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盛世之风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悠悠岁月下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沧桑,在古与今,中与外的文化碰撞之下,唐朝的歌舞艺术走向了巅峰。王公贵族莫不以精通乐舞、豢养舞姬为乐,为搏一笑,一掷千金而毫不吝惜。
慢脸娇娥纤复,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右生旋风。
这两句诗是唐朝诗人岑参在《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歌》一诗中对由其他民族传入的音乐舞蹈的描述,诗中的舞姬轻罗薄纱,身若惊鸿,左旋右转,疾如旋风,展现了高超的舞蹈技艺。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唐代,舞蹈艺术极度兴盛,而且各民族间交流频繁,舞蹈艺术形式多样。
自上古时期,舞蹈就已经作为一种祭祀形式出现,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舞蹈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艺术化。正所谓“歌舞升平”,越是国家统一、百姓安康的时代,舞蹈的发展也越发迅速。唐代,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将舞蹈这门艺术发展到了巅峰。
618年唐朝建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随着社会安定、百姓富足,各种娱乐活动迅速发展起来。作为一种观赏艺术,舞蹈在此时得到了最迅速的发展。隋唐两代继承和融合了南朝的汉族传统乐舞和北朝各民族乐舞,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唐代舞蹈:观赏性、娱乐性极强的表演性舞蹈软舞、健舞;结构严谨、统一的大型多段套曲乐舞;规模宏大、气氛热烈的民间自娱性舞蹈;兼备了礼仪性、艺术性与欣赏性的宫廷乐舞等等,不知凡几。此外,寺院和民间还有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各类祭祀舞蹈以及带故事情节的、有人物角色的歌舞戏,如《踏摇娘》等。在唐代,王公贵族、文臣武将、文人学士都以表演舞蹈为乐,以精于舞蹈为荣。虽然专业歌舞伎人社会地位卑贱,但舞蹈艺术本身却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统治阶级,特别是帝王本人对舞蹈艺术的喜爱和提倡,对舞蹈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唐代宫廷设置了各种专门的乐舞机构――教坊、梨园、太常寺等,集中了大批专业歌舞艺人。养官伎、营伎和家伎之风在唐代非常盛行。这些处于奴隶地位的专业艺人一方面受尽屈辱摧残,另一方面也得到一定的物质条件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和表演。同时,大量民间艺人在广场、街头、酒肆献演歌舞,借以谋生。专业艺人和民间艺人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是推动唐代舞蹈高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宫伎、官伎、营伎、家伎大多来自民间,还有一部分是外国进贡来的民族艺人,他们熟悉和掌握了十分丰富的民间舞蹈技艺,使其结构上更加严谨、艺术上更加成熟,并把它们带进了上层社会。
巅峰时代
唐朝的舞蹈艺术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下,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此时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其舞蹈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强大的国力,社会思想开放,各民族及外国文化均能被充分吸收而融合。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普遍,观赏舞蹈表演成为人民艺术生活的一部分。来自民间,经艺术加工后,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宴乐舞蹈也大量涌现,堪为唐代舞蹈一大胜观。唐乐舞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集诗、词、歌、赋于吹奏弹唱;融钟、鼓、琴、瑟于轻歌曼舞。乐曲高亢悠扬,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姿,堪称历代歌舞之最。
唐代各种舞蹈,多有定式的舞衣,如《七德舞》披甲执戟,《九功舞》戴进德冠(进德冠是介于进贤冠与通天冠之间的一种非常华贵的冠式)、紫裤襦,《上元舞》着画云五色衣,《大定舞》披五彩文甲、持槊,《圣寿舞》金铜冠、五色画衣等等。在将舞蹈表演和服饰搭配相融合的方面,唐代的舞蹈表演者们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传自西域的《胡旋舞》和《胡腾舞》以配合弦鼓节拍作旋转舞蹈为特色,有时站在一个小圆上转蓬腾踏,两足终不离于上,舞蹈服装也是尖顶番帽,小袖胡衫、宝带、锦靴。唐代舞蹈服装的设计,追求新奇,做工细致、别具匠心。据《教坊记》记载,《圣寿舞》的服装、衣襟上都绣着一个大团花,再在这件绣衣的外面笼上一件与绣衣颜色相同的短短的缦衫。舞者出现时,观众看见她们穿的只是一种单色的衣服,舞到第二叠时,舞者相聚到场中,当即从领上抽去笼衫,各入怀中。观众忽见众女服饰变幻,莫不惊异。服装设计者把服装与舞蹈进程结合起来考虑时空效果,使观众获得幻觉一般的新鲜感受,这种设计构思是非常出色的。唐代舞蹈服装形式众多,在唐代洞窟壁画、雕塑、陶俑和绘画中保存着丰富的形象资料。
