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萤火虫之问:生态旅游何处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萤火虫之问:生态旅游何处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些活动都将“数万只萤火虫集体亮相”“不设隔离,游客可以与萤火虫亲密接触”等作为吸引游客的重点

7月的上海夜空,原本会出现萤火虫点缀的“星空奇观”。但这个“数万只萤火虫”点缀的“仲夏夜之梦”还没开始,就已结束。

7月9日,“上海首个萤火虫主题公园”活动开始的前一天,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官方微信“警民直通车松江”正式信息,称“该项目未经审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现已被松江区相关主管部门勒令整改”。据上海本地媒体报道,该活动2015年内将不会在上海举办。

2015年夏天的这场活动被搁置了,但一场由萤火虫发端的关于生态旅游的讨论却蔓延开来。

萤火虫为什么这么火

被叫停的上海萤火虫主题活动并非个例。

据本刊记者查询,早在2010年,中国内地城市开始有与萤火虫相关的主题活动。仅2015年,就有北京、上海、武汉、西安、郑州、贵阳、南阳、湛江、宜昌等10多个城市计划举办“萤火虫主题公园”活动。

对于萤火虫,中国人似乎有着特殊的情感。然而,绝大多数在城市生活的人却并没有见过萤火虫的庐山真面目。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主任付新华,是中国第一位专门研究萤火虫的博士。

2007年,他在北京香山植物园做过一次萤火虫展览,结果发现,95%的城市孩子从没见过萤火虫,80%的成年人在近五年内也没有见过萤火虫。

2010年,付新华和几个武汉大学的学生在武汉市的一次街头调查中发现,74%的受访者不知道萤火虫是什么。

广东萤火虫保育协会会长、广州南湖萤火虫公园负责人许松告诉《t望东方周刊》,“近年来,水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河道工程建设、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使很多萤火虫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的萤火虫减少乃至消失,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见到萤火虫,所以,专门的萤火虫主题活动才会如此火爆。”

环保之争

与这些萤火虫主题活动的前期高调宣传和公众翘首期待相左的是,这些活动举办的实际情况大多不尽如人意。

几乎在上海萤火虫主题活动被叫停的同时,郑州有关部门因安全原因叫停了当地一家商场的萤火虫放飞计划。而原定于7月17日在北京朝阳区郁金香花园举行的萤火虫展,也被无限期推迟。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城市萤火虫主题活动被叫停,除了安全隐患和客流量大等“客观”因素外,对商家主办类似活动的“主观”动机和会否对环境构成伤害的质疑,成为活动举办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相关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活动都由同一个团队在经营和策划。从前期宣传来看,这些活动都将“数万只萤火虫集体亮相”“不设隔离,游客可以与萤火虫亲密接触”等作为吸引游客的重点。

上海“萤火虫主题公园”活动主办方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计划来上海“作客”的萤火虫来自湖北、江西和云南,其中湖北的虫源为人工养殖,而江西和云南的虫源既有人工养殖,亦有野生采集,具体比例不明。

付新华认为,萤火虫的人工繁殖并不容易,国内掌握技术的人并不多,能够大规模繁殖的更少,因此,商业活动为了逃避环保质疑而声称的人工繁殖几乎都是野外捕捉的。

大量捕捉成虫后的野生萤火虫,不仅会影响虫源地的萤火虫繁殖,导致种群基因库缩小,引起基因灭绝,整个种群也可能消亡。而通过食物链,萤火虫的消亡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放飞地而言,如果放飞地没有该品种的萤火虫,也可能造成生物入侵。

“这样的活动本质上就是对萤火虫的杀戮。”南京青环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环保志愿者朱翔宇告诉《t望东方周刊》。

朱翔宇所在的青环志愿者服务中心从2010年起就开始关注和保护萤火虫。据他介绍,目前他们对萤火虫保护的基本模式是:得知萤火虫活动信息-网上联名抵制-联系当地志愿者组织和媒体,向活动主办方和政府有关部门施压-叫停活动。在他看来,叫停活动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保护萤火虫、保护环境才是根本目的。

与其他城市的“萤火虫主题公园”活动被屡屡叫停不同,许松一手建立起来的广州南湖萤火虫主题公园则得到了环保人士的青睐。

许松向本刊记者介绍,他所经营的广州南湖萤火虫主题公园面积约二三十亩,主要进行萤火虫复育保育和相关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

“这和其他城市的所谓萤火虫主题公园完全是两回事。”许松说,他们不是把萤火虫抓回来直接放在大棚里供游客观赏,然后任其死去,而是通过前期环境的培育改善整个生态环境,包括水源的改良、植被的复育、幼虫的投放等等,从而对萤火虫进行复育和保育,“整个过程中环境营造投资相当大。”

复旦大学助理研究员、环保志愿者裴鹏也赞同这种做法。他认为,目前观萤活动要发展,当务之急是环境的培育而非从外地大量引入萤火虫成虫,因为只有从根本上保护好仅有的萤火虫栖息地,才能有助于整个萤火虫种群的发育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最怕的,就是那种一边打着环保的旗号一边又在破坏环境的事。”裴鹏对《t望东方周刊》说。

生态旅游往何处去

“萤火虫主题公园”被叫停之后,一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趁机推出针对各个地区的各式“赏萤攻略”,均列出了各个城市观萤的“胜地”,其中有专门的动植物园,也有尚未开发的野外之地。

从2009年开始,上海植物园推出一项名为“暗访夜精灵”的夜间自然观察活动,每年的七八月开放一定的名额,供6~12岁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

本刊记者也亲身体验了一次暗访夜精灵的旅程。一个半小时的活动中,几十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打着手电穿梭于夜幕笼罩下的上海植物园。在生态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夜空中飞翔的夜鹭和蝙蝠,结网的蜘蛛,草叶上的螳螂、螽斯,草丛里的小刺猬,聚居在石头下的西瓜虫,爬在树干上的鼻涕虫、天牛、独角仙、巨锯锹甲以及传说中的金蝉脱壳,池塘里的金线蛙、小龙虾、田螺,当然也少不了林间草地一明一灭忽隐忽现的萤火虫。

据上海植物园经营策划科副科长赵莺莺介绍,“暗访夜精灵”活动的导赏员都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均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他们特别强调“无痕”的生态旅游观念,即尊重自然,做不打扰捕捉的旁观者,进而保护自然。

通过几年的发展,“暗访夜精灵”成为上海植物园最受欢迎的科普活动之一。4岁的Amy是由妈妈陪同来参加活动的,Amy的妈妈告诉《t望东方周刊》,她曾带女儿几乎逛遍了上海的博物馆,但大都没有导赏员进行讲解,全靠自己上网查一些资料再给女儿讲解,很难做到准确。她认为,像“暗访夜精灵”这样的生态游、科普游项目非常好,可就是机会太少。

另一位带孩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则告诉本刊记者,对于二三百元的套票价格来说,普通家庭要经常参加还是很有负担,希望这样高质量的生态游能够多开发一些,价格更大众化一些。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献溥对中国的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过深入、翔实的调查,他在一份报告中展示了一个实堪忧虑的现实: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环境教育和知识普及明显缺失。

上海知名环保人士姜龙告诉《t望东方周刊》,“当前生态旅游发展的痼疾在于‘重硬件轻软件’,即对景区的硬件建设投资很容易、政府也很支持,而环保理念的推广、专业人员的培养等软件方面则十分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