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山地住宅区规划和设计的一些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结合南滨山地住宅区规划设计,初步探讨在山地住宅区的建设中怎样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遵循生态优先法则;通过分析独特的区域文化,尊重地方文化特征和吸收地区文化特性,创造一个和谐而多样化的“山水住区”空间。
关键字:山水住区;可持续发展;地缘文脉;潮汕民居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国儒学讲求君子应浩然如群山,胸怀广阔,通达四方,中华民族对于山的崇拜与依赖,绵延数千年。“以山为本,以水为魂,以人为尊。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南滨山地住宅区将建筑依附坡地地形布局,慢慢地舒展开来,犹如一条纯净璀璨的彩带,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将城、人、海、山融为一体,创造出“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原生意境,从而赋予高尚住宅区的神态与气质,体现出居住者尊贵的特征。
1 “山水住区”的概念及规划原则
山水住区是通过将中国儒学理念引入住区规划设计中,强调对于原有环境的融合及地方文脉的继承,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创造高境界的居住生活,打造真正的顶级住宅。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的同时,通过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让居住者享受到身心的舒适与愉悦,建立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聚居环境。
古语说:“近山则诚,近水则灵”。山水住区在规划设计中将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分特色,让自然风光和景观资源价值得到巨大的释放,使建设活动与自然和谐共处,相得益彰,达到开发、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山水人居的乐园。在规划中着重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生态环境是住区建设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规划必须在对基地生态敏感度分析的前提下,控制地块的建设容量和建设内容,尊重地形、结合地形,并通过建设和整治,促进环境景观资源的保护,提升片区生态价值。
(2)系统考虑原则。根据区位特征、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合理确定基地的性质及在城市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与周边优势互补,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形成统一的有机系统。
(3)彰显优势原则。山地环境资源是南滨山地住宅区别于其他住宅的因素。获得最丰富的景观是山地高尚住宅的特权。规划必须最大限度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并适当营造水景,将建筑与山水有机相融,利用山水的每一个因子为建筑服务,构建山水人居的优美环境。
(4)以人为本原则。住宅归根到底是为居住的对象服务的,其私密性是每栋高尚住宅设计所必须的,栋与栋之间应该留出较大的间距,且中间或以自然坡势或种以高大乔木互相掩映。除居住功能外,商务、会所功能的营建在高尚住宅内外、公共配套及会所内应有不同的规划体现。建筑依地势、水势错落布局,让每一个住户都争取到最大化的通透视野和良好日照,并保证了业主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更具独立性的体面感受。
2 “山水元素”——根植于地缘文脉的规划方法
规划从潮汕地区深厚的地缘文脉和丰富的传统元素中获取设计灵感,在现代建筑设计上与传统文化相呼应和协调,展示汕头独特的滨海城市形象。以“山水元素”为设计主题,将自然显露片区傍山依水的区域特质,“山水之胜,在乎山,也在乎水”。住区布局意在雕刻传统生态的“村落”肌理,回归一种兼容、和谐、宁静的空间尺度及领域感。
2.1现状环境
汕头内海湾两岸构成“一市两城、海湾核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格局,构建出南区北岸海滨城市景观带的特色,塑造南北呼应的海湾新世纪城市形象。南滨山地住宅区处于一湾两岸核心圈层之中,是生态经济带的重点功能区之一,其区域交通条件非常优越。片区靠山面海,可俯瞰全城景观,但又相对远离城市干扰,依水望城,藏匿于青山之中,有着座拥城市稀缺性土地的环境优势、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向外辐射能力。
