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立体化教材语篇中多模态图文隐喻意义的协同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体化教材语篇中多模态图文隐喻意义的协同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人类的交际模态也由单一的语言和伴语言模态扩展到包含图像、音乐、动画等多模态形式。在由多模态交际手段的普及所引发的多模态语篇研究转向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剖析了财经类商务英语教材多模态图文隐喻的认知结构,归纳此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多种模态参与的特点和使用思路,以及其体现的多模态隐喻意义的映射机制和意义建构模式,以期发现多模态图文隐喻中图片模态与文字模态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语义映射关系,以及如何在商务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利用和布局各个模态之间的意义建构关系。

【关键词】教材语篇 商务英语 多模态隐喻 协同性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2015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财经类商务英语教材语篇多模态隐喻建构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3XWB07。

引言

在信息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图文模式的多样化,作为一种人类交际方式,多模态可以有效整合使用若干非文字模态来表达同种意义,这些符号模态按照一定层次排列,起到相互强化和补充意义的作用多模态化趋向使得人类交际中的多种媒介符号可以交错使用,因而可以调动人类多重感官的协同增效作用,强化信息的表达和有效传递,一定意义上,以视觉符号为代表的异质感官符号意义潜势逐渐增强,相比传统的文字感知,视觉感知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性特权。而多模态隐喻作为隐喻的扩展形式,也广泛出现在各类大众媒体中,其中在杂志的广告配图等财经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则更为常见,因为这类文体多采用讽喻的方式,借助多模态要素来强化作者的交际意图,给读者带来了更为深刻和愉悦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在当前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财经类商务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更多层次的多模态要素,为这类教材的普及和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更为立体的阅读新体验。

尽管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多模态语篇表征,但现有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新闻漫画、商业广告、建筑设计等多模态要素较为集中的语篇上,而对于立体化教材语篇多模态表征特点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的关注。

此外,多模态隐喻也有广、狭义之分。从狭义层面来看,多模态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须满足由不同的模态类型来呈现;而广义的多模态隐喻不必拘泥于此,只要是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建构的隐喻映射,即使源域和目标域都是由相同模态共同呈现的,仍然可以算作是广义上的多模态隐喻。本文采用“多模态隐喻”的广义界定。

多模态商务外语教材的定义与特征

多模态外语教材是指“由多种模态共同组成的外语教材,包括文字、图画、表格、录音、录像共时或者按一定顺序出现。其中,文字显然还是起主导作用,但不再是一种模态独尊的局面,而是多种模态竞相争艳的局面”(张德禄、张淑杰,2010)。随着多媒体识读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财经类商务英语教材中多模态图文共生并存的应用模式越来越明显。

随着外语教学的多模态化和网络化,多模态教材越来越具有多维协同性、互文性、网络链接性的特点。⑴多维协同性:多模态教材不拘泥于文字的单一维度,借助图片、动画等呈现出强烈的多维立体特征,其意义的生成由多种模态协同作用,共同表达,借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模态合为一体,增强了教材的交互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⑵互文性:多模态外语教材特别是商务英语教材基于商务素材,这些类型的文本具有尤为鲜明的互文特点,文本间的指示和映射关系突出。⑶网络链接性:互联网的应用拓宽了外语教材的使用空间,使之能够便捷地链接到跨区域平台,学习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交互,使用丰富多样的多模态资源,模拟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

多模态商务英语教材体现的源域与目标域映射关系实例分析

ICFE认证考试由剑桥大学ESOL考试部和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共同开发,是全球唯一的财经英语国际认证项目,该认证着重考查在实际财务情景下综合运用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是财经英语国际标准的一个典范。本文以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推荐、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财务英语国际证书考试(Cambridge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e in Financial English,简称ICFE)配套用书《剑桥金融财务英语》系列教材为研究素材,通过实例分析,剖析财经类商务英语教材多模态图文中隐喻的认知结构,以期发现多模态图文隐喻中图片模态与文字模态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语义映射机制以及如何在商务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优化布局各个模态之间的意义构建关系。

