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生化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痛经患者101人,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筛选出符合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者57人为治疗组,其余44人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生化汤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药或解痉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痛重者肌注安痛定或654-2,分别观察在用药前、用药后及停药3个月后腹痛强度及腹痛缓解程度。结果:治愈率、显效率中药优于西药,好转率西药优于中药;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化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疗效肯定,作用持久,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生化汤;痛经;寒凝气滞血瘀型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086-02

原发性痛经迄今仍是现代妇科的顽疾,中医妇科认为,妇女每逢经前或月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主要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多因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所谓“不通则痛”,临床多表现为实证。虚证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冲任血虚,胞脉失养,是为“不荣则痛”,临床多表现为虚证[1]。

寒湿凝滞多因产后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伤及冲任胞脉,血为寒湿所凝。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机不利,血行受阻,冲任胞脉不畅,经血滞于胞宫所致[2]。痛经虽分四型论治,但是临诊时多互相夹杂出现,且多以寒凝与气滞兼见。临床多表现为经前或经后小腹正中、两侧或一侧疼痛,月经来潮后的第一、二天经量少,色紫黯,或有块。伴有胸胁胀痛,经行不畅,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或可伴有畏寒肢冷,便溏,带下多而色白。舌紫黯可有瘀点或青紫,苔白腻;脉弦涩或沉紧。治则理气化瘀、行气止痛、散寒除湿。方剂采用生化汤加减,气滞重者加丹皮、乌药、香附等,寒湿重者加小茴香、肉桂、延胡索等[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4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痛经患者,根据妇产科学五版教材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痛经,同时又符合中医辨证为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门诊患者,并且愿意接受中医中药治疗的患者57 人,采用生化汤加味辨证治疗为治疗组;对其余44名患者采用西药对症治疗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符合下列条件:年龄都在17岁-24岁的未婚女青年,平均年龄19.3岁;病史3个月-4年;就诊前疼痛持续时间为1-2 h;均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且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治疗组:以全当归20 g、川芎9 g、桃仁6 g、炮姜2 g、炙甘草2 g为主方加香附12 g、延胡索12 g、小茴香6 g、丹皮9 g、白芍9 g,痛重者加蒲黄和五灵脂适量。上药用50℃水浸泡1 h,1剂/d,水煎2次,滤取药液混匀,分2次服完,每次约200 ml,于每月月经周期前5 d开始服药,连服10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每次痛经时给予常规止痛药或解痉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痛重者肌注安痛定或654-2,观察疗效约1 h。

两组患者均跟踪观察或电话随访半年以上。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3个月后痛经症状完全消失,半年以上未复发者;显效:经治疗3个月后痛经症状消失,但因情志或感外邪等复发,经治疗短期内恢复者;好转:经服药治疗后,痛经症状有所减轻,但需每次月经周期服药者;无效:症状无减轻[4]。

2.2结果(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经χ2检验两组数据在治愈率、显效率及好转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2.37 P0.05),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减轻和缓解疼痛。

3 讨论

关于痛经治疗的中医临床研究,迄今仍多从辨证分型论治着手,在辨证论治中,当首辨疼痛(疼痛的时间、性质、部位)以审虚实、寒热、气血,另外在辨痛的基础上,还需与月经情况及经期见证相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变化也常是痛经辨证的重要参考,临床不可仅凭一项诊断,须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识其本质,认清属性,抓住病之要害,或行气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方法上可分两步,经期以调血止痛治标,平时辨证求因治本,气顺血和,冲任流通,经血畅通则无痛虑。生化汤出自《傅青主女科》[2],功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现用其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机理在于方中重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去瘀为臣药;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为佐药;炙干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合用香附理气调肝,延胡索、五灵脂化瘀止痛,而延胡索乃“活血化瘀,第一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丹皮清热凉血,活 血祛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白芍滋阴养血,调经止痛,养血化瘀,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共起温经止痛之效,使经血畅行,腹痛停止。另现代研究证明,当归的挥发油1∶50浓度即对子宫呈抑制作用,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减少,子宫肌张力弛缓;1∶25浓度可完全停止收缩[4]。其余药物及诸药合用的现代药理作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疼痛发作;寒客冲任,血为寒凝故经血量少,色黯有块;得热则寒凝暂通,故腹痛减轻;舌质黯红、苔薄、脉沉细为寒凝血瘀之征,用此法活血温经故痛经除。

[参考文献]

[1]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袁家麟.中医妇科纲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3]韦红霞.痛经汤治疗痛经100例[J].河南中医,2006,26(2):50.

[4]董克玲.近15年来中医治疗痛经方药应用分析[J].国医论坛,2003,18(3):50.

(收稿日期:2007-04-2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