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辽宁省陆源直排污染源入海量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宁省陆源直排污染源入海量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对2011―2015年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2011―2015年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工业和综合污染源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入海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

关键词: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量

中图分类号:S5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27

前言

辽宁沿海横跨黄海、渤海2个海域。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绥中县万家镇红石礁,岸线长约2110km,占全国海岸线长度的12%。辽宁省海域面积(大陆架面积)约1.5×105km2。辽宁省海域有30多条较大河流分别注入黄海和渤海。由于河流多,带来大量有机质及泥沙,水质肥沃,是各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的良好场所。同时也将大量的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带入海区[1]。陆源污染物通过入海排污管道、沟渠及河流等途径直接进入海洋,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较大[2]。本文通过对2010―2015年辽宁直排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情况,为辽宁省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为海洋环境保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监测概况

1.1 监测范围

直排海污染源的监测范围为通过辽宁省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直接向海域排放污染物的日排水大于或等于100t的污水排放单位,包括工业源、畜牧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市政污水排放口等。

1.2 监测频次与项目

不少于每季度1次。列入国家、省、市(县)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测频次大于每季度1次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各类直排入海的排污单位(或单元)监测项目按照《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3]的规定执行。

2 监测结果与评价

2.1 污水排放达标率

2011―2015年,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达标率分别为33.3%、68.8%、50.0%、53.3%、74.2%,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达标率最低,为33.3%,2015年达标率最高,为74.2%。超标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和总氮。

2.2 入海污水量

2011―2015年,辽宁省直排入海污水总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见图1。2012年和2013年直排入海污水量略有增加,2014年和2015年有所下降。2013年直排入海污水量最高,为58737.6227万t,2011年最低,为41620.54万t。

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直排海生活污染源和直排海污水综合排放口占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比例如图2,由图可见,工业和综合污染源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2011年2014年工业源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综合源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

2.3 入海污染物总量

辽宁省直排海污染源入海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石油类、氨氮、总氮和总磷。2011―2015年,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表现出“N”形变化趋势,2013年达到最高值,2014年为最低。各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入海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辽宁省2011―2015年直排海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见图3。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辽宁省2011―2015年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达标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污水总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工业和综合污染源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表现出“N”形变化趋势,各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入海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

3.2 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并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措施与建议:加强对沿海地区直排海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对超标排放企业和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并彻底清查,全面整顿,直至污染物排放浓度全部达标;推广清洁生产和废水循环利用工艺,减少污水排放,保证企业治污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正常运行,确保直排入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直排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依据科学、系统的分析,进一步为直排海污染物总量的削减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严登华,何岩,王浩,等.辽宁近岸海域水质演化及对近海陆域生态水文格局的响应[J].海洋通报,2004,23(3):54-60.

[2]付强,史学庆,李博文.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今日南国,2009,14(5):196-197.

[3]环境保护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