从教材的编排体例上来看,该教材突破了传统商务英语教材的单模态模式,注入了丰富的多模态表征方式。比如“Professional English in Use: Finance”一书由50个双页主题单元构成,总共涉及4个金融财务领域:会计学、银行业、公司理财以及经济与贸易。每一个单元的左手边页,配有该单元涉及相关术语的详细解释;右手边页上设计了该单元练习题,帮助检测和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每个单元之间的衔接处增加了“交叉参考知识点”,并在每一单元末尾都设计了“有你参与”部分,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了情景模拟的机会,可将每单元所学新词汇和新认识应用到相关专业金融领域中,及时消化和吸收。此外,还附有相关金融财务俗语和相应的漫画插图来强化意义的表达。可以说,该版教材以文本模态为主模态从版面设计到编排方式,包括教学主题的有序排列、语境、词汇和语言技能练习的形式和编排方式、学生采用的学习法、对插图、表格、箭头符号、红框标记、颜色运用以及漫画、图片等辅助模态的动态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和丰富了意义的建构。

因此,多模态隐喻意义的表征方式要比单模态文字隐喻的表征方式丰富得多。其纸质和数字媒体文本内容囊括了语言、视觉影像和其他符号资源,通过层次化的排序能够强化同种意义表达或者行使补充功能,给接收者多重感官刺激,达到识解意义的目的。“要理解视觉抽象信息,借助考查视觉隐喻表征是切实可行的策略。”(Johns 1984: 291) Johns 认为,视觉识读能力(visual literacy)对于理解视觉隐喻表征尤为关键,成功的文本沟通需要首先具备对图片内容、版面设计和简图布局的识读能力,并且还要有能力识别传达意义的多层次项目,共同参与意义的感知和建构。

在ICFE丛书的编写中,也体现了丰富的多模态视觉隐喻表征。例如Professional English In Use:Marketing第15页的练习题中(如图1),编者运用了三幅彩色漫画,并借助这三幅漫画所附着的隐喻信息来加深阅读者对于本章所要阐释的营销计划中涉及的三个概念的理解。在第一幅图中,碧绿的草地上一群白羊环绕在一只黑羊周围,众“白”与独“黑”视觉上的反差在营销计划这个特殊的情景下迅速建构了“众多相似产品”和“唯一独特产品”的映射关联,借助文字模态消除歧义的作用,让读者很快便与本章提到的Unique Selling Point(独特卖点)这一理论术语所代表的源域信息形成勾连,提供了阅读者丰富明确的信息结构并帮助其实现准确的认知判断。同样,在第二幅图中,编者分别使用深绿和浅绿色柱状图,搭配蓝色的图片背景,来暗喻“数据分析”这一映射源域,使读者很快建立关联反应,在这一背景的前方设置了四个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右手分别高举折线图,从折线图和背景中柱状图的强关联可以看出这四个商务人士分别代表不同公司的营销数据分析人员,因而在阅读者头脑中很快可以识别这一源域信息,与文字模态中的信息“Competitor Analysis(竞争对手分析)”这一目标域形成映射关联,从而很快理解这一概念是指估计竞争对手对本公司的竞争性行动可能采取的战略和反应,从而有效地制订客户自己的战略方向及战略措施。第三幅图中,一位表情流露慈爱的母亲正在拿着一瓶护肤霜给她年幼的孩子涂抹,这个图片中母亲身着休闲家居服饰,与第二幅图中的西装革履形成鲜明对比,显然,在营销计划制订的情景里,母亲和孩子代表的就是顾客或者产品的使用者,读者很快就可以在人物和“customer”之间建立关联,而本章直接涉及顾客这一概念的文本信息就是关于目标市场中顾客细分的论述,从而建立认知关联。这三幅图通过丰富的视觉表征模式使阅读者很容易理解其复杂抽象的内容。从某种角度来说,由于多模态隐喻调动了人的多重感官,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同样,在Professional English In Use: Finance第76页(如图2),为了阐释“期权”这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和作用,编者在文字右侧附上一幅漫画来精确说明其内涵和作用,在图片中呈现了一部电梯门入口处的场景,电梯门上贴着一家名为MegaBuck的投资公司的标识,旁边站立着一位等待步入电梯的中年男子,正在按下电梯按钮,梯门右上方贴有一幅提醒告示“请切记:电梯可能上行也可能下行”,以电梯上行下行来隐喻金融投资和期权交易带来的风险,进而引申到期权(option)的主要作用和看涨期权(Call Option)与看跌期权(Put Option)的内涵。电梯旁站立的男子映射具有期权交易动机的投资者,“按下按钮”隐喻作出投资决策,从这幅图传达的多模态隐喻信息中,可以很直观地理解期权的本质、涨跌期权、投资风险、投资决策等一系列隐喻意义所投射的目标域意义。

