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贵州毛南族传统丧葬习俗调查及其文化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贵州毛南族传统丧葬习俗调查及其文化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死亡是人类的最终归宿,生者为死者举行的葬礼是人生礼仪中最为繁杂隆重的一项仪式活动。历经长期的发展演变,贵州毛南族一直保持自己古老而独特的丧葬传统习俗,其传承性比较稳定。主要包括装棺、开丧、安葬、守孝等重要内容。

关键词:贵州;毛南族;丧葬习俗

中图分类号:C915.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2-0076-04

死亡是人类的最终归宿,生者为死者举行的葬礼是人生礼仪中最为繁杂隆重的一项仪式活动。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让死者风风光光地走,让生者体体面面地活。丧葬习俗作为社会习俗的一部分,其传承性比较稳定,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不同,在如何对待死者上形成了不同的丧葬习俗。贵州毛南族有三万多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者密镇、摆茹镇、大塘镇和惠水县的高镇镇、独山县的羊风乡等乡镇,其中平塘县的卡蒲、者密是其主要聚居地。1956黔南州建州时定为布依族,1990年重新认定为毛南族。历经长期的发展演变,毛南族一直保持自己古老而独特的丧葬传统习俗,笔者对贵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河中村石姓、者密镇石姓、刘姓毛南族的丧葬习俗进行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装棺

毛南族面对生老病死都能坦然视之,一般实行棺装土葬。许多家庭都会为老人早早准备“寿材”。在老人病危时,提前做一些丧葬的准备,如买好香、烛、纸钱、鞭炮、白布、缝制老衣、做好死后的铺盖等。

1 报丧:人临死时,不能睡在原来的床铺上,而是躺在用在火炕边的地上,垫有稻草。家人和近亲陪在旁边一起“守气”。人亡即鸣炮三响以示“升天”,或者燃放鞭炮,目的是告知附近家族寨邻得知此人已“落气”。之后,亲生儿子由同辈族兄弟陪同,提着一瓶用白布捆着瓶口的酒和一张孝帕到外家报丧,到外家后磕头跪报并将酒放于神龛脚的供桌上。外家立即派人随同前来看望入殓。

2 洗身和剃头:“买水”由死者的亲生儿子持香到井边投几枚硬币于水中,跪地闭气,反手舀水一碗(意为清洁之水),回家后渗上热水,盆中还放入少许大米、茶叶、柏树叶并用毛巾沾水将亡人全身洗净。剃头时如头发短的,剃者闭着气用剃刀虚晃三下表示剃光,如头发长的一定要剃完。

3 穿衣着靴戴帽:葬衣从单不从双。如未穿过的新衣必须用火每件烧一小洞,表示后人不恋,死人得穿。

4 “曰相”:(吃晌午):入殓前,由女儿煮好一只鸡,做点饭给亡人吃晌午。由孝男将亡人扶起,把熟鸡肉和糯米饭夹到死者嘴上沾沾表示孝敬。意思是给亡人吃了饭后立即赶路赴黄泉。此时“塘漂”(摩公)口中振振有词地念一串嘱咐性的毛南话,交待亡人放心离去,不要留恋后人,到了九泉之下要保佑后人平安顺遂等等,最后给亡人敬一杯酒。

5 入棺:将棺木抬到堂屋,棺盖打开翻放在一侧地上,铺上白布将尸体仰卧于棺盖上。装棺结束,孝家便请地理先生,根据亡人和全家的生辰八字以及死亡时间,按风水龙脉选定墓穴,择定吉日吉时安葬。

二、曰胎(开丧)

开丧,就是请“塘漂”举行护送亡魂返回“老家”的仪式,毛南话叫“漂购妹”(意即念经)。“塘漂”在“漂购妹”中用毛南话指点亡魂沿着毛南祖先奔赴九泉的道路,如何跋山涉水,按站赶路,最终抵达祖先聚会的极乐世界――“锡铜炭应”(地名),会合历代祖先,共聚一堂。由于开丧时亡男必杀牛,使其在九泉之下也有牛耕地;亡女必杀猪,使其在九泉之下也有猪喂;男女都可杀马,花费甚多,且只能在五谷收尽之时才能举行。故死于五谷未收尽的时节,即使家境富有也只能先安葬,等五谷收尽再开丧。这种先安葬后开丧的叫日胎脱(开冷丧)。毛南族“开丧”超渡的习俗至今仍严如法定,无论死者是百岁老人,还是十天半月婴儿,都非做不可。只有老者“隆重”,少者“平淡”之分。如果死者无亲生儿子,侄子(遗产继承者)也必做不可。如果儿子这辈无力,孙子、曾孙也必定补做,否则终未尽到孝道之责。开丧分三个阶段进行。

