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议程设置理论透视下的对外报道及传播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议程设置理论透视下的对外报道及传播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10月24日,21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正式签署文件,共同筹资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随即引发国际媒体关注。特别是在英国2015年3月宣布加入“亚投行”后,因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使亚投行更是成为英美媒体报道的热点。作为在“新型大国关系”外交语境下的标志性新闻事件,研究外媒如何围绕其进行议题设置,有利于提升我国外交以及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能力。本文选取《今日美国》(4篇)、《华盛顿邮报》(7篇)、英国广播新闻网(以下简称BBC)(11篇)与《卫报》(4篇)自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关于亚投行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理论的两个层面为分析框架,对样本进行分析,并对媒体议题设置的原因做出解释,据此为我国在新型外交语境下如何发展对外传播,提供策略与建议。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两个层面

理查德・曼斯巴赫和约翰・瓦斯克斯20世纪80年代提出要深入研究全球政治中的“议题”模式,进一步改变全球政治研究中的“权力政治”主导范式,①从此,国际议程设置正式作为研究对象进入学者视野。媒介议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议程。美国学者彼得・巴克拉客和莫顿・巴拉茨提出“权力的两张面孔”的概念,认为权力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可察觉的决策之中,还隐藏在组织某些议题进入决策程序的无形因素之中,即议程设置之中。②关于议程设置的界定,斯蒂芬・利文斯通在《国际议程设置》中指出,议程设置是“在相关的组织或群体中,将议题上升到显著性的过程”;③肯尼斯・拉瑟福德将这一过程分两个层面:第一层是“认知议程设置”,即媒介通过各种手段将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转移;第二层是“属性议程设置”,即媒介通过采取不同报道策略来影响受众的看法,最终影响行动;④陈强进一步做通俗化解释:第一层议程设置媒介“告诉人们想什么”,第二层议程设置媒介“告诉人们怎么想”。

二、美英媒体报道分析

1.认知议程设置

(1)美媒议题设置的内容与侧重点

美媒报道中议题设置的关键词主要有rival(竞争对手),isolate the America(孤立美国),marginalize(使边缘化),competitor(竞争对手),collaboration(合作),join(加入),ally(同盟),cascade effect(层级影响),NATO countries(北约国家),project(项目),super majority(绝对优势),frustration(挫折)等。从议题的分类来看,美媒对亚投行本身的关注很少,仅限于对成员国、管理体制、项目进展等一些基本信息的介绍,而将重点放在分析亚投行成立原因和讨论美国如何应对的问题上。关于成立原因分析,美媒出现“威胁”与“合理”两种声音。“威胁”体现在美方认为中国窃取了其在亚洲战略部署的果实,把经济实力应用于政治目的;“合理”体现在中国建立亚投行是在金融秩序固化的现实下所做出的决定,并且通过数据对比,指出亚投行比美国主导的金融机构更有助于亚洲经济的发展。关于美国应如何应对,美媒有“积极”与“消极”两种倾向。“积极”一方认为,美国应与亚投行合作,这样既可以规范亚投行的管理标准,又可以提升美国在亚洲的形象;“消极”一方认为在这次中美对抗中,反映出美国正在被盟国孤立,应该采取手段打压加入亚投行的同盟国。无论何种议题,美媒的大国姿态都很强。

(2)英媒议题设置的内容与侧重点

英媒报道中议题设置的关键词主要有rival(竞争对手),US-China clash(中美冲突),new multipolar world(多极化),diplomatic win(外交胜利),economic interest(经济利益),influence(影响力),counter(对抗),soft power(软实力),say(话语权),complain(抱怨),funding member countries(成员国)等。从议题设置的分类来看,由于英国既是美国的盟国又是亚投行项目的成员国,身份特殊,所以英媒除介绍亚投行基本信息之外,将报道重点放在与中美两国相关的议题上。在关于中国的报道中,英媒设置了“中国挑战美霸权”“中国外交倮”等议题,并且认为“中英关系在英国脱欧后得到加强”。在关于美国的报道中,英媒提出“美国国际地位没有改变”“美国抱怨英‘亲共’”等议题,而英国也对美媒“亲共”的指责做出回应,认为这是“美国未经思考的判断”,同时解释英国加入亚投行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

2.属性议程设置

(1)议题设置以国家利益为先

同样是关于亚投行第一个通过项目的报道,美媒完全站在第三方角度,用“记录者”的身份,介绍项目的基本信息、相关执行情况;而英国作为亚投行的成员国,媒体在报道时更多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认为英国从此项目获益有限,中国是最大的获利者,同时担忧英国在亚投行的话语权有限,借助相关议题引导舆论向亚投行管理制度上转移。

(2)巧妙用词,传递态度

在亚投行报道中,英美媒体采用不同的报道方式,建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国形象。英国以中国带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事实为依据,树立了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同时,引用经济专家的发言,报道了中国软实力的增强。无论是引用专家发言还是事实依据,英媒在选择材料时,都相对坚持了新闻的客观性。但美媒在报道中几乎全部使用描述性词语来建构中国形象,且这些词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缺乏可靠的材料作支撑,如“殖民”“窃取果实”等,构建出具有攻击性的国家形象,目的是宣传“中国”。

(3)善用沉默与他方信源应对舆论困境

在亚投行项目中,英国身处中美两国之间,陷入舆论两难的困境。一方面,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加入亚投行,一定程度上已经引起了美国的不满,若再在舆论场上公然和美国“唱反调”,势必会“激怒”美国;另一方面,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又是亚投行的创办国,出于日后还需开展合作的考虑,英国也不愿直接在媒体上披露亚投行的负面消息。因此,英媒采用了沉默、借助他方信源的报道策略,传达自身态度。如面对美媒指出亚投行存在“管理体制不透明”的问题时,英媒也同样担心,但考虑到与中国的后续合作,所以直接回应很少,而是一边报道美国的质疑,一边借助澳、日官员的发言旁敲侧击,传达对亚投行管理体制的担忧。对美媒“中国”的报道,英媒也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转用新加坡经济专家“感到威胁是因为从西方视角解读”作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