那么,当多模态文本中同时呈现文字文本和非文字文本时,其蕴含的文字隐喻和非文字隐喻之间究竟是何关系?文字标题与图片内文字标示又有何作用?最早研究图文关系的法国符号学家 Roland提出:印刷图片就是信息,它由三部分构成:信息源、传播道和接受点(Barthes 1987:15)。他认为,图片在广告中扮演三个层面的信息:(1)语言信息;(2)编码图符信息;(3)非编码图符信息。通过这三层信息,图片可以实现其强调功能,并展示其表意的直白性和明确的意图性(Barthes 1987:33)。因此,Roland Barthes认为,文字文本和具有语言信息的图片就存在三种关系:(1)文字依附于图片;(2)文字和图片相互补充;(3)文字强化图片意义表达(Barthes 1987:25)。鉴于以上认识“虽然文字标题有时候只是作品的名称代号,但是它在意义构建中却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有些场合,文字标题在作品意义的构建中发挥了聚焦功能或综合功能;而在其他场合中,作品的意义是文字标题的剧烈转换,这种转换来自欣赏作品和文字标题之间的生成距离的张力的释放”(Franklin 1988:164)。例如在Professional English In Use: Finance第54页对于租购合约(Hire Purchase Agreement)进行阐释时(如图3),使用一幅简洁的漫画来辅助说明,该漫画中使用了简单的汽车前脸的线条,从前窗可以看到驾驶座位和方向盘的轮廓,车的右侧站立着两个正在对话的人,但从图片所提供的场景和事件,阅读者很难清晰地获得图片隐藏的隐喻信息,也无法借助图片辅助阐释这一抽象术语,某种程度上还形成了认知负荷。但是,编者在图片下的文字说明却很好地诠释了图片的真正内涵,“On this model there’s a sensory device that prevents you from starting, unless your seat belts are fastened and your HP repayments are up to date”人物旁白的文字注解恰恰消解了认知歧义,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字内隐喻信息的多层次映射,“a sensory device”映射借贷双方的租购合约,“starting”映射“取得货品所有权”,“seat belts are fastened”映射在租借期内,贷方有义务确保租购货品的安全和性能完整,“HP repayments are up to date”映射“贷方需按期偿清租购贷款和利息”,所以图片和辅助文字旁白的协同使用建构了完整的隐喻映射信息。“在租购合同的制约下,如果贷方无法按时偿清租购贷款和利息,并确保租购货品的安全和性能完整,租购合同中约定的条款会制约贷方在租约期满后是否可以有权获得该货品的所有权”。这类的图文协同运用证明,文字文本可以消除非文字隐喻文本中的不确定性和歧义,强化同种信息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实现沟通目的。

结 语

综上所述,意义的生成与建构是多种模态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意义不能仅限于单一模态的考查,还需要从多模态角度全面考查其综合意义。而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是隐喻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模态语篇,商务外语教材的多模态化研究是多模态隐喻研究的重大领域,其编写具有多学科理论的指导、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编写多模态外语教材的过程中,能否合理利用多种模态图文隐喻来建构意义关系到多模态外语教材能否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此外,商务外语教材的多模态属性决定了其应当成为动态的立体化教材,在教材设计和编写上充分结合网络和多媒体特点,构建开放多元化的语境,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Barthes Roland:Image Music Tex(New York: A Division of 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87).

[2]Cheng Yin-yuen,“The Construal of Ideational Meaning in Print Advertisement,”In Kay L.O Halloran,ed.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London: Continuum,2004).

[3]Forceville C.& E.Urios-Aparisi,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 / New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9).

[4]Johns B,“Visual Metaphor: Lost and Found,”Semiotica,no.52(1984).

[5]冯德正:《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分类――系统功能视角》,《外语研究》2011年第1期,第24-29页。

[6]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外语研究》2011年第1期,第16-23页。

[7]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外语研究》2011年第1期,第1-10页。

[8]张德禄、张淑杰:《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编写原则探索》,《外语界》2010年第5期,第26-33页。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