3项规定了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短年限:电子设备、汽车、工具、家具等5年。电脑属于电子设备,按第3项规定折旧年限为5年,而实际上,一台PC机的实际使用年限平均为4年零8个月。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机房,最长的为7年,最短的也有4年!

四、结语

整个发展规划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才为目标,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落实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企事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重新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强化实践工作能力,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计算机人文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开设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岗位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中国电化教育》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