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科研动力学原理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科研动力学原理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实践证明,教育科研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通过构建符合自身规律的动力系统,遵循教育科研动力学原理开展研究,就可以获得不竭动力,保证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突破难点,创新发展。

一、教育科研动力学原理界定

动力大于阻力,教育科研加速向既定目标前进,不断满足现实需要;动力等于阻力,教育科研将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往往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动力小于阻力,教育科研将减速运动,最终停滞不前或反向运动,表现为现实中的教育科研水平下降,教育科研可有可无,或者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羁绊。

依据上述原理,教育科研取得实效性应考虑不断增加动力,减少或消除阻力,以此保证其在动力作用下加速前进,做正功,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二、教育科研动力学要素的具体分析

1. 教育科研的方向。当前,教育科研的方向即如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好老师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文明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教育科研立项的各类课题,理应坚持这样的研究方向,根本任务是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好老师,应当引导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有意成为这样的好老师,而不是受到某些思潮影响,去行政化,去跟随自由化的思想随波逐流。

2. 教育科研的力的作用点。只有找准作用点,教育科研才会发挥应有的成效。对于学校整体工作而言,着力点一般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中心工作或难度较大的工作;形式上往往是基于学校实际办学特色的提炼。如,吉林二实验小学的顺应教育、吉林五中的责任教育等,都是结合学校现实工作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着力点。

3. 教育科研前进的内驱动力。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的定力,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耐力,关爱学生的呵护力,教书育人的魅力,遵循教育规律的洞察力,终身学习思考的耐力。

每个从事教育科研的人,都应当有清醒认识,并且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内动力,许多做科研的人没有发现它,巨大的能量就在那里闲置着;一旦它被我们发现并利用,创造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4. 教育科研的外驱动力。一般包括社会环境影响力,国家政策法规约束力,学校工作环境的感召力,家长、学生渴求达材成德的鞭策力,教师生活圈的熏陶力。

人的行为总是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与社会发生关系中获得生命的原始动力、生存的积极动力、生活的不懈动力。社会生活当中的正能量,会成为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外驱动力。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离不开这些正能量的感召与关怀,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出色的工作给予充分认可。

5. 教育科研前进的阻力。教育科研在现实工作生中的阻力一般表现为:教师收入的微薄及社会地位的低下;学校教学观念陈旧;教师缺少针对性、专业性强的培训;缺少科研成功的快乐体验;部分教师价值观扭曲;学校对科研管理的缺位;科研氛围的淡薄等等。

三、教育科研动力学原理的实例分析

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区域教育科研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几年来,依据教育科研动力学原理,明确方向,找准着力点,保证动力大于阻力,发展迅速。

1. 该课题研究方向明确。在党的十思想指引下,针对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开展了重点专业建设研究、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校企合作开发等结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究。

2. 课题着力点定位准确。

(1)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学校于2011年7月成功申报了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于2013年7月开展验收工作,现已达标。

(2)根据市场需求,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标准。由学校科研处统筹,教务处组织教师开展深入企业调研活动,课程改革办公室牵头,组织教师围绕岗位需求强化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的对接力度,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不断完善课程标准,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技能教室、改善教学条件、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手段,不断创设与真实生产过程相同或相近的学习环境,使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校园管理与企业管理进一步实现有效对接。

(3)围绕吉林市教育局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创新专业评估等重点工作,学校加强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理论研究和校本研究,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学校领导亲自主持各级课题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操作、课题论据的调查、阶段总结等。“十二五”期间,我校共申请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6项和市级课题1项。开展了《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及其功能发挥研究》《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模式创新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区域教育科研实效性研究》等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参与率达80%。28项课题中,仅教师主持课题研究18项。

(4)结合示范校建设实际需要,学校科研处组织承担示范校建设任务的教师开展了32项校本课题研究。如教务处开展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及《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学生处开展了《“准职业人”培养内涵研究》,综合办公室开展了《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这些课题研究目标明确,计划实施合理,操作有序。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发能力。

3. 增大动力,减小阻力,确保学校获得最大的前进加速度。

(1)增大动力,以示范建设带动工作全面发展。结合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投入充足经费,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培训,到省内外优秀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保证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级说课大赛、技能竞赛等;参加了省、市“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省级骨干教师推选。

示建期间,组织部分示范校项目建设人员共44人开展了考察、调研;由示建办统筹,教务处组织教师开展了深入企业实践活动,60余人次教师进行了入企实践;14人次教师参加了各项目组教学资源库建设培训;21人次参加了示范校项目建设、有效课堂等培训。通过培训,教师课程体系改革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课程改革,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已有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吉林市优秀导师1人,教坛名师1人,创新型教师7人,“百优”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17人,教学能手等名优教师40多人。教师已参加出国培训6人,46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126人次参加省级培训,教师视野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增大动力,推动课程改革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学校结合实际,对多年的课题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汽车实训处编写了《发动机大修作业》《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检修》《汽车电源、起动系统检修》《汽车照明、信号、仪表系统检修》五门课校本教材,电气实训处编写了《电工与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等校本教材,机械实训处编写了《数控工艺基础》《公差与配合》等校本教材15本,学校择优推荐公开出版。

(3)减小阻力,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培训,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由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组织,聘请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为教师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讲座,聘请专家为教师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及课题研究的讲座,还安排部分出国培训教师为全体教师开展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讲座,并取得成效。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学管理规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及《中职教育实训教学设计》等,使教师在理论上得到充实。

4. 遵循教育科研动力学原理取得的收获。

(1)教师明确前进方向,有了新的理念,并身体力行。课题研究教师从理论上理解了教育科研的意义,初步建构了具有个性特色的理念,教师角色得到了转换。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问题意识,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真正成了指导者、评价者;构建了和谐、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形成了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2)教师把着力点放在教学方法改进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工作室型、项目教学、任务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案例教学等正逐步被广泛采用,课堂教学有效率在不断提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等是教师研究最多的问题。

(3)开发了校本教材及精品课。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满足学校、师生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策略。结合课程改革活动,组织教师编写了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学校还聘请省内专家开发了5门高质量的精品课。与省外企业合作开发了机电控制仿真软件、CAXA实训软件等,为学校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

(4)发挥了区域职业教育示范辐射作用。精品课建设、校本教材开发、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吉林市汽车职教集团的成立等将充分发挥学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当前,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生源数量稳中有升,就业形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