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哈尔滨的模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哈尔滨的模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896年,中俄签订《中俄密约》,条约规定俄国可以在中国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建造铁路,即所谓的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的建成,让哈尔滨从一个小村落逐步发展成为被称为东方莫斯科的世界名城。 郭长武,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黑龙江日报集团的一名40岁普通职工,1980年搬到哈尔滨市香坊区居住。2009年,郭长武看到几张哈尔滨已经消失的建筑的老照片,有感而发,而后拿起相机,开始用镜头记录和辨识“我的年代,哈尔滨的模样”。

・郭长武,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黑龙江日报集团的一名40岁普通职工,现居哈尔滨市香坊区。每天他乘坐21路公交上班,大概需要50分钟时间。自1980年搬到香坊以来,郭长武上下班经过的道路虽然越来越宽阔,但堵车的时间也增多了……2009年,郭长武看到哈尔滨已经消失的建筑的老照片,有感而发,而后拿起相机,开始用镜头记录和辨识“我的年代,哈尔滨的模样”。

・建设中的哈尔滨西客站,它的设计规模为18个站台面、22条铁路线,站房综合楼总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照片上,远处宽阔的哈西新区(哈西站的所在地)的摩登大厦;更远处,还有哈尔滨古老的建筑,还有立于喧嚣的沧桑老房,还有老哈尔滨人的感慨,还有奔走记录城市模样的郭长武,以及呼啸于市里市外充满历史痕迹的火车声响……

・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是目前亚洲最长的步行街,非常能代表哈尔滨“东方莫斯科、中国小巴黎”的美称。

在1年多的时间里,郭长武拍遍哈尔滨先前公布的各类历史保护建筑。

在1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工作时间依旧是一天24小时,然后第二天休息。

出门,上公交,沿着提前制定好的路线行走,寻找老建筑的动人之处。

然后,站在景物面前,举起相机,拍照。

然后,心理产生落差:

“有些建筑保护得不好,大都面目全非……要不就改头换面,没有本来的韵味了。”

再过些时日,郭长武也许会故地重游,重新记录它们。

・道里区西五道街36号,哈尔滨眼科医院(上)。眼科医院似乎和年龄小一些的民房融为了一体,但在“刚出生”的高楼面前,又很突兀。

・道里区中央大街85号,哈尔滨摄影社(下)。该建筑于2011年被拆除,拆除之后只剩下一面墙。

・道里区工厂胡同7-4号,圣・伊维尔教堂(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圣・伊维尔教堂的五个“洋葱头”式圆顶被拔除,现在教堂内已无神职人员。

・南岗区红军街38号,国际饭店前小楼(右)。哈尔滨国际饭店1937年建成开业,而它前面的小楼建于1908年10月,中东铁路事务所、前苏联专家楼、铁路职工的民宅等等……这些都是它曾经的身份。

・道外北三道街33号松光电影院(大)。据称,“电影院繁华时,几乎所有老道外人每周都要到这里来看电影。院里三轮车聚集,周边的烧烤店24小时营业,老板们数钱数得手都痛”。后来影院从舞厅、浴池到关门歇业,最后成为仓库,但因防火不过关,仓库之路行不通。最近,松光电影院被列为道外区中华巴洛克改造计划的一部分,改造近期开始。

・香坊区司徒街32号,香坊电影院(小)。除了影院的招牌上颇具风骨但褪色严重的文字,香坊电影院大概很难让人们想起它曾经的模样。

・南岗区下夹树街23号住宅楼(左)。这座小楼透露着当代的市井生活气息,它建于1932年,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

・道外区靖宇街297号,环宇文教用品商店(右)。如果说一座建筑是一本可读的书,那么眼前楼房的“腰封”的风格则有些不搭调。

・双城堡站位于哈尔滨县级市双城市双城镇,距离哈尔滨市40公里、哈尔滨站51公里(哈尔滨站位于市中心地带,是滨绥线、滨洲线、长滨线、滨北线、拉滨线5条铁路干线的交会点,也是哈尔滨的门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925年中东铁路公司将其俄式建筑改建成为中国式建筑。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赵毅率领他的东北军662团,狙击日本天野旅团,打响了保卫哈尔滨的抗日第一枪。

上初中高中时,郭长武都需要乘坐火车。

“有一次,我把头探出窗外,正好一股浓烟冲上云霄,风一吹,煤屑砸到脸上,跑到耳朵窝里,坐一趟车下来,脸膛全黑了。”

哈尔滨大大小小30多个火车站以及周边的环境,郭长武拍了上千张照片。

有些小站没有路线图,只能凭记忆寻找。

有些小站提速后火车不停车,只能在附近的车站下车然后步行前往。

拍青山站那天,郭长武早7点出发,步行了7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

拍摄庙台子车站的那天,在车站附近拍到了一张哈尔滨市区几乎看不到的房屋的照片……

三角房顶、红色砖房,正如他儿时住所的模样。

・路北站位于香坊区电碳厂附近,有点像一个靠着铁路而建、没有院墙的民房。

・黎明站(上)位于哈尔滨市黎明乡,距离哈尔滨站18公里。“黎明”一词,寓意“解放”和“新生”。

・帽儿山站(下)位于哈尔滨县级市尚志市帽儿山镇,距哈尔滨站100公里。帽儿山镇得名于风光秀丽的海拔805米的帽儿山。

・1898年,俄国人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建设了3个火车站,分别是松花江站、江沿站、哈尔滨站。松花江站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站(上),但它的俄式建筑在1959年被拆除,沿江站解放后改名为滨江站(中),开始以货运为主,而当年的哈尔滨火车站就是现在的香坊站(下)。在哈尔滨的老一辈人中,有“先有香坊(站),后有哈尔滨”之说。香坊站的俄式建筑保存较好,2011年,它的站前广场被改造成景观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