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七台河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七台河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七台河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进一步激活文化活力,但传统的融资模式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制定相关的引导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支持的力度和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台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不足

1、发展现状。近年来,七台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文化产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不断增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资源开发步伐逐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到2011年末,七台河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1623 个,从业人员5240人,拥有固定资产2.9 亿元,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5 亿元,同比增长12.5% ,占GDP 比重为1.05%。按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分类,属于核心层的以提供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有各类单位144 个,从业人员1333 人,实现增加值4377万元,同比增长12.4% ,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0.1%;属于层的,以提供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有各类单位1204 个,从业人员2944人,实现增加值7799 万元,同比增长13.2%,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7%;以生产、销售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为主的相关层文化产业,有各类单位275个,从业人员963 人,实现增加值2347 万元,同比增长8%,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6.2%。核心层、层、相关层的单位数之比为9:74:17,从业人员之比为26:56:18。

2、发展优势。一是七台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七台河市的经济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加强,2003年至2011年本地生产总值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省前列。这为市政府的宏观战略调整,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和财力支持。二是七台河市以“民营经济富市、东北焦化之都、农业特产之乡、国家速滑基地、山水园林城市”为新定位,为文化产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七台河市虽然建市晚,但有着丰富的冰上体育、文学艺术、民间工艺、历史旅游等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潜力和优势。

3、存在不足。七台河市的文化产业虽然在逐步发展,总量也在不断提高,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如:体制不新,政企不分,文化体制改革还没有在七台河市全面实行,文化事业和企业没有分开,属于核心层的主体文化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团;有关部门在财力、人力和各项政策上还没有给予应有的支持;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管理和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市场资源分散,文化产业规模小、档次低,文化产品种类数量少,文化内涵不丰富;基础设施薄弱,文化载体欠缺,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没有专门的艺术人才培训基地,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局限。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存在五大制约因素

(一)文化产业改制不到位,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近年来,文化企业由事业单位改制为独立经营的企业已成为主要趋势,但与国企改革的整体步伐相比,文化产业往往体现为体制内重组,“把小单位改成大单位”,并没有改变国有独资性质,导致国有文化实体难以真正摆脱传统体制束缚,政企不分,经营机制僵化,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清晰,严重制约了企业融资。

(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投入仍显不足。目前七台河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着产业链整合不到位、产业规模小、影响范围相对较弱等问题,还没有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文化企业,更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相对较小,对经济的贡献及影响仍然较低。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入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对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同时,熟练掌握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念、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这些都使得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多处于观望状态,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融资能力。

(三)文化企业抵押资产匮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存在明显差别,轻资产、无形化、知识化特点较为明显,往往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品和担保物。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文化型小企业,由于缺乏稳定的现金流,还款来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早期风险比传统产业高很多。同时,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大且建设周期长,建成后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小,金融机构从自身经营效益角度考虑,为防控信贷风险一般不愿向这些项目放贷。在未能形成特色产业群体、缺少龙头企业和带动性强的产业集团的情况下,文化企业很难抵御各种外部风险。

(四)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服务手段比较传统。目前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的单一使文化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资金利用率偏低,减弱了文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文化企业时,面临着点多面广、信息分散、风险和成本较高等实际问题,虽有服务中小文化企业的愿望,但却没有行之有效的支持举措,尚不能发挥自身网络优势,向文化企业提供市场动态、行业发展趋势、金融工具等信息咨询服务。

(五)信贷产品创新不够,中介机构介入难。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向文化企业融资的意愿比以前更强,但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并不多见,仍然采用传统模式放贷,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并未降低。由于文化企业的主要资产形式是品牌和无形资产,对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和风险评估,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加之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时间短,市场还处于开发和培育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营运模式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使得担保中介服务机构的介入受到抑制,进而使金融机构信贷的介入受到阻隔。

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应通过政府采购、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建立发展基金、实施风险补偿等手段,为金融机构介入信贷、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预期提供保障。应成立跨部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或议事协调机构,建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储备库,构筑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分析监测体系,实现项目推介、对接洽谈、扶持发展的制度化、经常化,共同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

(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体制。金融机构应根据文化产业资金需求特征,制订有差别的信贷管理政策,扩大文化产业贷款客户的范围。应着眼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除提供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外,针对不同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方案,破解其普遍缺失抵押物的问题。同时,优化资信评估和授信审批体系,加大重点文化企业支持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文化产业提升整体综合实力。

(三)创新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服务产品。金融机构应针对文化产业知识技术含量高、抵(质)押物相对灵活的特点,开发知识产权质押、收费权质押、许可证质押、著作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样化信贷品种。同时,应根据不同文化产业的特点,努力为其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结算、机构理财、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努力实现经营利润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

(四)防范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风险。政府应加快建设信用担保、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体系,有效解决文化企业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无形资产评估难等问题,为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创造条件。同时,在保证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积极改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相关考评考核工作机制,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五)构建多元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格局。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入为支撑、外资和民间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融资机制。鼓励符合发债条件的文化企业运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工具进行融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进入中小板、创业板市场进行融资。支持发展前景较佳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托管、资产或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融资,从而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