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股市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股市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088-01

摘 要 所谓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股价变动或投资者分红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余额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的变动。运用相关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显著。必须规范发展股市,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 财富效应 股票市场 居民消费 制度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股价变动或投资者分红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余额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的变动。现代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行为不仅与当期的真实收入有关,还与居民的财富水平有关。构成居民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股票资产。那么,在我国,股价指数的上升能否刺激居民消费支出,即股票市场是否具备财富效应功能呢?本文力图就这一问题从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的强弱角度来进行实证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自1990年证券市场设立以来,股票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在制订经济政策时,对股票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我国股市对我国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二、中国股市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Brumberg,1954)假设消费者存在一个依赖于现在和今后一生的总消费的效用函数。他在现实收入和未来一生收入的贴现值及其现时资产之和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一生效用最大化,最大化的结果是他在现时的消费可以表示成他的资源、利率(资本收益率)的函数。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 为社会总消费, 为年总收入, 为总预期未来收入。其中T年总收入又由净财富和真实收入组成。净财富部分包括股票资产。股票资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首先,按照生命周期或持久收入模型,消费支出是家庭生命周期中所有金融资源的函数,资产价格的变化自然会影响消费支出;其次,当期消费受到未来收入预期水平的影响,而资产价格变化影响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最后,古典的消费生命周期理论假设资本市场是完美的,家庭可以根据其净财富和持久收入,在各个时期最优分配消费支出。

如果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较强,则普通居民投资于股市的股票财产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否则,说明我国股市目前的财富效应还很微弱。这里运用回归的方法对1990年至2002年中中国股票市场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以估计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根据现代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设定方程如下:

在这个方程中,Ct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t代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SVt表示A股股票流通市值, 为误差项(其具体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回归结果显示,1991到2002年间,我国股票市场流通市值的直接财富效应并不显著,股票流通市值每增加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减少0.002129元,而影响这一时期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要因素仍是收入指标,较为显著的T检验值(10.05815)也同时验证了收入对消费的显著影响作用。这说明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更像是一个投机活跃的市场,而所具备的家庭投资作用微乎其微。

三、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运用相关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显著。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由于股票市场制度不完善,运行不规范,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严重,股票市场缺乏真正创造社会价值和提供投资回报的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基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股票市场对投资者整体财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调整而不是总量的增加,因此财富总量增加引起的消费扩大效应有限。(二)股票市场规模尚小,占GDP比重较低。我国股票市场对社会财富总量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财富在各投资者之间的重新分配,股票价格即使上涨,但一般投资者财富增加有限,对于刺激投资者消费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这对这种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一)继续扩大股票发行的规模,稳步提高股票价值占GDP的比例。在目前情况下,由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公开行股票的速度有减缓的趋势,因此要推动中小企业的发行和上市工作。同时,要进行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流通方案的研究,在适当时机推出国有股权的流通改革,更进一步活跃股票市场,从而发挥股市促进消费的作用。(二)采取措施改变居民资产结构,增加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要使居民庞大的储蓄资产转为股票资产和其他各类证券及保险资产,加速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扩大财产性收入的比例,提高股票等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曲丽清,汪红丽.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上海金融.2007(6).

[2]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199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