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朝阳沟到小二黑结婚司鼓伴奏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朝阳沟到小二黑结婚司鼓伴奏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谈起中国当代的戏曲,必谈起一个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一谈起豫剧必谈起河南省豫剧三团,谈起现代豫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朝阳沟》与《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多年前已被文化部列为中国百年精典剧目,《小二黑结婚》也曾被多个剧种所移植。二者都堪称豫剧和现代戏曲中的上乘之作,也是被各界观众和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当代豫剧中的名片。

2000年后,在广大观众迫切的要求下,我团又重新复排了这两出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剧目。并且启用了在观众中深有影响力的青年演员,来担当剧目中的男女主要角色,在朝阳沟中,他们被俗称为第三代演员。这两出剧目复排上演后,不但得到了老一代表演艺术家的肯定和赞赏,更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一时间在省内外影响十分广泛。

当初复排这两出剧目,无论从演员的表演和乐队的伴奏上,都是一种磨炼和考验,而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因为是多年久演不衰的精典保留剧目,演员的表演,乐队的伴奏风格等,保持原有的特色和超越都太难了。观众对剧目是太熟悉太熟悉了。如《朝阳沟》观众不但十分了解剧情,还会熟唱其中的任何一段唱腔,有的观众甚至连道白都会背。影响力这么深远的剧目,要想在复排出演出在各方面都得到认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复排这两出戏,司鼓的重担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懂行的人都知道,排新戏容易,接演过的戏不好接。不好接也得接,对于三团人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整日的查找资料,观摩影视光盘,揣摸人物与剧情的关系,剧情与时代背景的关联,唱腔与音乐的节奏变化等等容易在伴奏上出现问题的地方,重点标注出来和加以梳理,总结出了艺术规律和伴奏处理方法。比如《朝阳沟》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既一九五八年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该剧在搬上银幕之时,整体的节奏要比现在慢得多,一是为了突出豫剧中美的韵味,二是要使演员的唱词清晰可懂,三是当时的艺术审美要比现在的节奏缓慢。“”中为了突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形象,《朝阳沟》的剧本也作了多次大的修改,并且在的影响下整体演出节奏也进行了调整,速度整体偏快。虽然结束后剧本恢复到了原来,但历史的惯性依然没有使原本的整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掌握了这些相关的资料,我就在复排时把握住了整出剧的节奏。排除了多方面的干扰,将音乐和唱腔的伴奏方向加以调整,将老的和新的节奏问题适当综合。如后期演出版本第四场,开幕后合唱因节奏太快,使台上锄地的节奏群众演员跟不上步伐,脱离了现实生活中锄地的节奏,我就赶紧在伴奏时加以改变。第一场银环的唱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也稍稍将节奏慢了下来,随后再将速度加快,增强了唱腔的弹性。第三场银环和母亲的对唱原来也偏快,这次稍稍进行了调整,由慢渐快更加符合人物的个性,而且也便于演员舒展情绪。第八场的母女对唱节奏变化更加明显,原来的速度太快已使演员快张不开嘴了,而且失去了电影上原有的韵味,这次就明显降慢了唱速,使人物更加贴近时代背景个性更加鲜明。总之,这次复排后的演出节奏都更加贴近原著,更加贴近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也使原本的唱腔韵味得以还原。这些只是我个人对剧本的理解和伴奏上的感悟,如有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教。

下面我来谈谈《小二黑结婚》。熟悉此剧目的观众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部反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自由恋爱,自主结婚的故事。题材上新颖,地方特色浓郁,喜剧色彩浓厚。剧情简洁、明快、流畅、人物个性鲜活。豫剧三团当年改编之时,就在唱腔和音乐上赋予了该剧更加明快诙谐的喜剧成分,人物反差鲜明,剧情节奏感强烈,此剧搬上舞台后,始终久演不衰。这次复排伴奏上依旧采用原来的伴奏形式,以民乐队为主要伴奏,不涉及管弦乐队的配器,风格上近似传统戏曲的伴奏方式,自由奔放、热烈统一。对于司鼓而言这种方式更适于灵活多变的发挥。与演员之间的交流配合更直接。在唱腔和音乐的处理上,我更加侧重于弹性与张力的展现,速度与激情的跳跃,使演员的演唱充分显示出流畅、清晰,表演更加轻松自如。每场戏的细节上,强弱对比,速度变化张弛有节决不拖沓。使该剧的整体风格完美统一,西部地域的风情与浪漫喜剧色彩完整的展示在观众面前。例如该剧小芹的唱腔,单纯、朴实,天真,唱腔色彩明快。在伴奏上尽量展现出少女天真无忧的内心表白。在小二黑的唱腔伴奏上,尽量表现出小二黑憨实无华正直向上的积极色彩。而在对小芹妈和媒婆的唱腔腔处理上,要表现出两人诙谐滑嵇另类人生观。熟悉了人物,才能把握住人物唱腔。在多次阅读了剧本之后,我在实际的伴奏中真正的把握住了演出的节奏,在每场演出中更能得心应手的发挥出鼓子的职能。如该剧的节奏变化,风格变化,通过每一段不同的唱腔,使演员展现出每一个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对孔明这个角色的唱腔处理我是费了极大心思的。我曾调阅了老一代演员演出该剧的光盘,发现老一代演员在唱腔处理上的不同,不是每到二孔明的唱腔必须非慢,而是演员因自身的原因,无意提上去唱腔速度,最典型的是与小二黑的对唱,在此剧的复排当中,我就将速度提了上来,而别的唱段我依然按旧的方法处理,使二孔明这个角色在唱腔中表现给观众的是,愚昧、可笑,但在急的时候更让人捧腹,一慢一快的唱腔反差更赋于人物鲜明的个性。这一点纯属个人理解,完全没有否定老艺术家之意,见谅。

在这出戏的伴奏上,因为没有了管弦乐的配器限制,音量和鼓条的密度也不受制约,所以伴奏起来十分轻松,加上剧情与唱腔的节奏,让我和乐队的伴奏配合也更加紧凑默契。所以在三团演出过的剧目中,唯有《小二黑结婚》的风格有别于其他。当然,这完全取决于观众喜爱。

浅薄的谈了点我在伴奏上的体会,希望如有不对之处,多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