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肝硬化心肌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肝硬化心肌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肝硬化心肌病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隐匿。患者可由血容量分布异常、神经体液调节紊乱、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异常、周围血管阻力下降等因素引起循环系统高动力,进一步导致心肌结构异常。患者心肌收缩力和心肌对刺激的反应减弱,尤其在应激状态下更为明显,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或猝死,该现象被定义为肝硬化心肌病。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4例,男50例,女34例,平均发病年龄47.5±6.8岁,其中,HBV感染71例,HCV感染7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病因不明者2例,按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4例,B级29例,C级3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肺、心、肾原发病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联ECG和心脏彩超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mm/s,QT间期为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间的距离,以Q-Tc>0.44s为异常,记录HR和QTc。心脏彩超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反映左心舒张功能的E波最大流速、A波最大流速[1]。

1.3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见表1、2

表1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心律失常的变化

心律失常

A级

B级

C级

Q-Tc间期延长

7(29.2%)

12(41.4%)

18(58.1%)

窦速

1(1.19)

3(3.57)

4(4.76)

窦缓

2(2.38%)

早搏

1(1.19%)

4(4.76%)

室上速

2(2.38%)

3(3.57%)

房颤

2(2.38%)

3(3.57%)

房室传导阻滞

3(3.57%)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2(2.38%)

注:与A级比较,#P

表2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心脏功能变化

项目

A级

B级

C级

正常组

HR

72.50±8.23

75.80±7.36

87.90±7.47

70.00±9.31

LVEF(%)

0.72±0.05

0.76±0.06

0.69±0.07

0.65±0.05

E波

69.34±13.11

67.57±11.23

56.89±12.88

70.45±11.91

A波

46.89±13.76

49.94±12.83

56.69±11.12

44.80±12.41

E/A

7.40±0.18

1.33±0.14

1.01±0.09

1.48±0.1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业已证实,肝硬化患者基础心输出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血管压力反应下降,导致以高心输出量、低血压、低外周血管阻力为特征的高动力循环,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降低,以及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紊乱所致各种心律失常[2]。

QTc间期延长是肝硬化心肌病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生存预后等因素显著相关。闵峰等人研究108例肝硬化患者,QTc间期延长占44.4%,其中,肝功能childA级中占25%,childB级40%,childC级60.9%。Bernardi M[3]等人研究94例肝硬化患者,QTc间期延长占46.8%,对照组仅占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E/A比值反映心室舒张功能。范震等人研究发现,正常对照组E/A为1.56±0.13,而childB、C级肝硬化患者E/A比值分别为1.31±0.12、1.02±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资料中,正常对照组E/A为1.48±0.15,childB、C级E/A比值分别为1.33±0.14、1.01±0.09(P

肝硬化心肌病是一个多步骤、多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体内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5]:(1)心肌细胞膜物理特性的改变:膜的流动性为生物膜各种正常功能所必需,脂双层是生物膜最基本的结构,固醇分子安插在磷脂分子中,对脂双层流动性影响最大。肝硬化患者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活性下降,致使膜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膜的流动性下降,干扰了AR与G蛋白的偶联过程。(2)内源性大麻素样物质作用:在不同的动物模型和器官,EC发挥调节血压和扩张血管等效应,前已被证实的EC有两种: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和2-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实验表明,肝硬化模型小鼠单核细胞中AEA表达增加。

虽然近来研究发现脑钠肽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中位生存期的一个独立因素,助于早期发现肝硬化心肌病,但因其临床表现隐匿,样本量少,仍缺乏特异的检测及诊治措施,临床医师因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郑盛,朱为梅,刘海,等.终末期肝病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中华肝病杂志,2008,11:938.

[2]闵峰,王素美,余研. 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河北医药,2010,32(22):3132-3133.

[3]范震,张啸,吕文. 肝硬化心肌病患者血循环动力学变化研究[J]. 临床肝胆,2012,21(10):1021-1022.

[4]江登丰,毛华. 肝硬化心肌病[J]. 肝脏,2011,16(4):345-347.

[5]蔡卫民. 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2):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