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英国实施ERP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英国实施ERP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各种压力,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总是尽力去做好每一件哪怕极其细微的事。

2007年底,刚拿到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项目管理硕士学位证书的我,便得到了个面试机会。毕业典礼结束的第二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乘了近三个小时的火车赶去英国的一个小镇面试。

还记得那天下着雪,很冷。面试进行了近一个小时,三个带着浓重不同口音的面试官,令我紧张地出汗。幸运的是,刚走出公司,猎头公司便打来电话,祝贺我得到了这个工作。这也许是我有生以来得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

在英国的新角色

2008新年一过,我便开始了在这家公司的ERP项目实施。这是家专门研制、开发并生产世界交互式电子自板的国际公司,总部就在英国的一个小镇,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地都有分公司,生产制造刚刚转至中国。总部只有不到400名员工,可销售额逐年上升,产品遍及75个国家,获利能力较高。

公司采用的是Infor LN erp,BAAN是它的前身。我加入的时候,英国总部的ERP经过一年半的实施,已经上线。美国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3月底的上线计划近在眼前。因本人有着长达5年之久的BAAN IV C4实施与应用经验,虽然LN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经验还是让我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对公司的背景、ERP系统的流程设置、实施过程、关键技术等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两周里,我阅读了一堆的实施文档,在公司内部网上寻找各种有用的信息,那些英文专业术语,如果不是以前有基础,真不容易啃下来。很多人会置疑实施文档是否那么重要,是否值得在紧张的实施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这些文档。我要说的是,这些文档对后人,对将来系统的升级、集成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两周后,我便和项目组实施人员去美国分公司进行项目的实施。这个项目组,基本全部由公司内部的实施人员组成。这支实施队伍,从项目经理到实施顾问都是公司的员工,他们有的是从关键用户中转过来,有的是以前就属于IT部的实施人员,经过一年多英国项目的实施,他们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对于流程的设置,对于业务流程的熟悉,都要比Infor顾问更胜一筹。Infor给予了技术支持,作为我们的后盾。这支实施团队,给项目成功提供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美国分公司没有生产制造,作为制造、供应链模块的实施顾问的我,主要负责物流、分销模块的实施。在这实施过程中,我感受到和在国内实施有很多不同之处。

角色变换的压力

在国内,作为公司项目实施团队的一员,从最早的关键用户到后来的项目经理,我都属于“提要求”方。我们会提出一堆的需求,由外部的实施顾问来设定流程,设置系统,创建系统模型。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来学会使用这个系统,满足公司日常管理的需要。某种程度上讲,我是属于被动的接受方。

而现在,虽然依然是公司方,但我又是实施顾问。用户和我们之间没有很明显的界限,每个人都是主人。我们在一起讨论业务流程,在系统中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项目小组会有定期与不定期的会议,汇报各个模块的实施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对于一些问题必须自己寻求解决方案,学会自我管理,还要激励用户,让他们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到这个项目上来,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实施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有多大的影响,又能带给他们多大的便利。

那段时间里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最要命的就是语言。对于一些问题的争论,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表达自己。以前那么能言善辩的我,现在如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了。

中英管理模式的差别

中英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英国对于每个员工是充分相信的,制定了工作职责,就认为他们一定会严格遵照执行,而不会有太多的约束和监督;而中国的管理模式堪称精细管理,会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杜绝漏洞。

举个例,在仓库管理方面。英国供应商送货时,会直接把物料堆放于生产线旁,仓库管理人员会清点并入帐;生产线每天消耗物料,并将不合格或者报废的物料置于专门的不同颜色的箱内,报废品就直接处理掉了,不再入帐。

中国公司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所有的物料送至仓库,仓库人员进行清点入帐。然后,每天一早车间根据生产计划打印出领料单去仓库领料。报废需要申请批准才能补料,报废品需要质检人员检查,分析是谁的责任。由此,我的英国同事抱怨,太复杂了,系统不能修改,这样管理的结果是,中国的库存差异几乎为0,而英国每个月都需要做库存的调整。

