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地动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国际贸易与正常经济运行当中,信用管理水平不论是在制度较为健全的金融经济还是实体经济始终是一项薄弱环节,亟待提升,而国内信用管理专业的开设与人才的培养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发展新的需求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课程体系构建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这项社会需求的必然承载,将有效地衔接社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式进行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则十分迫切、必要。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富有高职特色”作为学习领域设计的原则,以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层次上体现出“高”、在类型上体现出“职”、在素质上体现出“优”的目标,学习领域的开发要来源于岗位又要高于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调研,信用管理人才所面向的工作领域涉及市场、财务、商法、信息、数学、统计、信用检索与管理等多个方面,信用分析和风险管理工作强调较强的操作能力,还要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对岗位从业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信用管理是交叉学科,因此在信用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上,我们应力求培养聚集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的行动领域开发的各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既要依据行动领域能力目标的要求,也要研究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信用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能有效地保证专业教学目标能够从市场需求的逻辑起点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遵循“确定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改革过程中,从专业服务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的转化,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信用管理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及国家信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信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定义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经过该项目学习后最终要达到的能力状态,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基于实际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过程,设计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将知识点项目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平台构建

1.专业需求社会调研

社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调研内容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充分利用学院的社会资源,主要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进入合作单位展开深度调研,解构、细分行业工作任务及其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与此同时积极征求相关用人单位与专家对课程设置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推进信用管理专业方向的具体化与实用化。

2.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解构

所谓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解构是指分析专业所对应的相应岗位或者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从而由任务明确具体的工作项目,进而指导教育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传授完整对口的知识与技能,并总结凝练出完成相应工作的详细解说。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解构环节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学校、供应者与用人单位、需求者的工作商讨与深度合作,厘清本专业对应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工作项目、完成流程、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不同岗位对理论知识、技能的不用需求层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训过程提炼不同岗位的工作逻辑,明确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技能,针对不同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开展实训项目,以训练学知识和技能,凭知识与技能推进训练过程,形成双向互动的知识、技能良性互动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3.课程结构设置分析

根据职业岗位(岗位群)对专业知识、能力的标准和要求,将职业岗位(岗位群)必需的知识点、技术技能标准和要求等要素进行分析、分解并置程相应的课程模块,通过对课程模块进行科学组合从而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市场的需求,将专业课程安排所属于几个不同层次的模块,模块之间既存在差异,又有联系,可以进行灵活变化与组合,保证课程结构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此外,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对课程模块进行灵活的调整。信用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由职业能力、职业考证、职业岗位三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

4.课程内容安排

在“以工作过程导向”模式的理论体系下,依托市场调研过程中获得的专业对应岗位(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及解构出的职业技能体系;遵循职业岗位的工作逻辑,整合信用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融入专业领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操作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实施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合理配比,教、学、做、练各环节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保证课程内容设置与工作岗位需求的高度协调一致性。信用管理专业从课程模块设置出发,包括了基本的素质模块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控制在5~7门,如信用管理基础、信用管理实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与实务、信用管理软件应用等,同时还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如信用风险管理、财经应用文、资产评估、国际贸易实务、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商务礼仪。两大模块、几项课程要素共同丰富了信用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

四、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

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仅包括课程配置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市场化的教学特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颇具现实意义,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更拓展了课程体系改革的边界,使课程体系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校内、学内的课程、教材、教师等方面的建设,而是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夯实构建校外实习与实训基地,将课程体系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优化课程配置、丰富课程资源,形成业务素质高、教学理念新、社会活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此框架下做好教材编著与实训基地拓展两项工作,使课程体系改革协调一致、全面推进、卓显成效。

1.优化课程配置体系

信用管理专业课程配置体系的优化,严格坚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的主线,以社会岗位(岗位群)的需求为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实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的高度融合。邀请信用管理课程专家、信用管理行业专家、信用管理骨干组成团队充分调研,从职业能力、职业考证、职业岗位三个方面构建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设定专业课程,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合理配置课程内容与实训、实习程序。按照工作任务的难度以及对技能、知识、态度的需求,开设对应课程并合理分配上课学期、课时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内容构建中同样依据工作过程的需求安排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性的实训练习,以理论知识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原有的课程配置体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职业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学期的课程内容设置分别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第三学期安排认知实习,第四学期安排专业实习,第五学期安排顶岗实习,通过三阶段不同层次的渐进实习过程,让学生了解岗位需求、思考并理解岗位需求、最终胜任岗位需求。

2.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作为充实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内容,使教学工作顺利紧张的重要保障,更加需要突显工作过程导向的特点,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助力。在教材资源的具体建设过程中除了继续重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内容编排的逻辑性、理论讲授与训练相辅相成,版面设计的可阅读性、可视性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体现其适用性,从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任务需求出发,编著教材内容,设计练习项目。通过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定期研讨,共同开发专业建设教材。

3.凝练教师队伍

首先信用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设专业,首要解决的就是加强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才可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其次,提升教师自身对课改的认知度,每位专业教师都应当定期进行行业走访,了解专业岗位(岗位群)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需求动向,并即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即时的调整与补充教学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之间的“零过度”衔接。此外,加强对内、对外交流与学习,通过互听课堂、教研会议、访问学者、学科培训等加强教师在校内、校外的专业交流,不断产生思想碰撞,进入“交流—学习—思考—改进教学”的良性循环状态;同时,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多向互动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并且吃透教材、把握知识与技能的配置尺度,从而真正形成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4.拓展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立使学生较为直接地感受、认知、了解了工作环境与相关工作岗位职责,引导学生按照工作程序进行有效的学习和锻炼,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并消化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的课程内容,在实训中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得到提升。例如学院信用管理专业自开设起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程中,依托社会调研获得的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信用管理综合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购买教学上需要的信用评级软件、信用风险管理软件,进一步提高实训室的实训功能,为学生建立数量更多、功能更全的仿真化校内实训室。与此同时依托学校的丰富资源,也与浙江省多家信用评估机构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关系,通过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行业走访、实时对学生开展实习考察与指导。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将成为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作者:施金影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