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吴鹰:48岁的转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吴鹰:48岁的转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几乎在每一档财经脱口秀节目里,都出现过一位络腮胡子的嘉宾评论员。他叫吴鹰,当时他的身份是UT斯达康中国区首席执行官。UT斯达康,用过小灵通的人基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跨国企业,小灵通技术就是被它买断的。

当然,财经脱口秀节目喜欢请吴鹰当嘉宾,不仅仅因为他把自己的一摊事做好了,被誉为“小灵通中国奇迹的缔造者”,更多的是看中他能言善道,善于总结普遍规律,指点别人,而且不惮于抛头露面。这些特质,恰好与投资家吻合。

于是,在离开UT斯达康半年之后,大胡子吴鹰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不出意料地拥有了投资家的新身份。

“退役”之后的新选择

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史被融资史覆盖的年代。

越来越多的第一、二代企业家们,在“退役”之后,不再留恋于亲力亲为,而是选择成为企业新秀的背后推手。

离开UT斯达康一个多月后,在吴鹰决定转做投资基金时,他的母亲对他说:“我要认真地跟你谈一谈”。

这位80多岁的老人,解放前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毅然投身解放区。她要弄清楚,自己的儿子接下来要做什么,能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吴鹰心里清楚,母亲肯定不明白投资基金是怎么回事,于是,他灵机一动,说:“我要争取造几个比UT斯达康更好、更大的公司。UT给国家纳税90亿,如果多几家这样的公司,对国家的贡献不是更大么?而且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啊。”

这下,母亲开心了。

当然,吴鹰这样说,并不只是为了让母亲感到欣慰,他确实是这样打算的。

2008年1月3日,吴鹰正式宣布复出――加盟和利投资集团(CTC Capital),任职资深合伙人,“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以前做企业是做‘庄家’,希望把企业做强做大,现在做投资相当于变成了‘炒家’。”他诙谐地说。

自2007年6月UT斯达康宣布这位昔日的“小灵通英雄”将从公司离职之后,吴鹰接触过很多投资基金,亦有不少著名企业找上门来诚邀加盟,但是最终,他选择了和利投资集团。如今,迅速进入状态的吴鹰已看过不少项目,且陆续在投资。

吴鹰对自己曾在2000年联手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的经典案例津津乐道――是役拉开了软银8000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回报率高达71倍的经典案例之序幕,UT斯达康投入的500万美元也在五年后赚取了5000万美元。

实际上,在2007年11月6日于香港挂牌交易之前,阿里巴巴至少获得过五轮投资,数目从500万美元到10亿美元不等。而在2007年净利润大增163.8%、达13.96亿元,且有望成为“最赚钱中国网游公司”的盛大,早期亦曾获得4000万美元的投资。

当然,投资家们带给企业的,并不单单是白花花的亿万真金白银,还有管理经验、人脉资源,以及敏锐的商业意识及判断力。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投资家身后,都有一个仍然或者曾经响当当的企业。

选择风投:基于资源积累和管理经验

即使在不少“现役”企业家看来,“退役”之后转做投资,也是个极为现实的主意。除了提供资金,还能将做企业的资源、阅历、经验甚至教训,跟所投资的企业分享,让新秀们少走一些弯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不少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向往的“退休后去进行EMBA授课”要有效得多。

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就表示,如果让他去做投资经理,那么,“我要看好一家企业,我不敢说是100%成功,但差不多也是80%”。

相信人们对成功投资雅虎和Google的“风险投资教父”迈克尔・莫瑞茨并不陌生。他投资Google,把1250万美元的投资变为51亿美元的神话,不知让多少人惊叹。事实上,这位风险投资教父几乎是“手把手”地把Google做起来的,不仅给钱,还帮着四处寻找客户,制定发展战略。

而在中国,亦有类似案例。软银在投资盛大时,就不单在股权和管理架构、发展战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甚至还协调和参与了十几次盛大和韩国公司之间的谈判。盛大迅速崛起甚至后来居上,软银在其中可谓居功至伟。

事实上,运用自己的资源与管理经验,扶植新企业成长,也正是这些转型企业家的愿望。

“过去十几年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企业渐渐做大。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对我今天的选择有很大帮助,第一是资源积累,第二是管理经验。”吴鹰说。

资源方面自然涉及广泛,包括:政府、电信行业、资本市场、企业等方方面面。比如在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过程中,吴鹰就以一贯的务实诚恳风格,与证券监管机构、上市公司、运营商甚至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在小灵通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他则与政府打了很多交道,有了很深的交情,并以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政府关系见长。在企业管理经验方面,吴鹰更是从白手起家做到几百亿元人民币营业额的。

实际上,如今活跃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的中国第一、二代企业家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经验。他们的资源与人脉,犹如一个立体化的圈子,几乎涵盖了一个企业从初创到成长所需要打交道的各个层面,对扶植新企业成长难能可贵;而比这更可贵的是,他们的经验与阅历,则更像一部指导企业运营的“活字典”。

以吴鹰为例,1991年他凭借从妻子那里借来的2000美元创立斯达康,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让小灵通红遍大江南北,无疑是中国通信行业的一位标志性人物。

但到了2005年,UT斯达康却收入锐减且市值缩水九成,并被纳斯达克警告“摘牌”。自此,吴鹰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先是2006年5月UT斯达康宣布其董事长兼CEO陆弘亮已提交辞呈,UT斯达康中国区CEO吴鹰将接任全球CEO;然而半年之后,UT斯达康又惊人地取消吴鹰出任全球CEO的决定。及至2007年6月,董事会再度以“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宣布吴鹰离职。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直至盛极一时,再由颠峰跌落、备受煎熬乃至遭董事会逐出,吴鹰几乎尝遍了一个企业家的荣辱兴衰。

“跟没做过企业的人不一样,我们理解创业者和经营者的困难,我如果坐镇董事会,肯定会最真心地支持这个创业者。”复出当日,吴鹰曾如此动容地说。可以想象,在某种程度上,经历过胜与败洗礼的企业家,能给所投资的企业提供的经验及教训或许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