每当这时候,我的中国ERP项目实施背景,就会立刻彰显出它的作用来。当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解决方案时,同事都十分惊讶与赞叹。项目成功上线后,我们的IT总监在所有的同事面前大大地表扬了我,说出了“如果没有你,这项目不可能成功上线”。这种肯定,让我再次认识到,中国人的能力、智慧、坚韧和努力,是可以无往而不利的。

我的根在中国

回忆起我走上IT之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又似乎总有机遇垂青于我。几乎我所有的朋友都会说,我是个特别幸运的人。可他们忽略了我为此付出的努力。

1991年在常州的一所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我被分配进了一家生产内燃机车的公司,在计算机中心从事软件维护的工作。

1998年公司被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成为了长江客车的子公司,我便进入长江客车的工艺部,还是负责计算机维护。

2000年初,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申报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CIMS示范工程,准备实施ERP,从各个部门抽调人手,我便从工艺部被抽调出来,进入项目组,主要负责采购、生产、工艺流程几个模块。3月项目正式开始,9月开始试运行,10月通过国家验收。至此,项目组的大部分人员都回原部门继续工作,同时也留了一部分人做系统支持和技术支持,由于对系统有着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便留在了公司的信息部。

2001年6月,公司和意大利合资,改名为常州依维柯客车有限公司。意方很重视信息化,认为没有信息系统企业就没有办法进行管理,在派到中国的18个外方代表里面,信息部门的人占到4个。当时,公司的ERP上线还不到1年。意方不喜欢这套系统,因为意大利总部正在准备实施SAP,希望中方也全部换SAP。中方当然不愿意刚上马的系统付之东流,为此,双方争论了半年的时间。

当时信息部属我最熟悉这套系统,我不仅负责系统的维护,还要和其他业务部门沟通改善系统,这样,我就成了向外方演示这套系统的最合适人选。系统演示时,我不仅对系统现状、成果和生产状态分别给予说明,对外方关注的某些细节问题,也一一做出解答。演示很成功,外方终于同意继续保留该系统,并在该系统的基础上深化实施,进行ERP的二期工程,而不是全盘重建。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信息部门的中方主管。

当时,公司上下对此议论纷纷。议论的焦点不外乎两个,一是因为性别,二是因为太年轻。一个不到30岁的女性信息主管,手下管着十多个20多岁的小伙子,在公司资历也浅。这些因素使得同事们对我能否胜任工作心生疑虑。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忙”字。那时候,从来不记得自己正点下过班。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还有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压力自然就不用说了,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总是尽力去做好每一件哪怕极其细微的事。那时候儿子还小,可我能够陪伴他的时间真是不多。

所有的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有时候,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回报。现在想来,那段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使得我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有所提高,使得我学会了如何和外方进行沟通,使得我对系统的了解的同时,慢慢走向了一个管理者的路,更使得我从老外上司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的理念。

2003年1月,外方经理回国后,我便成为了信息中心的主任。这一次,公司上下不再有什么议论了。

2005年、2006年,我两次获得市优秀信息化主管称号。这些荣誉和成就,并没有让我停滞不前,反而让我静下心来思考我的未来发展之路,也意识到自身的很多不足。因此,在2006年我做出了个重大的决定,打算远赴重洋去学习深造。经过重重的选择和历难,终于,在9月份,我扔下了在别人眼里羡慕的一切,踏上了去英国的飞机,去进行为期一年多的项目管理硕士学位的学习。

2007年底,我终于以还算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书。最值得骄傲的是,我的论文《如何激励ERP实施人员来提高中国ERP项目实施的成功率?》获得了75的高分。正是由于我以前在国内积累的丰富经验,使得我的论文有血有肉,有理论有数据,有自己的观点。

转眼间,我已经在英国生活快3年了。想到未来,我还是想有机会回国施展自己才华,能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毕竟,我的家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