1 替胎(引丧):引丧之前,先请工匠用竹蔑捆扎成一个三层正方形的“天架”,再用特制彩纸裱糊,并剪出日月星辰的“天”,用绳子吊在堂屋上空。届时全堂“执事”各照其事,“塘漂”宣布开始,鸣炮三响,铜鼓开头,接着皮鼓、唢呐、锣鼓、炮竹齐鸣,合家孝女痛哭。“塘漂”宣布全堂忌荤(如系热丧在装棺时即已忌荤),一位年长的“塘漂”头戴烂斗笠,左手提锣,右手持刀,走出孝堂鸣锣三声,用毛南话高声宣布:这次开丧是为某某亡人开的,其它亡魂不能进入孝堂,不能从中捣乱,如有不轨者必千刀万剐,随声扬刀三下。另一人将一只活鸡敲死于地上,叫它带领亡魂进入孝堂就座,接受孝家超渡。随即“开祭挺”(撕长钱,即用纸做的长钱串),由两个“塘漂”并排站在板凳上用毛南话边念边撕于地上。念毕高声喊“优!优!优!”三声。鼓师击“开鼓”,反复七次。开鼓结束,接着“应聋凉”(立幡),幡师到门口将事前准备好的亡男七节,亡女五节的白纸幡(上面用汉字写有幡文)捆在一棵二三丈长的尖带枝叶的竹竿上。孝男扶着竹竿,幡师边念边立于大门两侧的房檐下(男左女右)。立好后,如是亡男,“塘漂”即在孝堂中作亚者,即由“塘漂”写好一张文书放于筛子内,加上三碗酒,由一对孝男对跪于孝堂正中,将筛子顶在头上。“塘漂”用毛南话念完文书即火化于灵前,孝子起立敬“塘漂”各一碗酒结束。“塘漂”反复“漂购妹”直到次日凌晨,“塘漂”又给亡魂“包欧演”,即由两个未婚青年蒸好十来斤糯米饭(蒸时甑盖不能盖严甑口)连同外家送来的糯饭一起祭供亡魂。皮鼓一停,“塘漂”到门口用毛南话交待三亲六戚来给亡魂“包欧演”,(吃夜宵)之后,“塘漂”引哭三声,引起全家痛哭。在场人即动手抢糯饭吃,吃毕为所有人开宵夜,引丧结束。

2 曰给(赶场):于引丧的次日举行,主要内容是把孝家置办的一切交给亡魂,是开丧中最隆重壮观的仪式。一大早亲朋好友,扛着花伞、旗幡、宝盖,抬着酒米祭幛等物从四面八方陆续聚集到孝家,全部孝男孝女跪于村口路边迎接客人。饭后,女婿到齐便开始做场。

做场地点设在村子附近的开阔平地,场地中竖几根木桩,用柏树枝捆于木桩顶端,将孝家所备的牛、马、猪拴于桩上。正面扎一草人,(同时为几个亡人开丧则扎几个)穿上亡人遗衣,扮着亡人,用外家拿来的黄伞撑着遮住。亲友所送的纸旗纸伞插于场地四周,在旗伞脚下用木板摆设五或七个地摊,摊上放着五个装有糖食果品之类食品的土碗。分别由外家,女婿,“塘漂”,唢呐师等各守一地摊。场地摆设就绪,由两名孝子对跪于孝堂中,头顶筛子,内装两匹孝帕三碗酒,“塘漂”用毛南话念(击鼓伴之卜,段敬请外家的话后,孝子起立敬酒给外家后,就到场上去了。击鼓师把铜鼓抬到场上,敲打请鼓调请亡魂入场,反复打七次,每次结束齐喊“优”三声。此时由一年长的“塘漂”带领全部孝子绕场三周,在每个地摊和亡人扮像前下跪三次。当孝子跪拜时,守摊者都对孝子讲一连串的吉利话。孝子跪拜一是跪拜亡魂,二是感谢亲戚花钱费米帮助超渡父母之恩。之后,由一年长的“塘漂”扛着外家送的黄旗,左 手提铜锣,右手持大刀,鸣锣绕场三转,高声宣布此场是某某孝子为某某亡魂做的,场内所有一切不许任何人乱动,谁要乱动我必大刀砍他五段六节,随声扬刀三下结束。孝男用孝鞭打牛马猪三下并低声唤其父母三声,向后甩鞭于地,把已由两名孝子对跪于亡人扮像前顶在头上的敲牛凿子和三尺长的枋板交给外家,外家来人中选两个体力较好,灵活可靠的人接受此屠器,绕场三周后一人将凿子对准牛脑后,另一人抡枋板奋力敲击,之后孝子将枋板顶在头上,放回孝堂;(马用刀砍其颈子或敲击脑门,猪同平时一样杀法)牛未倒地则不准用绳子捆脚不准拉尾巴只能用大圆木群起而压之,尽量使牛倒地后脚朝向孝家大门视为吉利。待牛倒地才能用绳子套脚,后用刀杀死,再杀一只鸭用血洒于周围,(传说是盖牛脚印。)外家所来的人全部动手将所有牛、猪、马剖好洗净交给厨房。是夜,厨房按外家人数多少每人发给一斤左右的牛肉和杂碎、牛血等交给外家,外家到本寨不同宗某家族的家里(因孝家全堂忌荤)煮好,再加以酒饭和其它菜大宴一餐(称敬外家),开场结束。晚饭后举行隆重的“纳架”(铲盐巴)。

