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虎林市水稻苗床青枯、立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虎林市水稻苗床青枯、立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6年由于早春气温低,阴雨天气连绵不断,光照不足,造成全市水稻青枯、立枯病陆续发生。青枯、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苗床上常见多发的病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生严重的甚至使秧苗失去使用价值。能够引发立枯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受气候、苗床管理、播种量、苗床ph值、壮秧剂质量及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因素的影响,必须一切因素综合考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才能水稻秧苗生长健壮,减少青枯立枯病的发生。

一、青枯、立枯病病因分析:

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虚侵入,导致秧苗发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秧苗发生立枯病的表现:水稻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发病表现为幼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水稻2叶期以后发病症状表现为黄枯、青枯,苗床多以此时此症状发生居多,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在边续阴雨后气温骤然升高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后期呈“牛毛状”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二、诱发因素:

1、气候影响。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低温的影响最大。如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温度骤然升高,昼夜温差大,加之通风练苗不及时秧苗素质差,苗床湿度过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温使得水分蒸发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叶片蒸腾比例失调,常引起水稻幼苗发生生理性i枯,严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2、播种量过大。

据统计,大多数农户普遍存在播种量过大,平均每盘下干籽175g,甚至高达250g。这样密度过大,秧苗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不均衡,相互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徒长苗,在突然出现高温或通风状态下易出现i枯,徒长苗弱苗抗病性差,宜于病原菌侵入发生立枯。

3、壮秧剂使用不规范。

很多农户使用壮秧剂不按操作规程操作。而是,直接将壮秧剂混少量过筛土扬在摆好的秧盘床土上面,采取浇水的办法施入,甚至有直接将壮秧剂撒在盘土之上浇水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肥害、秧苗长相参差不齐,且苗弱,进而诱发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加之,农户大多数调酸完全依赖壮秧剂,很少有使用PH试纸测量酸碱度并加以调节,使得苗床在秧苗2.5叶期ph值明显偏高,不适宜水稻秧苗生长,利于立枯病菌等土传病害的繁殖和入侵。

4、覆土厚度不均匀。

覆土过厚易造成“顶盖”现象,覆土过薄易造成“干籽、干芽”现象。最终导致秧苗生长参差不齐。秧苗素质差,抗病性差。

5、苗床管理不到位。

苗床温度、湿度控制的不合理。通风和浇水不能结合天气变化进行灵活调整,通风过晚,不能做到立针期即开始通风,大棚设计不合理,地方大多由大棚两端通风,通风效果不好,通风量不足及通风方法不当,浇水存在浇水浇不透、过勤,导致秧苗根系发育不良,苗弱,易发生i枯和立枯。

三、防治措施:

1、规范操作技术规程。

水稻是喜酸作物,水稻幼苗适宜在土壤pH4.5-5.5的偏酸性条件下生长。并能抑制立枯病菌的增殖,使水稻根系发达、白根多提高秧苗素质。应当根据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选择相应的壮秧剂。采用正确的方法,使用PH试纸测量酸碱度并加以调节,合理高效地使用壮秧剂。

2、适时早播种、早插秧。

虎林市高产插秧期为5月15~25日,播种日期相应推前一个月。播种插秧不可盲目抢早,要结合自身地块、品种等实际情况进行适时早播种、早插秧。避免出现“苗等地”的现象。苗床秧龄时间过长,苗床温度过高,生长积温过高,后期秧苗过早完成生长积温需求,易造成早穗现象的发生,进而造成减产。

3、加强苗床的温湿度管理。

合理进行通风、浇水,用正确的通风和浇水方法进行苗床温湿度调节。总原则,苗床80%见绿(即看到80%苗立针)就开始通风,通风随外界温度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通风在有风天不通迎风面,其他三面根据外界气温和苗床情况酌情调节。浇水结合天气变化进行,控制苗床湿度,看天、看苗浇水(早晨叶尖吐水表示秧苗不缺水)避免苗床处在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的状态。浇水要一次性浇透,避免小水勤浇。

4、苗床中期补酸。

水稻2.5叶期,若苗床ph值偏高,则不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秧苗叶色变淡,根系发育不良,吸收水分能力差,秧苗素质下降,立枯病发病率高。在此时期注意及时补酸,调节苗床ph值,为秧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但调酸制品用量不可过高,使用时注意配合ph值试纸测试苗床酸碱度ph值5-6即可,避免造成酸害。

5、药物防控。

发现秧苗出现病症,不可盲目用药,要结合秧苗生长环境条件来防治。以健身防病为主,治疗为辅。通过改善苗床酸碱度、温湿度、补充速效养分(如苗床使用硫酸铵)、施药控制立枯病病菌(如恶霉灵、甲霜灵、甲基立枯磷等)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因苗进行防控。

(作者单位 :158400虎林市伟光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