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松石饰件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松石饰件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松石在中国的使用时间久远,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就有发现。夏代绿松石的用途得到了极致的发挥,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使用,可是由于绿松石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没有雕刻的大件器,一直居于辅助的装饰地位。将目前所见的绿松石出土资料及传世作品进行整理,则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绿松石的使用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即坠饰、嵌饰、象生器。

一、绿松石作为坠饰、串饰。坠饰可能是人类诸多装饰器中较早的类型。作为坠饰使用的绿松石,其用料随意,可大可小,形状不拘,做工简单,仅需钻上一小孔,即可佩带。例如河南淅川出土的坠饰(图1、2)。新石器时代各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的坠饰,取料常是就地取材,骨、角、蚌、陶、玉石等均属常见的,而零星的几件绿松石,由于其呈蓝、绿色泽,推测当时可能是极讨人喜欢而被视为珍贵之物。到了奴隶社会后期,人们将绿松石和其他器物合起来做成串饰,组合优美,炫目。例如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绿松石珠、管与煤料串饰(图3),其中绿松石小环约34颗。还有新干大洋洲出土的串饰(图4)。

二、绿松石作为嵌饰。绿松石最常见的使用方式是作为嵌饰片,嵌饰的使用甚早,延续的时间亦长。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绿松石作嵌饰的文化甚多,惟各地区文化嵌饰的方式不尽相同。而嵌黏的胎体质材,常见者有木、陶、骨、玉石、青铜等,其相应的周边辅助技术,依各时代、各文化、各种嵌饰方式之需要而有不同。今日所见绿松石嵌饰遗物以青铜质、骨质、玉石质者居多,木质者由于木料易于腐朽而大多不见原器了。二里头出土的夏晚期兽面纹牌饰(图5、6、7),凸面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绿松石片粘嵌排成兽面纹。其图案组合得异常精巧,保存完好。虢国国君墓地出土的铁刃铜戈(图8)上用绿松石组成优美的图案作为装饰。还有一件铜带钩(图9)。

三、绿松石象生器。殷墟妇好墓出土几件绿松石象生器,其中一件绿松石鸽(图10),绿色微发蓝,长6.5厘米,高2.8厘米。一般而言,绿松石的圆雕象生器,其大小仍受到材料的限制。山东藤县前掌大商代遗址出土一件侧面鸟形绿松石雕件(图11),颜色近于绿色而表面有许多更淡色的斑。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一件绿松石蝉(图12),长4.6厘米,高2厘米。底部平,颚下钻一孔通至腹部,颜色呈亮丽的天蓝色,表面呈色亦较均匀。综观商代所出绿松石象生器,似乎各地区所用的绿松石材料不尽相同,安阳、山东、江西均各展其松石的特色,然整体较之,江西新干大洋洲绿松石蝉(图12)质地较佳。各地区所制作的绿松石象生器仍都属小型器,而真正作成圆雕者实不多,大多数仅能称作较厚的片雕。例如绿松石人(图13),还有一些圆雕绿松石人(图14)和绿松石兽面(图15)。由于材料的限制,所制作的动物亦以小型动物为模仿对象,如蝉、蛙、鸟等,此一些特色显示,商代仍不能克服绿松石料零碎的问题。

绿松石使用早,延续时间长,长久以来,绿松石仅作为一般的小型装饰器,如坠饰、珠管串饰、嵌饰片等,没有能发展出大型的礼器来,探究其原因,与其自身颜色表现的不稳定性,矿藏分布范围窄有关。绿松石其矿物成分是一种含铜、铝和水的磷酸盐,分子式CuAl6(PO4)4(OH)8・4H2O,通常产于各种岩石的裂隙中,是“次生浅成矿床”,矿体常呈细脉状、皮壳状、钟乳状、肾状、结核状,以及其他不规则状,且每一地区所产绿松石的成分略异,颜色不一。而且其产地有限,主要分布在湖北西北汉水流域的郧县周边地区,是昔称“荆州石”的产地,新疆哈密地区产的绿松石,昔称“河西甸子”,其他尚有云南、安徽、等地均有小矿藏。至于河南西南淅川周边以及陕西东南角白河县周边矿区,事实上与湖北西北属于同一个区域性的大矿带,且各矿区的绿松石成分、颜色、特性均略有不同。

绿松石只能当辅助饰物,而软玉在中国深得人心,是由实际与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其本身具有适作雕刻的优越条件。在漫长的历史中,软玉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物。绿松石矿受自身条件限制,造成绿松石在古代工艺的制作发展上,不能与软玉甚至于似玉类的材质竞争。

(责编: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