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艺术市场是价值观和与之相应的运作模式的物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市场是价值观和与之相应的运作模式的物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讨论艺术与商业的问题,这说明业内对某种价值观还是很坚持的。对于艺术来说,其的确跟商业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说艺术是人创作的,商业跟人是要发生关系的,这在如今不仅仅是关乎到其生存,有的时候其实是直接限制了艺术创作的发挥。当然本文探讨的核心不是这个陈年老醋,而是就艺术市场本身的一些事情予以梳理。

市场从来都是具体的、细化的、金字塔结构的

只要牵扯到商业或者投资,那首先忌讳的就是一概而论,好像黑的都是乌鸦,而且觉得市场只是个平台,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从本质上说好像就是这样。但是任何的理论要落到实地才会对现实产生影响,起到促进或者延缓的作用。大家都可以理解黄金市场和大豆市场是不一样的,也都理解菜市场和珠宝市场不是很相同,那为什么一谈艺术市场就要均值化的泛泛而谈呢?现在大都是一谈就是秋拍市场怎么样,中国当代艺术怎么样,颇似耳熟能详的“明天会更好”,但是不要讲秋拍的繁多门类,就是当代艺术要做细分化的分层也至少有十几个板块的区分。而最终实际上就是个金字塔结构,在动态的微调中保持着稳定性的曲线走向,唯一会干扰的是经济大环境和大盘走势以及社会文化趣味的更替。比如蔡国强、张晓刚等人的市场走势与年轻人的市场走势几乎是没有什么相似点的,而当代影像与油画的走势也是不具有什么可比性的。

所以说其实艺术市场和其它的市场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重要的还是要有清晰的分类和层次区分,这样的框架建立好之后相应的定价系统才会配合其它细节做的有序而合理,这样才会让资本放心顺畅的介入和推动其热络以及买气的营造。当然这样的商业设计最为理想化的是在学术上、批评上有很清晰和确切适恰的分类和层次评价,商业来复制和转化这个体系形成价格依据,在这个层面上讲美术史研究和批评研究的进展对于艺术商业来说是很大的支撑。但是商业做的好的话又不是完全和以上的标准重合的,就像历史存在巨大的偶然性一样,艺术市场上的很多事情的发生有时候还是要归结到具体的人群,这是第二个需要讨论的重要话题。

买家层次复杂,价值观及相应的运作模式构成市场众生相

就市场分析而言买家分析是很重要的终端指标,尤其是对艺术市场来说。一般艺术市场中的买家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收藏家,这里面可以细分为偶尔为之的以装饰家具为主的初级藏家,有以具体的标准和框架来收藏的专业藏家,还有的就是机构作为法人的艺术收藏,这一类的特点是长期持有,购买的方式多样。第二类是投资人和经纪人,这些的特点是以盈利为目的,运作方式多样化,一般都是做中短期持有,交易活跃。第三类是金融系统和跨国集团,这些购买的目的比较多元,而且基本上作品稀释渠道非常高端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大多是被划拨到资产理财配置中去,一沉淀就需要一段时期。

对应市场分层和买方分层,其实谈太多的操作技术层面的问题有些混乱无序,也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各自的资源、背景、阅历、知识结构等等实在不具备可复制性。所以返回到本质上的层面上来讲,其实支配各自的运作策略的除了实力之外主要还是价值观的问题。对于有的人来说,艺术市场就是一个冒险性的资本游戏场,大家在里面玩的和金融证券市场没什么不同,就是要赚钱,只不过是说大部分人靠单价作品去寻找尽可能大的差价,小部分人在组合型的购买,赢在概率上面,这样的买方一般来说都是资本雄厚。有些人认同艺术本身的价值,这个就稍显复杂,如果说单凭个人喜好来确定购买的话,那自然无所谓,收藏家本来就是这样。但另一个方面要是有所体系化和框架性的思考和购买的,那就要面临较大风险,尤其是社会文化趣味转变的问题,一旦发生,之前的存在至多留下几个标本来做纪念,大部分就直接出局被淘汰了。金融机构介入这个是一个新事物,它的特点是资本量大、有细致的规划,将艺术看作理财产品的一部分,而且所购买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内部稀释掉了,这带来的是很多事情的变局。

其实很多时候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运作模式,这些是跟其原有背景、资本管理习惯、渠道核心价值等一一对应的。艺术市场中最大的变数来自那些顶级的个人藏家和机构,从机构的层面讲其购买对市场干扰最大的是洗钱,其次是批量化购买,常常导致虚假繁荣,催生泡沫。从个人藏家来说,那些顶级的藏家往往喜欢玩价值观扭转的游戏,比如克里姆特的突然天价,比如萨奇对YBA的推动。这些潜在的心理实际上就是对整个价值取向和文化趋势的导引和变迁,通过资本的力量来导引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个国际顶级古董商突然拿着上千万美金买了一张战后当代艺术,在被问及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当代艺术,他回答说“IT’SAGAME ”, 看来这个游戏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