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钱存训:守得云开见月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钱存训:守得云开见月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月9日,105岁的钱存训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去世。”当这则新闻出来时,想必不少人会问:钱存训是谁?

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系教授,从1947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至1978年退休。活了一个多世纪,教出的学生都成大师了,当老师的却少有人识。但他的学术知名度相当高,李约瑟那套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唯一由个人具名、华人撰写的分册――《纸和印刷》,就是出自钱存训之手。英国《泰晤士报》当时评价说:“钱氏将这一专题的资料浓缩在一册之中,以西方语言介绍中国文明尚属首次……第一版在发行之前就已预订一空。”而《纸和印刷》自1985年出版后,奠定了钱存训在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

得到这么高的评价,钱存训凭的是什么?三句话:他弄明白了过去汉字写在哪儿?用什么写?如何写?就好像书法里笔画越简单的字越不好写的道理一样,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研究起来很不简单。

书写的载体有甲骨、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载体、用具、书体相互关联,彼此牵制,其中的细节问题纷繁复杂,形同乱麻。谁先谁后?如何替代?怎么演变?粗看没啥问题,细察全是疑问。古人没弄明白,今人也不清楚。而这个问题,从博士论文算起,钱存训至少研究了60年。一个甲子,就研究一个问题,成果很宏富吧?这样的大师,怎么也得著作等身吧?

但令人惊讶的是,钱存训的成名作、代表作《书于竹帛》,正文只有164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拿在手里很轻,一天就能看完。现在很多教授、学者,著作动辄几十万字、上百万字,几年工夫就能出个大部头。若按照这个标准看,钱存训的书与其学术地位相比,未免显得太“寒酸”。但就是这本书,从1968年起,他花费了15年的时间。

著作虽薄,学问不薄。上面提到的汉字三大问题,钱存训通过扎实的研究,都有结论。比如,汉字传统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为什么?钱存训推测,因为竹木的纹理走向是竖着的,毛笔要顺着纹理运笔才方便写,而且简策狭窄,只能容单行书写。又如,汉字为何从右向左写?大概是因为用左手执简、右手书写,便于将写好的简策顺序置于右侧,由远而近。

这样的结论似乎并不出奇,但这并不是小事,中国书籍演变史实际上关乎中国汉字、中国文化的形成与传播问题,关乎中国文字和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背后还有中西交流问题、以点带面的大问题,可谓不可不察。而在钱存训前,没人系统研究过,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就这样,在“中国书史”这个冷门领域,他几十年如一日 “战战兢兢,努力学习”地走过来了。在钱存训等华人汉学家的努力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成为除哈佛大学之外的另一个汉学研究重镇。1978年,“东亚图书馆委员会”授予他“杰出服务奖”。198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所属“华人图书馆员协会”也授予他“杰出服务奖”。“中年来美短期访问,原想镀金回国,但未料到将长眠他乡。”钱存训这位学界泰斗曾经在谈起自己的经历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热议锐评:其实,钱存训自己也清楚,“专题研究,枯燥无味,知音者寥寥。”但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把中国文化有效地向世界做了传播。

这是学者的清高,也是学术的骄傲。(熊建《人民日报》)

素材运用:坚持与坚守;冷与热;简单与不简单;有用与无用;热爱与深厚;大师风范;中华文明……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