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濒死体验有助于临危者转危为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濒死体验有助于临危者转危为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一名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医生,看了贵刊心理热线栏目刊登的“什么是濒死体验”一文,很感兴趣。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请问濒死体验对临危个体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重庆 钱××

钱读者:你好!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濒死体验不但具有广泛的超常内容和明显的普遍性,而且对临危个体还具有某种积极作用,有利于其转危为安。

濒死时的平静或宽慰感,可掩盖其处于绝境中的恐慌,为了抗衡眼前的危急处境,甚至代之以愉快的幻想和回忆。人在危险境遇中的精神状态,可反映出他(她)的生存能力。心绪平静、行为松弛有利于身处绝境的人保存自己。相反,任何惊慌、恐惧或垂死的悲痛,都会迅速剥夺体内能量的储备,加速死亡的来临,这也是生物进化中的一种适应功能。在某些人中,濒死时的平静或欣慰表现,还可能反映出其艰辛奋斗的一生终将结束的宽慰感受。

临终时的往事回顾,有助于回避面临的死亡,或期待哀悼即将结束的生命。这种过去的重现可提供一种无始无终的感受,从心理上疏远面临的死亡,也可看做是对现实恐怖的退避反应,有利于延缓死亡对自己的威胁,减少能耗,促进其转危为安。

意识逸出体外的感受,是对身处绝境或遭受危难的躯体的否认,以保护其免遭身体损伤的痛苦和极度恐慌的体验,也可看做是对受难躯体的感觉剥夺,以躯体外的自身形象,达到代偿性的平衡。

穿过隧道的体验,在心理学上被解释为是诞生记忆复苏的表现,即重现胎儿通过母体产道降临人世的原始记忆,隐喻其再生于世的心理愿望。穿过“隧道”看见“光明”,象征黑暗即将结束,死亡命运得以逃脱。

看见非真实存在的人,可借助同亲人“团聚”的想像,减少对死亡的恐怖反应,或被认为是即将离世者的幻觉性愿望满足,有利于减少沮丧和扭转坐以待毙的消极状态。

确信自身已经死亡,有助于减轻“在相同处境下别人都死于非命而自己得意幸免”的内疚。已经死亡而又复活的信念,更进一步促进对死亡结局的否认,从而意味着在死亡威胁时有逆转之可能。

濒临死亡者的这些主观印象、感觉和体验,可从心理学和生物学角度发挥其潜在的防御作用,使面临危险和死亡的个体试图从自身的感知中排除生命即将终结的现实。潜在的致命状态可以助长濒死体验的出现,它发生在大脑功能尚属灵敏时,可使人对面临的死亡有所准备;发生在刚刚脱险后,可帮助幸存者从心理上适应濒死事件的后果。例如有些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其后在性格、信仰、生死观、对亲友态度等方面可发生很大改变。这种适应功能在动物进化中,则表现为由于受死亡威胁而产生的利他行为,如蜜蜂对入侵蜂房者的剧烈蜇叮,或知更鸟被鹰追赶时发出特殊警号。多数人在面临死亡时都具有矛盾心理,即客观上行将到来的死亡和主观上继续生存的愿望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可从那些神秘和超常的体验中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对濒死体验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面临死亡的人进行救生、安抚和医疗照顾,通过言语揣述帮助其领悟,以适应和增长对死亡的抵抗力。对企图自杀者可利用濒死体验增进他们对生命价值的崇敬和留恋,消除生活无趣和轻生观念,甚至还可导致某些具体矛盾的解决,或通过鼓励企图自杀者从濒死体验中所获得的幸存于世的喜悦,来摆脱自责和内疚,消除罪恶观念和厌世思想,重建有意义的生活。

濒死体验复杂、深奥,它涉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心灵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也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职业、信仰、生死观、性格倾向等多方面的礼会或心理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在预期的濒死事件(如疾病恶化、手术并发症、企图自杀、舍身救人等)和非预期的濒死事件(如健康人中的意外、突发灾害事故、致命性急病、过敏反应等)之间也有所差别,但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民族的人群,濒死体验通常都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都有广泛的超常内容,并对临危者转危为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