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家访的光芒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星空多点亮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家访的光芒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星空多点亮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令家长们十分关注,教师如何与家长们的沟通,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历来为教育家们津津乐道,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勤家访,认真做好家访的工作,营造家校育人合作的良好氛围,让家访的光芒孩子们健康成长星空多点亮色

【关键词】家访;桥梁; 准备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是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打电话、发短信、网上聊天,成了忙碌的老师和学生家长最常见的交流形式和沟通渠道,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已渐行渐远。曾经温馨的家访场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成为一道远去的记忆风景。

据媒体调查,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家访的经历,家长更多的是经常收到老师监督孩子学习的短信。有不少家长反映道,平时,老师很少与他们沟通甚至从不联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家长一无所知。久而久之,很多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的了解就成了一片空白。“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已经把教师累得苦不堪言,哪还有家访的时间和精力啊?再说,全班几十名学生,分散在村镇的各个角落,一家一户地家访要浪费多长时间,一学期又能走访几家?”很多老师认为,家访的目的无非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因此完全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现代手段代替传统家访,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

但真的是这样吗?许多教育专家指出,孩子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教师对孩子的家庭一无所知,又谈何教育呢?

笔者认为,家访这种联系方式有着特别的教育意义。

1家访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真诚的关怀

对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来说,他之所以决定去某个学生家家访,首先不是因为这个学生没交作业或与同学打架了,而是因这个学生可能需要教育者的特别关怀:比如他是下岗职工的子女,或者他生病躺在家里已经好几天了等等,当老师叩开学生的一扇扇家门时,面对突然到来的老师,学生及其家长所感受到的将是一种别样的温馨,而这种温馨显然是电话筒无法传递的。其次,学生看到老师来自己家,会感到老师心中装着他,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笔者又想到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一生中教育转化过一百七十八名“难教育的学生”。他的秘诀是,每周都走访这些孩子的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跟孩子的家长、邻居交谈,送去真诚的关怀,并有的目矢,从而才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2家访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心灵沟通

坐在学生家里同其父母朋友般地促膝而谈,比起在电话里三言两语地与家长对话,二者的心理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面对面的心灵交流,而后者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情况通报。再说,手机联系只能长话短说,点到为止,家长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到家,家长通过家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知晓了班级的总体情况,更认清了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

都说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配合首先不只是让家长每天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而更多的是设法使家长从感情上贴近学校,从心灵深处理解老师。一位教育专家说,每个孩子都有最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家访利于老师找到这个途径。特级教师斯霞说,备课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备家长。每接手一个新班,拿到花名册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家访,力求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她执教数十年,这种“家访式备课”从未间断。直到现在,有的家长已是垂暮之年,仍能清晰回忆起几十年前斯霞老师家访的情景。这对一个教师、家长、学生来说,是多么美好,温馨而又动人的记忆啊。

3家访能让老师切身感受到学生的成长环境

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家访,能进一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到家,更可以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进而让教育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笔者记起一则故事:六十多年前,乌克兰著名的巴甫雷什中学来了一名叫高里亚的学生,他懒惰、说谎、违纪,全校闻名。老师来到他家,才发现这孩子很不幸,父亲早逝,母亲入狱,他只好寄居在姨母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根据家访了解的情况,这位老师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悉心温暖高里亚的心灵。在老师的教育感化下,高里亚表现积极了,学习进步了,还加入了少先队,好像变了个人。这位老师就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家访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受教育者,而家访正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教师应勤家访,爱家访。

其次,还应努力练好家访的基本功。从一定意义上说,班主任家访也应像老师上课一样,认真备好“课”,充分做好家访前的准备,才能“访”出和谐,“访”出实效。

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备好“家访课”。

1家访要备“目标”

首先教师要确定通过家访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实现什么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笔者发现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个倾向性误区:许多老师常常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才去家访;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去教育他们。而学生改正了错误或表现良好的时候,便不关注他们,也很少向家长做主动的通报。专家分析道,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当然要找他们谈话,但这时通常比较多的是批评和指责。学生犯错误固然是教育时机,但更好的教育时机是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此时找他谈话,鼓励和赞扬便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学生的自我改变得到肯定,错误行为不再重演,好的行为则日趋强化。

笔者曾在所教班级进行了一次关于家访的调查。当问道“你喜欢犯错误时老师去家访吗?”所有的学生回答“不愿意”。问及“犯错误后老师家访的结果是什么?”85%的学生回答“挨训”、“挨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回答“爸爸妈妈会和颜悦色地分析错误原因,并督促我改正。”

专家的话让我意识到,在对学生进行了解性家访、问题性家访,跟踪性家访、调研性家访的基础上,是否可以更多地进行“表扬性家访”呢?