3 “纳架”(铲盐巴):过去毛南人都吃四川生产的岩盐,因为川岩盐食用不便,所以送给亡人的盐巴要为亡者加工成盐粉。首先由“塘漂”指导开一次“闹窖”。即由两人从内室抬出一坛酒,(抬时佯装很重、东倒西歪似走不动的样子),由孝子跪着先敬外家每人一碗酒,

“塘漂”分给每人少量盐粉,再找来一只竹篓,放院坝正中,“塘漂”再次用毛南话念完后,外家和“塘漂”先将盐粉撒于竹篓内,每撒一次喊三声“优”,连撒三次后众人即开始“铲盐巴”。每人手持一根打破一头的三尺长的竹棒,在“塘漂”的带领下,所有在场的人用手中竹棒往地上不断拍打,表示铲臼样子,边拍边喊“优!优!优!”“塘漂”带头把竹棍压在外家头上灌酒三碗。又再次拍打,边打边窥视好对象,在某人的带动下又朝另一人压去,同样灌其三大碗酒。反复进行,“优”声震天,待众人憩醉方散。

4 软胎(送丧):“软胎”是在铲毕盐巴后的黎明时进行,就是送亡魂回老家。“塘漂”反复念完送魂词,在铜鼓皮鼓声中把天捅成若干洞,表示破坏。之后“塘漂”持刀到门口举行“滴聋链”(砍幡杆)的仪式。“塘漂”头戴烂斗笠手持利刀,最后二句是“拜国闷干,骂冷闷柔,木应也罗补?”意思是:上前天亮,转后天黑,翻山坳啊父母?念毕,把幡杆砍成三节,至此开丧全部结束。如系冷丧,即将装有一草人的小木匣送到坟边挖穴埋下,把纸旗纸伞拿到坟上插好就结束了。

三、安葬

根据阴阳先生择定时辰举行发丧。发丧之前如有犯禁,由阴阳先生用鸡、鸭解之。阴阳先生发丧后,寨中青壮年将棺木抬到村中一平地上放好,待天明送丧。

1 送丧:抬棺上山全由家族和亲友帮忙。捆好棺木后,又在前面捆上一根绳子和一匹白布作为拉孝用。抬棺走时,由女婿肩挑一支竹蒌和提篮,(竹蒌内装一碗酸水,几片豆腐,另一头是篮子内装钱纸)手持柏树皮捆成的火把,边走边撕纸钱作为引路人。外家扶长男走在拉孝队伍的最前头,所有孝男依次排成单行,双手握拉孝布举于头顶向前拉。后面是旗幡、锣鼓、唢呐、铁炮、鞭炮等相混杂的队伍。全部孝女在送葬队伍后面放声大哭送至寨外。在送葬队伍中又另有一人抬着一挑糯米饭,两人抬酒和碗跟着去,到半路上放下棺木休息即开始“进相”(吃晌午),抬糯饭的人刚把糯饭放下隋时未放,即群起而抢之,一些青年则窥视某某近亲或朋友,用眼示意他人一哄而起捉住灌酒,有些青年则用糯米饭互相甩射打仗,有些人搞得满身满脸都是糯米饭。休息热闹多时,又抬棺而走,直到墓地。

