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德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德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 要:根据对道德的定义、道德的作用以及不道德行为的阐述,对什么是道德的行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青年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道德;作用;主流道德观;培养

什么是道德?在我看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对道德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所包含的内容或多或少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无疑的一点是,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劝人向善的,包含了不伤害他人的准则。

更有很多大儒把道德看做是立身之本,甚至是立国之本。《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可见古人对道德是何等的重视。虽然随着历史的繁衍,时代的变更,道德的具体内容有了一些变化,但道德的重要性,却依旧没有改变。

人,具有社会性,人们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社会,人们要想生存下去就不能完全脱离社会。也就是说,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社会为前提和基础的。在社会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社会关系,要想确保整个社会的稳定有序,不可能单单依靠法律强制手段来维持,故而道德的作用不可小视。

一个道德欠缺的社会,即使法律是多么的健全,整个社会也不会健康的发展,简单地说,道德在社会中主要有五大作用。

第一: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道德修养会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整个社会,只有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第二:调节功能,如上所述,社会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等强制武器的力量,道德对社会的调节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道德能有效的填补法律所不能涉及之处,和法律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好社会秩序。第三:平衡功能,道德除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外还能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拥有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治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很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任意破坏生态平衡,这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公共场合吸烟,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打架,骂人,偷东西等等――这些触犯法律边缘的行为或某个动作,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确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有些人认为这些行为并非不道德,我们可以称之为“非主流道德观。”

再做个假设,有些人能摒弃这些恶习,并且能以身作则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他就与前者道德观有着本质的差别,而这些也表明了他是有道德观念之人,我们称之为“主流道德观”。主流道德观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国外的一些不良思想浪潮的流入,道德观念在中国社会一度受到冲击。出现了很多让人痛心并有争议的事件,从凤姐的征婚事件到摔倒老人扶不起,从中国公费医疗无钱普及到三公费用开支每年数以百亿计,从广州设立见义勇为奖金到深圳拟法规支持扶摔倒老人者,越来越多的人都感慨,当今社会道德缺乏!

还有人说是经济发展催生了道德的堕落,其实不然,究其根本,我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中国的道德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经济上可以说从来没有能像当今时代这样快速发展的,所以中国以儒家为基础的道德体系一直维系了几千年,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道德体系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了。

作为我们青年人,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道德和法律体系都还尚不健全的时代,应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严于律己。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什么是正确的,对于任何一种道德体系都应该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待,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毕竟是当年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建立的,如果我们一股脑的全部搬来照用,那我们就会与这个社会很多地方格格不入,我们也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老古董了。

其次,作为青年人,我们要重视道德的培养,现在很多青年人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熏陶,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彻底的抛弃了道德,殊不知,德乃人之根本,丢失了德的人就像失去了根的禾苗,不会有远大的前程的。

第三,无论我们以后人生路上遇到多么大的诱惑,都要以道德和法律为准绳,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这不仅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道德的培养,刻不容缓,人人都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的好青年。

参考文献

[1]陈嘉明.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简论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哲学[J].文史哲,2006,(3).

[2]李仲莹.当前小学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