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中高职衔接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中高职衔接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实施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需要。本文针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专业设置的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匹配、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贯通、人文素质培养的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28-001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中高职衔接的关系

实施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中职教育提供经验、操作层面的一般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提供策略层面的高端技能人才。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高职教育,使中高职有机衔接,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区域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和问题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试点建设中高职衔接项目,苏州市依托“苏州市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两大平台,成为试点项目的“主力军”,有一批高职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加入了试点项目,较好地实现了中高职的衔接,使得苏州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不断提升。虽然目前苏州职业教育已经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基本满足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苏州老百姓对学历提升的诉求,但似乎并没有真正改变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现状,如何打开职教体系的大门,将是下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三、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中高职衔接对策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和高职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学制的简单组合,它是一种全新、系统的教育体系,需要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需要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来支撑。关键点不在于招生的一体化,而在于专业设置的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匹配、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贯通、人文素质培养的融合。

第一,专业设置的对接

通过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来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以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以我校为例,《苏州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和金融业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学校作为中等专业学校,在原有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主动对接高等职业院校,开设采供与供应链管理3+2(3+3)专业,应对苏州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匹配

高职和中职都是同一种类型的教育,但高职“高”在哪里,与中职“中”的区别,必须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分出层次。中职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高技能性,强调培养一线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因此,中高职衔接要基于两者的区别,确定层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

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着力解决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核心问题。苏州市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面向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的12个职业教育集团,搭建起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多方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平台,这也成为解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个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利用这个平台,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探索制定包括中职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服务产业的专业定位等内容的专业建设标准。注重发挥行业、企业在中高职专业人才供需、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第四,课程体系的贯通

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做好课程衔接需要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协调好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阶段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制定基于职业岗位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才能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贯通。我们按照“分层化、模块化、学分制”的思路展开。根据不同级别的要求,将分层化的职业能力课程,按照不同级别,组建成相应的模块。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搭建柔性化管理平台,推行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服务。

第五,人文素质培养的融合

现代产业发展着力于绿色发展,谋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产业发展的人文创新日趋显著。而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则是对产业发展人文化的直接反映。对于学生而言,中高职衔接不仅是技能的衔接,更是素质的衔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内涵。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教育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应当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在素质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应当保持类型上的一致性和体现层次上的差异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产业发展的人文化理念有层次、有步骤地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高职衔接成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突破口,这不仅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职责, 政府与企业同样也是重要的主体。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的取得政府和企业支持,构建多元互动的动力机制,才能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苏州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B-b/2011/03/055),主持人:杨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