众舞之冠 霓裳羽衣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白居易作为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不仅仅擅长写诗,讲究诗作应该通俗易懂,老幼妇孺皆可明悟;还极其精通音律、歌舞,他的诗有很多是与乐曲有关的,如著名的《琵琶行》。这几句诗则是选自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诗中提到的霓裳舞指的就是《霓裳羽衣舞》,又称《霓裳羽衣曲》。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梦游月宫,听到天上仙乐奏曲,并看到有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记忆犹新,很想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他不停地想啊想啊,想起一点就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怀中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玉笛上的笛孔,寻找曲调。尽管他对仙曲痴迷到了极点,可是仍然没有谱全那首曲子,他对此十分苦恼。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译,他向着远远的女儿山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顿时幻想丛生,曲谱尽数想了起来,立即在谱子上记录下来,创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宫中大曲。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所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后泛指唱戏的地方)。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终于,练好了这一大型歌舞,并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上演出。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 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时,唐玄宗就曾演奏《霓裳羽衣曲》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之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以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羽衣曲》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堪称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珠玉买歌笑
悠悠岁月下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沧桑,在古与今,中与外的文化碰撞之下,唐朝的歌舞艺术走向了巅峰。王公贵族莫不以精通乐舞、豢养舞姬为乐,为搏一笑,一掷千金而毫不吝惜。在这种环境下,乐舞领域群星璀璨,其荣耀、其地位、其受追捧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大腕明星,甚至犹有过之。
唐代收入最高的明星,是歌舞明星。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开元(713〜741)年间,音乐人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在当时都是明星,老二李彭年擅长跳舞,老大李龟年、老三李鹤年都擅长唱歌。他们兄弟谱写、演唱的《渭川曲》,妙绝一时,得到唐明皇的高度赞赏,待遇之高、赏赐之丰,无人能及。皇帝赏识眷顾之人,一班王公大臣更是奉为席上嘉宾,极力追捧。因此,李氏三兄弟便财源滚滚。他们在东都洛阳大兴土木,建造宅院,“僭侈之制,逾于公侯”。他们的宅院在洛阳通远里,其中堂的规模之宏大,在当时的洛阳无出其右者。我们知道,那时的洛阳是唐朝两京之一,不但王公大臣多有在那里兴建宅院的,皇帝也经常跑到那里去住上一阵子。当时的洛阳的富庶、繁华未必逊色于长安,堪称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都会城市。由此,李龟年兄弟的富有程度,不难想见。当然,世上富贵总难长保。“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在湖南长沙一带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诗人杜甫因此有《江南逢李龟年》的名作流传于世。
从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琵琶行》等诗歌和崔令钦《教坊记》等文献记载看,唐代宫廷是非常重视歌舞娱乐的,其中涌现出了一部分名闻天下的歌舞明星。不难想见,这些歌舞明星中,一定也有像李龟年兄弟那样富比公侯的存在。
唐代的歌舞无论如何繁盛,怎样的出色,总需要有人记录下来给后人观摩的。然而当时的情况是,跳舞的人享受着万众瞩目,赏舞的人一掷千金,记录舞蹈的人却勉强糊口。那些将唐代舞蹈描绘的绘声绘色,让后人一看之下仿若身临其境的诗人们却遭受着与精神生活相差千里的物质条件。
说到唐代的明星,可能会有不少人立即想到诗人,想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超一流大诗人。没错,在文学史上,这些人当然都是熠熠生辉的大明星;但是,即使是唐代那样的伟大朝代,作诗基本上挣钱很少(实际上几乎不挣钱)。仕途坎坷的,甚至难免饥寒交迫。据考证,唐代诗人中,诗歌作品能够卖钱的诗人只有白居易等极少数几个。据文献记载,曾经有高丽商人出钱购买过白居易的诗歌。此外,也有个别诗人的作品可以从歌楼酒肆的艺伎那里换得几文酒钱。论经济效益,在唐代,写诗歌远不如写散文。王勃、韩愈等人都因为散文写得好,得到过丰厚的润笔。从文献记载看,韩愈的“谀墓”(替人写墓志铭,吹捧死人)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唐代散文的经济效益,还是赶不上书法,一些著名书法家如李邕、柳公权的收入,比散文家更加可观。
在歌舞明星过着奢侈豪华生活的同时,许多优秀诗人却挣扎在贫困线上,例如杜甫和他的好朋友郑虔。被唐明皇称赞为诗、书、画三绝的皇家研究院教授(当时叫“广文馆博士”)的郑虔老先生,所过的生活,寒酸至极:常常吃不饱饭、无钱买酒,连招待客人坐的薄毡子都买不起。
这种情况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恐怕也为广大群众所了解。大家都认为,歌舞娱乐明星的金玉满堂是合乎情理、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谁要是胆敢质疑、批评一下这些歌舞偶像明星,大众一定是坚决不答应的。当时曾经质疑、批评过财富分配不公的也只有李白、杜甫等少数诗人。杜甫的批评,最为有名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在许多人心目中潇洒飘逸的李白,其实也有两句十分有力的诗句,专门表达他对财富分配不公的愤懑之情,那便是《古风》组诗中的“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繁华的歌舞背后是“路有冻死骨”的凄凉,“珠玉买歌笑”的潇洒中又背负了多少人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