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面收费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面收费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改革奖学金制度对提高研究生科研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但存在奖学金评定“量化”现象严重、过度增加学生心理压力、扭曲奖学金的实际价值等问题。为完善奖学金制度,笔者认为应设置多元化考核指标、扩大奖学金来源和渠道、完善奖学金评审监督机制、加强国家相关部门对期刊的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培养机制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207

自研究生教育实行全面收费制度以来,各界对研究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产生了许多争议。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核心制度的变革必然辐射到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制度。那么,全面收费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有何意图,目前的实施现状如何,制度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完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基于上述疑问,文章试从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意图出发予以探讨。

1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意图

目前,我国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文中所指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针对的是硕士研究生,就改革意图而言,可归为三个方面:一是缓解研究生教育经费压力,通过新的分配方式,实现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二是促进社会公正,“一考定终身”的资助方式本身就存在着不公正性,仅仅因入学考试成绩的几分之差,自费生不但要承担高额的学费,还要面对各种不公平待遇。这显然违背了正义原则和公正精神;三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奖学金具有两个最为核心的功能:其一是激励,其二是资助。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在国家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改革后的奖助体系来看,奖助覆盖面和奖助强度进一步提高,奖助的评定也与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表现结合起来,研究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这样一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势必会有所提高。

2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

任何国家任一时期的政策改革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全面收费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首先是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约翰・斯通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当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方共同分担,具体分担的主要主体是政府、纳税人、家长、学生、捐赠个人或团体。另外,教育成本分担应遵循“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两个原则。所谓“利益获得”是指:在教育中谁获得利益,谁就应当支付教育经费,这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能力支付”是指在教育中,无论直接受益的个人还是间接获益的个人,都应当按其支付能力负担教育费用,能力越大,支付越多;能力越小,支付越少。从逻辑上讲,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政府、个人、企业等由于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程度也不相同。义务教育阶段社会效益大于个人效益,所以政府应当对义务教育给予全额投资;而非义务教育属于个人效益较高的教育类型,更多的是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近期的收益,因此,教育成本应由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以及从这些教育中获益的单位来承担。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尽管国家的受益相对于个人而言较低,但并非零受益,所以,国家在研究生全面收费背景下,理应通过奖助的形式承担部分教育生教育培养成本。

另外,通常来说受到激励的人比没有受到激励的人表现出更大的努力,相关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了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由此可见,激励对人们行为的改变相当重要。现行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正是基于了相关的“激励”理论。

其次,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所谓“经济人”又叫“实利人”,它的主要观点是:人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人之所以工作,都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奖学金的改革把“学生”个体视为经济人,充分考虑了学生对经济的需求,通过新的奖学金分配方式,达到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诱之以利”。

3现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奖学金制度改革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但由于受到奖学金评定指标、评定程序和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制约,也在某些方面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第一,奖学金评定“量化”现象严重。据调查各高校各学院的奖学金评定,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权重给研究生进行打分,指标涉及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参与课题的项目及各种校园活动获奖情况等,将各项折合成一定的分数,然后根据这个分数进行综合排名,这实际上是一种“量化”的评定方式。这种评定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明确性和准确性,但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量化管理会导致学术的“泰勒制”,出现机械性和片面性的弊端。

第二,过度增加了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研究生的年龄一般在22~28岁,他们不再希望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来完成学业,现行的研究生奖学金和以往相比,数额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有所增加,它关乎研究生一年一万左右的学费。所以当奖学金评定时,大家都攒足了劲争取,参加活动是为了加分,发论文也是为了加分,只要能拿到奖学金其他的先不考虑。奖学金制度实施后,有部分同学为了获得奖学金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与他人竞争,导致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恶化。

第三,扭曲奖学金的实际价值。正如其名字的含义,全面收费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奖励学业、科研优秀的研究生,使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努力钻研,从而取得创新性成果。因此将获取奖学金本身当作追求的目标,却忘记了研究生本身也是学生,学生的天职就是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反而陷入了“拜金主义”的误区。郝英奇利用动力机制理论分析现行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发现其缺乏正确的导向机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诱发了机会主义、急功近利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未到达预期的激励效果。

4完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对策建议

第一,设置多元化考核指标。奖学金评价指标是研究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指挥棒,起到规范和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对106位在读研究生的学习动力来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发现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就业与自我提升,而目前评定指标单一,易使得研究生教育在校园“流水线”上生产着“同一款式”的研究生,背离当前时代所倡导的多元化发展的价值观。因此,对研究生进行考核时,既不能“唯科研论”,也不能“唯成绩论”,而是应走出“唯”的怪圈,使评价指标兼顾研究生培养的方方面面。

第二,扩大奖学金来源和渠道。随着高校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考虑到研究生群体本身的年龄特点,实际上他们对于经济支持的需求比本科生更大。目前,绝大部分的奖学金由政府设立,即使是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也多由政府拨款,只有很少部分来源于社会捐助,这部分奖学金无论是从数额上还是种类上都相对较少,这就导致研究生奖学金的设立方和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造成奖学金资助力度不够的情况。因此,对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来说,应扩大奖学金来源和渠道,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建立研究生资助分担体系。

第三,完善奖学金评审监督机制。目前,研究生是否能够获得奖学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多少,从表面上看遵循了“多劳多得”的原则,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舞弊空间。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评审组应该做到定量评审和定性评审相结合,除了按照指标给出相应得分外,还应该对学生发表的论文进行相关的提问,以考察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素质或者专业修养。即刘国军学者在探讨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中提到的公开答辩制,通过答辩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确保研究生奖学金评审过程的公正公开。

第四,加强国家相关部门对期刊的管理。研究生通过不当手段以获取奖学金的现象确有存在,而促使这一手段达成的关键在于期刊杂志社本身。比如某些期刊是只要交一定数额的版面费就可以,有些是文章作者挂上杂志审稿人、理事等人的名字就能轻松快速地发表,的“钱――学”交易,为学术腐败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得奖学金评定的客观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术刊物的监管和整顿,以净化学术土壤。

奖学金改革,实际上不是目的,而是配合“全面收费”顺利实施的一种手段,政府、高校要不断完善奖学金制度,使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雪梅,甄良,宋平,等培养机制改革下的研究生基本奖学金制度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91-94

[2]王新燕我国高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演进与完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38

[3]郝英奇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动力机制理论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61-64

[4]刘国军,唐德先,彭涛,等明确导向坚持公平激励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

[5]孙天慧基于AHP/PROMETHEE的高职学生综合奖学金评定模型研究[J].中国市场,20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