2 安葬:根据阴阳先生的择吉,提前派人去挖好墓穴(称“挖井”),棺木抬到坟地停放,等待入土时辰。届时用柏树枝和芝麻杆及部分旗伞烧于井内(称热井),阴阳先生扫净余灰,用雄黄、朱砂粉在井底划成“八卦图”,再用一只母鸡跳井,同时阴阳先生口中念念有词地高声朗诵一连串吉利之言后,抬棺入井(称下圹),鸣炮三响,用罗盘放于棺木上,拨正所择之方位。开始盖土,先由两人扶着孝男,倒跪于棺木上,阴阳先生将破土时第一锄挖的泥土撒在孝子衣兜里,再向棺木四周撒去四把土之后,帮忙人全部动手,撮土埋棺,盖到梓口时,由数人用晒席遮住棺木,揭开棺盖,由孝男唤父(母)三声,与父(母)作最后告别。然后撮土盖完棺木后回家吃饭。饭前由一位“塘漂”拿一碗熟肉到头天做场的地方祭供后,把捆牛桩拔掉。再由“塘漂”端一碗黄花水,一碗猪肝或牛肝,发给孝子每人一片,先用黄花水漱口,再吃肝,叫“开荤”,忌荤结束。

3 垒坟:早饭毕,全体孝男和近亲一起到坟上去“暖坟”,厨师将牛头牛脚炖好,再杀只鸡,众人吃罢牛头肉,孝女拎一篮炒好的稻谷花绕坟三圈,边走边撒,稻谷花撒毕,燃放鞭炮,全部返家。

四、守孝

1 供香亭:香亭由姑娘买来,亡人安葬后仍供于堂屋一侧,每日供两餐饭。香亭供七至九个月,也有一年两年的,在未烧香亭前孝子不能划拳,唱歌等。

2 “应七”:从亡人落气时起,每七天“应”一次“七”,由外家、姑娘和近亲,每七天轮流由一家拿一只鸡来杀,共“应”七次,四十九天方完。

3 “洗孝”:亡人安葬结束后,孝子虽解除忌荤,但还不能脱掉孝衣孝帕等。亡男者二十七日,亡女者二十九日进行“洗孝”,方能脱掉孝衣孝帕,理发洗衣。

4 取官名:亡男死后还取要杀黄牛一头为其取官名,一般与“洗孝”同时进行。据说过去皇帝不准毛南人在生时当官,但死后可到阴间当官。根据亡人生平特性给他取一“官名”,取好后每次祭奠只叫“官名”。(如系冷丧,即在开丧的第一天晚上举行)。至此,毛南人的丧葬仪式活动结束。

五、对毛南族传统丧葬的文化解析

在人生的航道上,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驾驶自己的生命之舟,然而,所有的航船只能去向一个神秘的终点――死亡。生与死是生命的两个极端,如果说诞生仪礼是接纳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人间的活,丧葬仪式则表示一个生命的结束,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因此,作为人生终极礼仪的葬俗,总是充满着人类对生命的思考和幻想,饱含着人类对自身最终归宿的关怀,蕴藉着人们在迷雾中的徘徊和探索。从降生母体到走向坟墓,这是人的生命发展的必然历程,但对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贵州各民族来说,并未因此而消沉,总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葬礼表达着对人的永生虔诚而执着的追求,深信生命是不灭的,并由此给死亡注入新的希望。“生命是美的”这一主题在毛南族的葬俗中始终以一种变奏形式一代代吟唱着。生命意识的变调由生到死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面对这难以接受的残酷现实,人们总是希望能改变它,以求长生不老,生命永存。对生命的热爱,对永生的渴求,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深层潜意识中最深刻而永恒的愿望。

面对生命的死亡,各民族受其传统文化的影响,做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但又显示出某种共同的认识,即从人们最初对生命解释的尝试中形成的灵魂观念和信仰。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灭的观念”。原始灵魂观念的核心是关于“灵”与“肉”的二元观念和灵魂转体思想。把“灵魂”视为生命的“基因”,它是同一的和永恒的,不生不死但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躯体之内,依附的躯体可能死亡,但“灵魂”永在,可转入另一个躯体,这就是巨灵与肉的二元观念列灵魂转体的思想。而这一观念,在毛南族的传统丧葬文化中可以充分地看到。

对于贵州的毛南族来说,死亡这一现象所带来的不仅仅付某一个体生命的结束。把生与死看成是一个连续的事件,死亡只是人类生活延续的另一种形式,或者说是另一个世界的延续。这种“灵魂不灭”,“死即再生”观念,强调的是对生命的执着和留恋,对人生的肯定与关切,是生命意识的主旋律在贵州的毛南族审美观念中的一种变调。生命的死亡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生生息息不止,这优上生命美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