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活了课堂,营创出良好教学氛围,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利用物理原型创设问题情景,借助图像创设情境,妙设提问创设情境,巧用幽默创设情境,引入故事,创设情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等。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86-02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活了课堂,营创出良好教学氛围,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锻炼。

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做一些有关的探讨。

1.利用各种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景,真实而直观,这种问题情景创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为了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考虑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生动的实验,尤其是一些精心设计的典型演示实验,有时能让学生耳目一新,甚至能造成学生激烈的思维冲突,当然就会有“问题”要问。

在“电磁感应”示范课上,某位老师是这样引入的:课前做成了10匝导线的大圆圈,导线两端接灵敏电流计,上课开始,由两个同学分开一定距离,手拿导线圆周一半(另一半不动),以类似于跳绳的动作在空中抡甩,两线头所接灵敏电流计指针大角度地左右偏转。学生用身边的地磁场看到了电磁感应现象。接下来该老师让学生自由探讨、大胆地提出和揭示问题所在。

2.充分利用物理原型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更乐意提出和解决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匀变速运动遵循什么规律时,相对而言,汽车启动和刹车比斜面上的小球更容易引起学生专心,更适宜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走进开放的大课堂,关注生活和生产中的事实和现象,去探求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智慧的光芒,彩虹的形成、鸟撞坏飞机、刹车现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物理现象,巧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强烈困惑:为什么会这样?还可以怎么样?我们怎么办?……哦,我发现了,我知道了。

3.借助图像创设情境

图像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包括课本上的插图、图表、教学挂图、教学自画的漫画,以及师生所画的草图等,借助这些图像建立教学情境,能使教学环境宽松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如教学《功》一课,我画了两幅漫画,“搬石石未起”、“推车车未动”并且两人都大汗淋漓,然后问学生这两人做工了没有?但是从物理角度来说这两个人都没有做功?学生自然感到矛盾,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物理上的功是什么?可想而知,这个时候讲功效果自然不会差。

4.寻求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大范围的比较

物理学科中各部分知识存在着客观的联系,构成严格的学科体系。而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和不断梳理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希望学生要扎实学好各个知识点,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他们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后一方面如何具体设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思路?这里举一例。

在阶段性复习课上,对“子弹打木块类”物理模型可以由学生练习提出一系列问题。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大范围的比较。当然,还可以由其他学生对应解答。下面的问题是老师备课时参考的,即学生可能提到的。

(1)射入过程中,子弹和木块受力、运动(性质、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分析。

(2)射入过程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守恒?最后的共同速度V多大?

(3)射入过程中,子弹所受的冲量和动量的增量的大小为多少?方向各自如何?

(4)子弹打入木块的深度d为多少?若子弹穿出木块,子弹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

(5)子弹减少的动能转化为哪些能?设转化为内能的η倍被子弹吸收,求子弹升高的温度Δt。

(6)射入过程中,子弹对木块的摩擦力f对木块做了多少功?平均功率P多大?

5.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课程的内容,其呈现方式本身就是需要学习和探究的具体问题(主题、专题或项目),可以是学生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以及自然界中发现并选取的自己感兴趣、又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最初阶段,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物理现象,坚持不懈地提出问题,时间许可时,学生还可以练习逐步由一个主题出发,提出各种问题。这将会提高学生综合、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常见的“自行车”这个工具为例,从“自行车”出发,我们可以发散出一系列问题。从颜色、结构、功能、运行等等寻找它的不足,然后研究解决方案。

6.引导、鼓励学生对物理问题寻求多种解法

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对所给问题进行联想,从不同的侧面考虑还有无其它解决方法。

如一个动力学问题,常可从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这三条路径中任一条得到求解,解题中将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和鉴别,不仅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法,而且可以鉴别出最优的解法,获取解题规律。

7.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展示物理过程,使间断变为连续,变静态为动态,方便学生理解概念、规律、定律原理,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境,如演示不便操作的物理实验,和利用视听画面营造氛围,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领神会,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教学《大气压强》一课,用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教师不易演示,并且有毒,因此大部分教师根本不做这个实验,但是这个实验却是本章的重点实验,不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若用现代化手段演示本实验,不但安全方便,并且实验效果理想化,学生理解效果自然很好。

总之,我们要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提问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整理思绪,使头脑中的疑问变得具体、清晰,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