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全球史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全球史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袁瑞龙(1988―),男,山西省安泽县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1级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马克思主义和英国史。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以及新兴经济体力量的壮大,世界历史的编撰体例也从过去的西欧中心论逐步转向全球史观,开始以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撰写历史,本文就全球史观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梳理,以求对全球史观这一史学观念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关键词:全球史观 全球史主题 全球史观的优劣

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一、什么是全球史观?

所谓全球史观是以全球视野为考察对象的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史观,他不是将全球各地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罗列起来,把各个区域、社会、国家、民族各自的历史做简单的拼凑,而是以具体人群、社会的历史实际为基础把各种文明的演进和发展作为整体对象,通过考察全球范围内不同的人民与社会之间互动的性质和程度而展现出来的过程。

二、全球史观的提出及演变

全球史观的兴起时间并不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弗里・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一书中提出“全球历史观”, 在《当代史主要趋势》一书中,他更明确地将这种看法阐明为“全球史观”, 认识到需要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而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导论》,认为建立全球史观是当代世界对历史学的客观要求。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称“它论述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他关注的是所有民族而不仅仅是西方诸民族或非西方诸民族,就仿佛读者正栖身月球俯瞰着我们所在的这颗巨大的行星。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超越了传统以民族、国家便签为分析单位,主张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并用一体化的方法来研究世界体系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末,吴于廑教授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及其他相关连的四篇论文集中体现了他的“世界史宏观体系理论“。他强调:世界历史这一学科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三、全球史观对世界历史的分期

当历史学家用全球史的眼光看待过去,审视跨越社会和文化区域便捷的历史进程时,分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长久以来,历史学家们认识到以西方或任一特定文明的经历为基础的分期方案都不能很好地揭示其他社会的发展轨迹。举个例子来说,源自欧洲历史的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分期,运用到中国、印度、非洲、伊斯兰世界或西半球时便显得格格不入。

杰里・本特利按照时代特征、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文明间交流的程度和全球化的进展把复杂的世界历史分为七个阶段:1.早期复杂社会 BC3500前-BC500前,探讨的是人类出现后的早起社会的发展 2.古典社会组织 BC500前-AD500 关注的是在波斯、中国、印度和地中海地区发展起来的社会 3.后古典时期 公元500-1000 是东半球各社会做出重大调整时期。 4.跨文化交流的时代 公元1000-1500 关注游牧民族的影响 5.全球一体化的缘起 公元1500-1800 欧洲人在这一时期兴旺发达起来,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被迫卷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 6.革命、工业和帝国时代 公元1750-1914 关注欧洲人在世界上建立霸权的过程。 7.现代全球重组 公元1914至今 对20世纪的世界史进行描述。

四、全球史的主题

既然称全球史那就一定要以全球为研究单位吗? 全球史不总是,甚至不经常是,把全球作为其分析单位。倘若是,那么全球史研究就只能停留于不者边际的推论的层面上,历史进程中个体的作用将很难得到承认。那么全球史到底应该如何选题?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一文中评述了全球史的一些学术研究课题近年来的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全球史理论、跨文化贸易、物种传播与交流、文化碰撞与交流、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移民和离散社群等等。首都师范大学刘新成教授在《在互动中构建世界历史》一文中指出,全球史的核心理念是互动,全球史研究就是“大范围的互动研究”。 在认真梳理全球史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他指出了全球史学者表达“互动模式”的八种方式:1.阐述不同人群“相遇”之后,文化影响的相互性和双向性 2.描述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交往网络”或“共生圈”。 3.例数产生于某个地区的发明创造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 4.探讨“小地方”与“大世界”的关系 5.“地方史全球化” 6.全球范围的专题比较研究 7.生态史、环境史研究 8.探讨互动规律与归宿。 如果认真思考和理解,这八个方面对世界是真正感兴趣,并有志于全球史研究者来说已经有了足够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了。

五、我对全球史观的看法

全球史强调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运动、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上,能够较清晰地反映世界近代史的构架、格局和运动规律。

我认为全球史观的主要优点在于: 1.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 在传统史学中,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是以欧洲的重要历史事件为标尺的。 “90%的篇幅中只介绍世界上25%居民的历史”。 显然,这种“欧洲中心论”的历史观并不能反映世界历史的真实情况。 2.主张用全球视野来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在当前世界性事件的影响下,历史学家所要达到的理想是建立一种新的历史观。” 这种历史观认为世界上每个地区的每个民族和各个文明都处在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权利要求对自己进行同等的思考和考察,不允许将任何民族和文明的尽力只当做边缘的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

当然,全球史观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也许是考虑到前人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的缘故,忽视了社会内部的发展,各社会内部的发展,即内因的作用,是重要的。对这一方面的关注不够,因此便在分析跨文化互动对各个社会所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时就显得缺乏深度。 第二,虽然很早就有学者对“西方中心论”提出了很多深刻的批评,但大多数人仍然把西方当做先进而加以追随。 我认为要真正克服西方中心论,我们非西方国家的学着就必须加强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我们中国学者更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充分肯定它在历史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杰里・本特利著,夏继果译.全球史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柯娇燕.什么是全球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陈祖武、杨泓.世界史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4]于沛.全球化和全球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5]刘成新.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J].世界历史 2006(04).

[6]孙立新.关于“全球史观”和世界史编纂的一些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7.2

[7]徐继承.全球史观与世界近现代史体系的重构[J].高等函授学报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