规划区北邻南滨中心区,东侧为苏埃湾红树林公园,西面与南面紧靠嵯峨秀丽的礐石风景区。用地分为东、西两片独立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9.54公顷。现状用地由西片和东片两个地块合拥云龙湖公园,地势由高转低;中部笔架山森林公园,地势往高聚拢,形成地势上的两极及景观两极,地块形态连成曲线状,格局独特,具有良好的山地景观条件基础。
2.2规划理念
规划区整体简单的形态变化来看,东、西两片地块连接成曲线状,而其凹处是以水体为主的云龙湖公园和以山体为主的笔架山公园,形成阴阳两个互补点,构成“太极”图案。“太极”图恰恰阐释了“天人合一”的过程,以“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作为本规划的核心理念。规划建设是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必须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
南滨山地住宅本身所具有的地形地势,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规划师的创造力,不像用刻意去营造,其本身就是灵感之源,以自然构图,就是一个个不同的画框背景,自然而然地界定了每座住宅适合的位置,设计师只要找到最美的图面,把建筑放进去。对于居住者而言,这是一个让他们心灵回归的灵性空间。
2.3总体布
(1)功能定位
规划区享有独特自然和生态景观,同时还享受到城市的完善配套。因此,结合周边环境,本片区功能定位为“城市中心的山水高尚住区”,打造低密度、低容积率的以居住功能为主,兼备商务、旅游度假功能的新型居住区。
(2)功能结构
规划区处于礐石山麓,与规划的云龙湖公园、笔架山公园相间隔,分为东、西两片。在总体布局上,形成 “一环一轴三区”的结构形式。并按用地功能类型和住宅类型分成情景叠厝区、联排私邸区、山地御宅区、豪景寓所区、公共活动中心区和休闲游憩区六大功能区。
情景叠厝区位于西片区的西部。规划利用其山势落差较大的特点布置了叠加式情景洋
房。建筑采用复式结构,一梯二户退台式设计,沿山坡地布置,户户都能观景。房屋与自然、地形和谐统一、相依相存。
联排私邸区位于西片区东部、东片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建筑依山势而造,采用流线
型排列使每户朝向尽量以南北向为主。在规划上,建筑群的空间展开以曲折、含蓄为美,使人感到趣味无穷,借助中式建筑的形式畅神达意营造意境之美。
山地御宅区位于东、西片区的东南部。建筑设计传承东方神韵,拥有相对独立的高端
领地,空间形态丰富多变。以极具中国特色的院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当中那种内向型的空间,融建筑于自然和山势之中,营造清幽雅致的境界。
豪景寓所区
豪景寓所区为多层公寓住宅建筑,位于东、西片区的东北部和东片区联排私邸区的东北面。建筑为4—6层,布置于基地地势较低的地块,建筑立面形体设计采用弧形曲线构成,与背景山体能相互融合,建筑群之间富有曲线美的绿水游憩场地,形成优美、宜人的居住空间。
公共活动中心区位于西片东部小区入口区和东片西北部入口区。主要由小区会所、配套商业
建筑群、休闲景观广场、水景广场组成,是社区公共交流的场所。
休闲游憩区由别墅组团围合而成的绿色休闲公共花园空间,既具备公共休闲功能,又提
供身心休憩的所在。
3 建筑设计
潮汕民居极赋地域特色,是古代中原世家大族居住形式的遗存,也是宋代以前中原地区流行的“祠宅合一”建筑体系几乎完整的复制,无论从规模布局或建造方式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及美学价值,体现了潮人千百年来热爱自身文化的精神传统。
潮汕传统民居称“厝”、“府第”,其以“下山虎”、“四点金”等为基本单元,组合形成“驷马拖车”、“百鸟朝凤”等形制的“从厝式”群落,与北京故宫格局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环境布局、建筑形制有“山环水抱”、“玉带横桥”、“前榕后竹”、“中厅旁房”、“中庭育荷”和“山墙迭起”等特点。
规划区建筑设计以回归人本、融洽自然为前提,借鉴潮汕传统民居的布局优点、遵循山势地貌的脉络现状、结合现代住居的实际尺度,引入传统民居塑造内环境的手法,加入西式住区营造外环境的现代手段,使私有环境成为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落实“人、建筑、环境”三者的交融结合,突出住宅设计的文化内涵。
4 结语
规划对基地现状调查深入研究,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论,通过模拟山体三维图形,提出基地生态因子、敏感度及场地适宜度分析,为布局规划方案的实施论证提供有力的依据。
规划由用地的形态提炼出“太极”图案,用“太极”理论阐释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通过设计使建筑能有机融入自然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尽量将自然环境引入建筑内部,设置有序的庭院绿化,将自然环境的品质赋予建筑内部的人工环境。借鉴“从厝式”潮汕民居的居住模式及地域文化精神,突出住宅设计的文化内涵,从户型设计、社区配套各类建筑单体内部及外观造型上呼应人文精神,营造富有人情味的社区交往空间和富亲情味的家庭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