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农场主:家庭农场竞争力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农场主:家庭农场竞争力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才两年,袁权在深圳已为自己赚得第一个一百万。就在此时,袁权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借债500万回乡开办家庭农场。可是,农场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人异样的眼光、父母的担忧、拍档的分歧、女朋友的离去……都曾令他心碎,可他还是下定决心要走下去。

39℃高温的山东枣庄市街头,袁权一手拿甜瓜,一手搧着扇子,扯着嗓子喊,“龙潭农场产的,不要错过”。三天不到,市场价每斤1元的甜瓜被他以翻一番的价格卖了6000多斤。

6月30日,26岁的山东枣庄龙潭家庭农场主人袁权“小试牛刀”。此前,在当地只卖1.28元每斤的番茄,被他以3.4元的脱手价卖到广州。

第一桶金,

毕业搞装饰100万到手

袁权自己也没想到,自2010年从南昌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后,来自刚跳出农村家庭的他,又返回“穷乡僻壤”的山东农村。

他的父亲是枣庄山亭区高级农艺师,母亲是农技推广研究员。一辈子都同农民打交道,父辈深知农民的不易。他们对袁权到大城市去一直充满了期待,找份体面工作。沿着这条“被顶层设计”的轨道,袁权“无偏差”地一路走来:毕业后在深圳搞装修,一年后,拿着借父母的钱,他和朋友开了一家装饰工程公司,主要承接政府新开发区域及新建小区的绿化设计和施工。

袁权的第一桶金就这样掘到。借助团队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合伙人亲属的人脉资源,袁权的公司两年内承接了20多个工程。作为公司副总经理和公司股东的袁权轻松捞到100多万。

钱来得太容易。渐渐的,袁权心里却响起另一种声音:“我为什么走在这条路上呢?究竟是什么推着我在走?我不知道!”

他开始苦苦地求索,到天津拜访一位绿化界大腕。深谙政策的这名大腕脱口几句“干绿化,你干再多都不是自己的”“农村农业大有前途”刺激了他。

他突然意识到,就业,除了“当官”与“做生意”之外,还有回乡当农民这个“第三条道路”。他内心喜悦,把干农业称之为“一份能干一辈子的事业”。

种地被鄙视,

连女朋友也落跑

选择了回家当农民,袁权从2012年10月起张罗着找地、筹资。今年春节后,恰逢中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他火速找到工商局,用地名“龙潭”,注册了“龙潭家庭农场”。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袁权为此沾沾自喜,“这说明我赶点准”。

农场开工后,袁权为手里的“三驾马车”而志得意满:退休的父母及他们的朋友有专业技术和经验,是农场的技术智囊团;三叔干了15年的农蔬产品销售,有20多人的营销团队,拿来就能用;搭档在南方工作,理念新,能带着七八名管理人员和40人的员工队伍做生产。

袁权则把精力用在处理关系上。6月28日,指着大棚里发蔫的番茄叶,袁权心疼地说,“都是关系没处理好的结果”。原来,农场隔壁的农户打除草剂时没通知农场,农药随风飘染了番茄。

事实上,为和农户搞好关系,袁权在开办农场前就考取了当地的大学生村官,顶着村主任助理帽子,在村里干些收电费之类的工作,了解农民所思所想。

可就在拉近关系的过程中,袁权被农村大娘“鄙视”了一顿。当时,袁权跟着锄草的队伍干,沾了一身泥土。又饥又饿的他朝一大娘要馍时,大娘知道了他是大学生,惋惜地说,“是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干这苦活?”

袁权怕被大娘误解,刻意抬高音调说,“我是国家重点大学毕业的。”这更让大娘不解了,大娘搬出儿子的例子,“在上海做财务工作,天天坐在办公室,一月能拿一万多。”

“大娘鄙视的眼神和不劝服不罢休的架势吓跑了我。”袁权说,不仅是大娘,后来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上,有同学就指着他的鼻子问,“你非要当农民,那当初还读大学干啥?”

外人的不解和母亲“能不能坚持到底”的顾忌都让袁权铁了心要闯出名堂。自农场创办以来,只要不出去考察,他就泡在农场,甚至今年春节也一头扎进农场没出来。

正因为袁权把自己“嫁”给了农场,前不久,初中起就相恋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一天到头不见面,谁能忍受得了。”袁权说。

终极困惑,

家庭农场竞争力在哪里

迄今为止,袁权的龙潭家庭农场已投资500万元,其中大部分是他的父母帮忙借到的,而这,还是刚刚开始。盘子大,见效却慢,如何发展就成了摆在袁权团队面前的难题。袁权的搭档为此摔门而出。

袁权搭档的观点很主流,生产果蔬就要走高端路线,往大城市销售,攫取高额利润。在销售上,可以搞深加工,可以弄社区配送,可以玩农超对接,还可以在沿海搞直销。在其搭档看来,“两个大学生回家要不弄高端的,那不真成了农民?”

与搭档意见相左,袁权考察多地后认为,高端营销中的大部分都在探索阶段。自认为有商人思维的他,更看重如何快速挣钱。袁权主张走中端路线,他以曾经做过的一笔生意举例说,本地只能卖到1.28元每斤的番茄,被他包装后,以3.4元每斤的脱手价卖到广州。照这样的差价,亩产一万至两万斤的番茄也能获得不菲利润。

两人为长远定位争执不下。最凶的一次,两人争吵两天一夜后闹翻,袁权冲着搭档爆粗口,搭档则摔门而出。没过多久,袁权在网吧找到了搭档,两人在路边喝酒聊未来。最终达成妥协,以走中端路线为主,迅速回笼资本,部分产品走高端路线,打出自己的牌子。

可要说到牌子,袁权还是充满了困惑。“农业具有太强的可复制性,今天我包片地种菜外卖,靠的是渠道占领,要是其他人也有了渠道,我们又该如何亮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要抛开品牌塑造盲区,就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而言,袁权认为自己的农场会是佼佼者。

我们也期待他和他的团队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