2家访要备“访材”

班主任家访前要了解家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对被家访子女在校的表现、各种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优缺点等都了如指掌。这样既可以在家访时更快“达标”,提高家访的时效,又可以让家长感到老师很关心学生,从而拉近家长与教师间的距离,便于更深入地交谈。

笔者班上有一女生小渝,勤快有礼,性格活泼开朗,但平时学习不太努力,成绩始终提不上去。找她谈了几次话,却收效不大。得知她常常帮助母亲在农贸市场卖菜,于是一个周末,我便有意来到小渝家的菜摊前买菜――其实主要是进行家访。我抓住机会与小渝的母亲轻松交谈起来。从卖菜谈起,谈到求职谋生,读书做人,特别对小渝不愿刻苦努力的心理进行了剖析,学生心服口服,家长则十分感激与认可。后来,小渝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绩逐渐提高,家长也深感欣慰。

3家访要备“访语”

家访时要教时应注意表达技巧,注意说话的方法,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说话。应该锤炼“家访语言”,努力使其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吸引力,还要条理分明,字斟句酌,语言谨慎科学。当着家长的面批评孩子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小题大做。尽量不使用“你总是”、“你从来”、“你一向”等词语来否定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令家长感觉颜面无光,。其次,对家长尽量不使用指令性的词语,如“你应该”、“你必须”、“你一定”、“你保证”等,这样带有以偏概全色彩和指令性味道的词语,往往会把家访的结果搞得很糟糕。可以参考下面的几种方式:

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进步就更大――从心理上给家长信心。

您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从心理上让家长感觉平等。

您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许多好的活动,我们一起来帮他好吗――给家长一个努力的目标。

我们非常欣赏您这样直言不讳的家长,您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躲开正面冲突,也给自己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从心理上有能力控制情绪不好的家长。

谢谢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和您联系吧――给家长一个理智冷静的形象。

孩子之间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放心吧,他们自己会处理好的――让家长认识到孩子也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师客观全面的评价,亲切自然的话语,宽容大度的处事,高屋建瓴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要求,都会成为家访顺利展开的保证。

4家访要备“家长”

家长同学生一样,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对班主任和学生的态度有积极合作型、通情达理型、还有放任自流型、护短娇宠型,或许还有蛮横无理型、盛气凌人型。

教师家访前应事先了解家长,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和内心渴望,应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切实掌握家长的所思、所想。

笔者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记得接任一个新班不久,发现一男生小茺,有时不完成作业,还经常偷偷去网吧上网。于是,一个下午放学后,我便来到小茺家。谁知,还没等我罗列完小茺的不良表现,更没道出希望和家长好好沟通,探讨形成家校合力的对策时,小茺的父亲已是怒不可遏,竟然当面对小茺破口大骂,拳打脚踢,令站在一旁的我尴尬不已。家访产生了反效果:学生恨,家长烦。后来我通过种种了解得知,小茺母亲早逝,父亲对小茺的期望很高,但文化水平低,脾气急躁,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传统信条。我深为自己没做好充分准备就贸然家访而自责,后悔。一段时间后,我第二次来到小茺家,家访中,我首先感谢小茺父亲为孩子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了小茺近段时间来的点滴进步,同时也真诚地指出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耐心不足,方法欠妥。小茺父亲连连称是,并表示以后要常常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商讨教育的办法。

这难忘的两次家访让我意识到,面对家长,不要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话,真诚地倾听家长的心声,尝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家校联系的着力点,才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倾听时还可说出自己的感受,如“这件事的确让人头疼”,“我能体会到你们着急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感受认同,营造和谐、平等的沟通环境。

一定意义上说,好家长是夸出来的。家访时要善于发现并指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作出的努力,多用赞赏的语气,描述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这样,家访一定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5家访要备“时间”

家访应该有时间计划,应该明确每次家访所需的时间,决不随意“早退”或“拖堂”。教师要了解家长的生活作息时间,尽量不打乱学生家长的生活秩序。

家访要讲究效率,要做到时间精准,教师要备“课”时,就要确定家访内容,做到恰当、适量,同时养成谦虚、礼貌、简洁、大方、得体的语言习惯。

家访这种可贵的教育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据调查,许多家长仍希望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学生家里走一走,通过与老师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地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听取老师对学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虽然网络和通讯发达了,但面对面的沟通仍然少不了,家访依然是家校联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据报载,即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家访也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重要沟通方式。

笔者所在的学校,两年前就启动了“开学大家访”活动,规定班主任,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家访,每学年不少于1/3人次,3年内必须把本班学生遍访一次。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家访取得了显著效果。它已成为教师深入了解和教育学生的一个便捷渠道,一座无障碍有效沟通家校的桥梁,更成为了一扇主动向家长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

一位教育专家说,在现代社会复杂的背景下,如何让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合适的手段回归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让我们在家长对零距离家访的呼唤声中,吹响家访的号角,让家访重新行进在爱的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